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词诵读技巧

(2014-01-07 15:43:51)
标签:

诗词诵读

联系

语文

教育

分类: 语文教学

节奏

古诗词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

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晨兴//荒秽”(《归园田居》其三),“夕露//我衣”(同上),这主要是因为中间的这个词是动词,与后面的构成了动宾结构。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和“四、三”式,如春蚕/到死//方尽,蜡炬/成灰//始干如“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同上);“水面初平/云脚低”(同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他们的区别在于意思的连贯性和成语的连读上。“水面初平”是主谓结构。

    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词主要是按意义单位来划分。如“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这是按照动宾之间划分。更应注意词中“一字领”的句子,如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其中的“对”“渐”字必须停顿并重读。

语速

    朗读速度的快慢是根据所表达的作品的具体内容来决定的,要与语意感情相协调。内容决定速度,一般地说,诗词特别是古典诗词要读得慢些,给人以体味的余地,景物描写也应读得慢些,给人清晰的印象。与此相反,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都应该读得快些。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激动情绪时语速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迟疑情绪或心情沉痛及回忆往事时,语速比较缓慢。语速的快慢可根据诗文中作者情感的抒发或情节发展灵活处理。一般情绪欢快、情节紧张时快,情绪悲伤、情节舒缓时慢。例如,杜牧的《江南春》、朱熹的《春日》诗中充满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语速可稍快些;陆游的《示儿》表达出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情绪悲伤,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抒发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诵读语速可稍缓。

语调

     语调的抑扬变化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和效果。依据感情内容的不同,采用升降平曲四种曲调,可形成朗读中的声音变化,表现各种感情态度。一般地说,表达高昂激动的感情或疑问、命令的语句,用升调;表达低沉平缓的感情或感叹、祈使的语句,用降调;表达内容分量较重的文句或仅是叙述、解释的话,用平调;表达复杂的情绪或隐晦的感情等,用曲调。

    语调和语速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调的抑扬升降和语速的快慢缓急往往连为一体:语速缓慢的,语调往往下降而平抑;语速急切的,语调往往随之上升而高扬。反之,语调低沉平抑的,语速就较慢;语调激昂高扬的,语速就较快。

重音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诗歌朗读要处理好这两方面的重音。

  例如: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朗读时要处理好如下重音:“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只今惟有”。“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等重音的处理能极尽勾践踌躇满志、耀武扬威、荒淫逸乐的神态,“只今惟有” 重读且作停顿,再将“鹧鸪飞”慢慢吟出,诗人对盛衰无常的慨叹、人事变迁的思考、在朗读中就能将其慢慢放大,并且清晰地显现出来。

   古诗文的重音的处理,要结合句子找出规律,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它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也可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情况中,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中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以一个绿字写活了初春江南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色。诵读时用重音来突出绿字,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

     

古诗词因为押韵,音节整齐均称,句调抑扬顿挫,所以朗诵时用得最多的技巧是重音、停连、语调和节奏。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叫重音。突出重音的方法很多,重读、重捶只是其中一种,轻读轻吐、拖长、快中显慢、高低相间、虚实互转、前后顿歇都是突出重音的方法。停连,指的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中断处是停顿,声音延续处是连接。语调是由语气决定的,大致可分为平调、升调、降调和曲调四类。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所显示的快与慢、抑与扬、轻与重、虚与实等等和(去掉)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就是节奏。节奏并不完全等于速度,而速度是构成节奏的主要内容。朗读所形成的节奏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紧张型——急促、紧张、气急、音短;轻快型——多扬少抑,轻快、欢畅;高亢型——语势向高峰逐步推进,高昂、爽朗;低沉型——语势抑闷、沉重、语音缓慢、偏暗;凝重型——多抑少扬,语音沉着、坚实、有力;舒缓型——气长而稳,语音舒展自如。这几种技巧常常是综合运用的。

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练习

1.下列诗句中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D.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下列诗句中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3.下列诗句中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D.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4.下列诗句中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B.  不堪/听急管/烦弦 (周邦彦《满庭芳》)

 C.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D.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将进酒》)

5.下面诗句的节奏或其韵脚的延长音注得有错误的是

A.天门/中断/ 楚江/---       B.碧水/东流/至此/---

C.两岸/青山/相对/---        D.孤帆/一片/日边/---

6.对《望庐山瀑布》的诵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  第一句中的字,不仅把香炉峰写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流动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

