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学研究中的三大分支:考证派,索隐派和评点派

(2007-07-14 16:39:52)
 一.考证派  
            红学中的考证派是与红学中的评点派、索隐派相对而言的。所谓考证,其实就是根据一些历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推论,得出符合实际的、新的结论。但此处的考证派指的是一种方法,即偏重于史料的发掘、整理、推论的一种方法,并不是说“考证派”的所有结论都是符合实际的、正确的。考证派的研究重点有以下几处:
1.关于《红楼梦》作者及其家世的研究。如《红楼梦》作者是谁?后四十回作者是谁?曹雪芹祖籍何处?曹雪芹生卒年等等,此等研究,又被称为“曹学”。
2.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各版本间的源流、异同,以及何种版本最接近原著风貌?
3.对脂砚斋评语的研究,又叫“脂学”。
4.根据脂批或其它一些材料,对后四十回“佚稿”情节的探求,又称探佚学。
5.对《红楼梦》研究史的研究,对有关《红楼梦》资料的评价、整理、探考,对《红楼梦》中的典章制度、饮食 服饰的研究等等。
《红楼梦》考证派以胡适、俞平伯开其端,尔后周汝昌、冯其庸、吴思裕、吴世昌、刘世德、邓绍基、胡文彬等人,也在考证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  


二.索隐派  
           索隐派是本世纪初红学研究中形成的一个派别。该派力求“索隐”出《红楼梦》所写的“真内容”、“真故事”。该派根据一些历.史资料、野史杂记,来探究《红楼梦》素材的来源。代表人物及著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引》,蔡孑民(元培)《石头记索隐》,邓狂言《红楼梦释真》。
王梦阮、沈瓶庵说:
          “然则书中果记何人何事乎?请试言之。盖尝闻之京师故老云,是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诸名王奇女也。相传世祖临宇十八年,实未崩殂,因所眷董鄂妃卒,悼伤过甚,遁迹五台不返,卒以成佛。当时讳言其事,故为发丧。世传世祖临终罪己沼,实即驾临五台诸臣劝归不返时所作。语语罪己,其仟悔之意深矣。……父老相传,言之凿凿,虽不见于诸家载记,而传者孔多,决非虚妄。情僧之说,有由来矣。”
《红楼梦索隐》还说黛玉就是董小宛,其论证方法如下:
           “小宛名白;故黛玉名黛,粉白黛绿之意也!小宛 书名每去玉旁专书宛,故黛玉命名,特去宛旁专名玉,平分各半之意也......小宛爱梅,故黛玉爱竹。小宛善曲,故黛玉善琴。小宛善病,故黛玉亦善病。小宛癖月,故黛玉亦癖月。……小宛姓千里草,黛玉姓双木林。……且黛玉之父名海,母名敏。海去水旁,敏去文旁,加以林之单木,均为梅字。小宛生平爱梅,庭中左右植梅殆遍,故有影梅庵之号,书中凡言梅者,皆指宛也。”
           这就是“索隐”,介乎似与不似之间,有理无理之间。初看似无理,细思则有些道理,再想则又无理。
           蔡元培《石头记索隐》认为《红楼梦》是关乎政治的:
           “《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即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并赞同书中“女人皆指汉人,男人皆指满人”的看法。因为贾宝玉说过,女人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而“汉”是水旁,满人亦称“达达”,而“达”字起笔为“土”。  
             蔡元培由自己的基本观点出发,进一步推论,认为“贾府即伪朝”(指清朝——引者):  
             “贾政者,伪朝之吏部也。贾敷、贾敬,伪朝之教育也(《书曰》敬敷五教)。贾赦,伪朝之刑部也,故其妻氏邢(音同刑),子妇氏尤(罪尤)。贾琏为户部,户部在六部位居次,故称琏二爷,其所掌则财政也。李纨为礼部(李礼同音)。康熙朝礼制已仍汉旧,故李纨虽曾嫁贾珠,已为寡妇。其所居稻香村,稻与道同音。其初名以杏花村,又有杏帘在望之名,影孔子之杏坛也。”
              在蔡元培看来,书中少女都是影射当时的“名士”。如林黛玉影射朱竹喍垞,薛宝钗影射高江村,探春影射徐健庵等等。又说:“书中‘红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又说:“宝玉有爱红之癖,言以满人而爱汉族文化也。好吃人口上烟脂,言拾汉人唾余也!”  
              蔡元培所处时代,及其知识结构,和我们今天大不相同。他的观点,我们现在看来,有些有道理,有些则不知所云。除非我们下大功夫,把他所拥有的知识背景搞懂,才能对他的观点下一个总判断。像过去那样,完全站在胡适一边,不肯下一点功夫,对蔡元培这样的著作嘲笑几声,算是完事大吉,起码是不科学的态度。
             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则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明清兴亡史”。他说,此书“原本为国变沧桑之感,在曹雪芹亦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悲。隐然言之,绝非假托。书中以甄指明,以贾指清,正统也,伪朝也。”曹雪芹增删五次,是指清代“祟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五朝史”。“书中之宝玉、黛玉,皇帝与后妃也。”“林黛玉非他,乾隆之原配嫡后,由正福晋进位,后谱孝贤皇后之富察氏也。”
             索隐派有时从书中的只言片语中,能看出些情节之外的某些“微言大义”,但有时求之过深,反而不易为人理解。书中的素材来源,是多渠道的,但索隐派不会表述,只好一会儿说一个人物是现实中的某某,在另一个地方又说这个人物是现实中的另一人。读者自然如坠五里雾中。但无论如何,索隐派还是有其合理之处的。  


