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学森与我国空气动力学家的情谊之三:钱学森与郑哲敏

(2016-02-05 06:18:36)
标签:

钱学森

马勃

郑哲敏

庄逢甘

罗时钧

分类: 纪念钱学森等老科学家

钱学森与我国空气动力学家的情谊之三:钱学森与郑哲敏

   

    http://s9/bmiddle/001hcdJjgy6Z7uhs1uw18&690

3.钱学森与郑哲敏   

 

    钱学森在回国前,曾动员许多留美的中国学生回国,其中有两位就是他在加州理工学院亲自带的博士生郑哲敏和罗时钧。还有一位虽然不是他亲自带的博士生,但也是在这个学院航空系毕业的博士生,并在求学期间和钱学森走得很近的庄逢甘。

    曾在钱学森之后担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两院院院士郑哲敏在钱老逝世后表示:“感觉钱先生的逝世其实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像钱先生这样的奉献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以后不会再出现了。”

   

    http://s13/mw690/001hcdJjgy6Z7unFgNCec&690

    郑哲敏1924年9月4日出生于山东济南,浙江鄞县人。1947年,郑哲敏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48年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力学。一年后,他取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钱学森的博士生。郑哲敏取得博士学位后,也希望能尽快回到祖国,却遭到美国政府的多方阻挠。1955年,中美在日内瓦达成协议,郑哲敏等一批爱国科学家终于回到祖国。回国前,钱学森特意给郑哲敏饯行。钱学森认为,力学要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建立一个桥梁,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方向方法、新的理念,应当走在工程技术的前面,而不是跟在工程后面。回国后,郑哲敏先到中科院数学所任副研究员。同年年底,钱学森也返回了祖国。他随即参加钱学森创建力学所的工作。1956年,郑哲敏被任命为该所弹性力学组组长,研究水坝抗震。20世纪60年代初,钱学森交给郑哲敏一项重要任务,研究爆炸的理论和应用。钱学森认为,爆炸力学对开路、开矿都非常有用,是国家所需要的重要科学理论。从那时起,40多年来,郑哲敏在研究解决爆炸加工、爆破、核爆炸、穿破甲、爆破安全、高速运动的稳定性以及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质等问题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1月18日,郑哲敏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郑哲敏在回忆起钱学森送它回国时的谈话记忆犹新:

    他对我提起美国在二战期间为了提高作战效率,组织了不同的科学家对后勤保障进行运筹管理,系统地调动所有的资源与力量,他觉得这是一个发展的方向,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运筹学对于国家的平稳发展以及进行庞大的组织工程很有用。他特意请我向钱伟长转达这个意思。

    钱老当时说,一直都在美国呆着,也不知道国内的科研高水平的有多高,低端的有多低,只能是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他还举例说,力学虽然看起来很深,但在工业中,管道中水的流动、气的流动,弯头呀,都涉及到力学的原理,虽然用的只是最初等的知识,但也需要有人来做。

我后来想一想,他就是抱着这样一个思想来为国家搞火箭搞航天的。钱老的第一爱好其实是科学研究,但国家需要他来从事航天工作。他自己也说,航天并不是一件多么高深的研究工作,但他倾心尽力把自己奉献给了国家。

    作为钱学森的研究生,郑哲敏先生总结了钱学森对他教育的点滴感悟,那就是:

    做人要讲原则,要有民族自尊心;在科学研究上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决心超越别人;面临挑战决不退缩,不要怕争辩;数学固然重要,但是搞清物理机制最重要;只要国家需要就应该去做;不能做不出汗的事情等等。

 

    http://s7/mw690/001hcdJjgy6Z7urY86y06&690
               郑哲敏与钱学森夫妇和马勃夫妇在一起

    这里要特别指出郑哲敏院士对整理和出版《钱学森手搞》功不可殁,充分体现他与钱学森的师生情谊。钱学森有个很好的习惯,他总是把手稿、资料保存在一个个牛皮纸的口袋里,在袋上写明文件的总标题。1955年钱学森被美国“驱逐出境”的时候,美国移民局不许他带走手稿。这样,大量的手稿就留在了加州理工学院。此时,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同事和好友弗兰克·E·马勃(Frank E·Marblc)教授,看到钱学森的手稿,散落在钱学森原先的实验室和办公室里,就帮着收集起来。马勃教授把这些牛皮纸口袋保存起来,经过将近40年,仍完好无损。钱老在上世纪80年代,也曾多次提起这些手稿,1986庄逢甘院士也曾征询我能否去美国整理这些手稿,后因参加863计划航天领域的工作,这个计划未能实现。1993年郑哲敏院士在美国参加学术会议后把一部分手稿先带回中国。1996年1月马勃教授将第二批钱学森手稿亲自带到中国。在这之后,郑哲敏院士领导了《钱学森手搞》的整理和出版工作。如今,当我们见到这份手稿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文稿全用英文端端正正书写,字迹绢秀,简直就是一页页的艺术品。

 

     http://s10/mw690/001hcdJjgy6Z7wpvpup99&690

    1989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项目“旋涡、激波和非平衡起主导作用的复杂流动”的评审中,郑哲敏院士担任评审组组长,我担任评审组副组长。从此,我和郑哲敏院士熟悉起来。我曾多次聆听过郑哲敏院士讲述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的报告。2001年12月10日,我参加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委在中国科技会堂联合召开的“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郑哲敏院士在会上作了《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的报告。报告说:“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学习和发扬他的思想将会对我国的腾飞和富强起到重要的作用。认真加以研究,并在实践中发展,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