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徐贵祥在《高地》中塑造的兰泽光形象

徐贵祥,著名军旅作家,1959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1978年12月参军,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他的长篇小说《历史的天空》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并由此改编拍摄了32集同名电视连续剧,获得广泛好评。最近,由徐贵祥的长篇小说《高地》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在各地电视台相继播放,虽然收视率不低,但对徐贵祥在剧中刻意塑造的另类英雄兰泽光的形象,却引来广泛的争议。
《高地》中的兰泽光虽然具有军人的责任感,但在他身上,却充满现代革命军人无法容忍的缺点,如争强好胜,争名夺利,拉山头,破坏团结,与并肩战斗的同志甚至亲人,使用一般只对付敌人而使用的手段。徐贵祥曾在媒体上反复强调:这部小说“张扬的是一种民族荣誉、责任,男人品质。它告诉我们做什么样的好人,做什么样的男人。文学代表了伦理和道德的光芒,无论时代怎样改变,文学有着永恒的主题,就像黑暗中的光亮,点燃道德的光芒和精神上的高地。”“兰泽光、王铁山都是我心目中的好男人。王铁山在爱情上忠贞不渝,在工作上更是忍辱负重;兰泽光虽然刚愎自用,刁钻刻薄,但是他的身上有职业军人的刚毅、果断。他们都是我理想中的好男人形象。”面对质疑,兰泽光的饰演者侯勇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力争:“他的缺点无伤大雅,他的优点有利国家!有缺点的军人更真实,有瑕疵的军人更人性!”
作者并不完全同意徐贵祥和侯勇的意见。首先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并不是抽象的。由于剧中集中地演译了兰泽光身上的许多突出缺点,已经大大冲淡了他的优点。在实际的军营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高级军官,也并不是完人,他们有这种那种缺点,但是不可能具有兰泽光这样多的突出的缺点。我们无法想象像兰泽光这样的人,能够任命为一个部队的主官。其次,我们宣扬一种军人的品质,是面向未来的。兰泽光最大的缺点是无法团结周围的同志,特别是他的同级指挥官。这不仅是兵家之大忌,而且根本不符合现代化战争对军人素质的根本要求。现代化战争强调部队的协同,把协同作战视为发挥军队战斗力的生命线。一个山头林立的部队,在更加残酷的现代化战争中,面对强硬的对手,实际上是毫无战斗力的。显然,《高地》中兰泽光的形象是带悲剧色彩的。他最后几年一直梦想能在授衔时,能够晋升为将军,但这个梦想到他离开人世,也无法实现。在实际军营生活中,兰泽光这种过分自私的人,其下场可能要比兰泽光更加悲惨。假若徐贵祥敢把兰泽光作这一个悲剧人物来写,那么可能会创造军旅文学的重大突破。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在力作《静静的顿河》中,就着力刻划了葛利高里•麦列霍夫的悲剧命运。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肖洛霍夫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尊重和维护历史真实的人文精神,是值得我们军旅作家学习的。
我的一位在军艺学习的朋友,是专门研究徐贵祥作品的。她最近在写一篇有关徐贵祥作品中女姓形象的论文。在《高地》中,徐贵祥对几位女主人公的个性描述显得苍白无力。甚至作者重点描绘的杨桃(殷桃饰演),也并不出彩。对此,徐贵祥回答说:“由于我在《高地》中用了大量笔墨浓墨重彩地塑造了兰泽光、王铁山两个人,因此包括王雅歌、孙芳在内的女主人公着墨并不多,她们的性格塑造、心理描写大多都是一笔带过”。他又说:“残酷的战争必须让女人们远远走开。在《高地》中,我让女性的出现更多的是为了审美的需要,而不是让其参与战争。”
显然,在徐贵祥作品中,关于女姓形象和爱情主题,与男性形象和战争主题相比,是不够生动和不够鲜活的,因此也降低了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
(我的博文《不死的的乔布斯精神》已用安慧的笔名发表在2009年8月10日的中国青年报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