三.评点派  
            评点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小说评论方法,即在阅读小说时,偶有所感,便写在书中相应的地方。或写于书头,叫眉批,或写于行间,叫夹批,或写于回前回后;等等。
            比起现在的评论文章,评点显得零碎,不成系统,但评点也有个好处,文笔自由,生动,趣味性强,和小说本文联系紧密。故这种批评方式至今还有人在沿用。为《红楼梦》作评点者,统被称为“评点派”。
            最早为《红楼梦》作评点的,是脂砚斋(他与畸笏叟是一人或二人,学术界有不同看法)。脂评是与《红楼梦》的创作同时进行的。脂评有以下作用:
1.披露了此书的创作情况。
2.披露了作者的情况。
3、对此书的思想、艺术特点作了总结。有些评注相当精彩。
4.披露了此书的素材来源情况.
             由于有上述作用,所以脂评历来为红学界人所看重—,甚至有“脂学”之称。由于在其它地方我们还要涉及到脂评,所以在这里只简单地提一下。  
5、脂砚斋以后,尚有“护花主人”王希廉评,“太平闲人”张新之评,“大某山民”姚燮评,还有其他人的评点,如“桐花凤阁”评等等。  
                王希廉认为,第五回是《红楼梦》的“纲领”,又说:
              “《红楼梦》一书,全部关键是‘真假’二字。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不为作者齿冷,亦知作者匠心。”
                又针对书中人物发议论说:
              “王凤姐无德而有才,故才亦不正;元春才德固好,而寿既不永,福亦不久;迎春是无能,不是有德;探春有才德,非全美;惜春是偏僻之性,非才非德;黛玉一味痴情,心地狭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宝钗却是有德有才,虽寿不可知,而福薄已见;妙玉才德近于怪诞,故身陷盗贼;史湘云是旷达一流,不是正经才德;巧姐才德平平;秦氏不足论,均非揭露之器;此十二钗所以俱隶薄命司也。”
                 太平闲人张新之主要认为《红楼梦》乃“演性理之书”广祖《大学》而宗《中庸》,故借宝玉说‘明明德外无书’。……是书大意阐发《学》、《庸》,以《周易》演消长,以《国风》正贞淫,以《春秋》示予夺,《礼经》、《乐记》融会其间。……通部《红楼》,止左氏一言概之曰:‘讥失教也’。”  
                张新之说的对与不对?依今人眼光,固然是很牵强的。
                张新之又说:
               “书中大致凡歇落处,每用吃饭,或认为笑柄,殊不知大道存焉。宝玉乃演人心,《大学》正心必先诚意。意,脾土也—;吃饭,实脾土也。实脾土,诚意也。问世人解得吃饭否?”
                这种高论我们现在实在有些不能理解。也许我们钻研过“易学”之后,会对他的观点有所赞伺?
                张新之对该书的艺术性,有时也能发些教我们现在能接受的议论:
               “书中诗词,悉有隐意,若谜语然。口说这里,眼看那里。其优劣都是各随本人,按头制帽。” 又说:
               “有谓此书止八十回,其余四十回乃出另手,吾不能知。…:“所增之四十回,从中后增入耶?抑参差夹杂增入耶?觉其难有甚于作书百倍者,虽重以父兄令,万金赏,使闲人增半回不能也。”

                他认为“续书”比“作书”难百倍,所以后四十回不可能是他人所续,此话还是有道理的。
                张新之评论黛玉、宝钗说:
               “写黛玉处处口舌伤人,是极不善处世,极不自爱之一人,致蹈杀机而不觉;写宝钗处处以财帛笼络人,是极有城府,极圆熟之一人……这两种人都作不得。”“黛玉一身孤寄,欲得宝玉而无才以取之,一味情急。推其心,黛玉之欲杀钗,与钗之欲杀黛玉正相等。而愚而傲而疏,致为大众厌弃而不觉。”
                从某种角度看,他说的何尝没有道理。
                “大某山民”姚燮对《红楼梦》也有一些好的见解,如:
               “薛姨妈寄人篱下,阴行其诈,笑脸沉机,书中第一。”
               “宝钗奸险性生,不让乃母。”
               “人谓凤姐险,我谓平儿犹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