B.  第二句中 字用得很传神。瀑布原本是从山壁上突然倾泻而下的水,远远看起来就像是悬挂着的布,所以叫瀑布。作者用字形容它从上而下,非常形象。应该重读。

C.  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要加快语速,以增强气势。

D.  第四句中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

7.下列各项对《泊秦淮》(杜牧)诵读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烟笼寒水||笼沙   语气柔和且含淡淡哀愁,后稍做停顿,不换气。读出夜幕中秦淮如梦如烟又冷又静的感觉。读成次重音,稍拖长,读出朦胧、迷茫、空幻、冷漠的感受。

B.  夜泊秦淮||酒家  整句用平稳陈述的语调来读,语速前面快而后面慢,运用快中显慢、前后顿歇的技巧使节奏富于变化。后稍做停顿,不换气。

C.  商女不知|亡国恨   特别强调亡国恨这三个字,声音拖长并重读重捶,感情要喷发,像一条线抛出去。以激愤的感情直抒胸臆,读出国家衰亡、满腔愤恨的感情。

D.  隔江犹唱|后庭花。 隔江犹唱用升调,语气饱满。读后庭花时,语速渐慢,声音渐大,成阶梯状逐渐升高。读成次重音,表达出诗人由愤而悲的感情。

8.下列各项对《苏幕遮》(周邦彦)诵读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燎沉香,消褥暑。”作者所处环境是室内,空气潮湿,作者情绪是烦闷的,读时,语速稍慢,声音应低沉。

B.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耳畔传来鸟的鸣叫,转为欢快,读时声音应清脆,节奏加快。

C. “叶上初阳”三句,诗人已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D. 下片抒发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四句为短句,应加快语速,读出思乡急切之情。后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地读。

9.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上来,奔流到海//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白发,朝如青丝//成雪。

C.天生我材//有用,千金散尽//复来。

D.烹羊宰牛//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0.下列诵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梦游天姥/吟留别     B.  云青青兮/欲雨

C.  失向来/之烟霞       D.  未老/莫还乡

11.下列诗句或词句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A.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B.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C.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D.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2.下列诵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B.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C.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D.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3.下列对《蜀相》的诵读节奏或平仄有误的一项是   (   )

A.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仄 平平 平仄 平 仄平 平仄 仄 平平

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平 仄仄 仄 平仄 平仄 平平 平 仄平

C.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仄 平平 平仄 仄 仄平 平仄 仄平 平

D.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平平 仄仄 平 平仄 仄仄 平平 仄 仄平

14.下列对《虞美人》的诵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前句是诘问苍天,也是抒发自己浓烈的感情,情绪的核心词“何时”要放慢语速,强调愁绪无法遏制。后句从现实转入回忆,故声音要渐弱,表达感慨万端的情绪的“知多少”也宜放慢语速。

B.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两句将现实和过去对比来写。诵读时要以平淡的语调出之,语速要慢,“昨夜”后停顿延长,“又”重读,“东风”收尾要淡,后句要注意切分词句,强调顿挫之感,把“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三个词组的诵读节奏区分开。

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两句既是回忆,又是推想。诵读时要把“物是人非”的感慨表现出来,通过语音的顿挫、凝滞表现巨大的悲哀,尤其是“朱颜改”三个字,应放慢语速,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

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通过自问自答来直抒胸臆,是整首词情绪的高潮。愁如春水,澎湃胸中,不可遏止。诵读时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形容愁之深之多的词语“几多”“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也要重轻读,“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15.下列对《阁夜》的节奏划分及诵读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首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得平缓。表达促迫之感的“催”和蕴含作者心境的“寒”要适当重读,延长时值。

B.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颔联表现五更鼓角的悲壮之声和三峡星河的动荡之感,前句萧瑟,后句浩荡,诵读时要语调高亢,音域放宽。

C.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颈联前句写百姓悲天跄地的哭声,情绪凄惨;后句写渔樵时起时落的歌声,情绪悠远。诵读时要形成对比,前句语调悲抑、沉重,后句语调平直,突出悠远之感。

D.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尾联抒发人生感慨。前句表达人生历史的虚无感,诵读时音节要舒展,表达贯穿古今的无穷之思,音调要低沉,表现出无奈的心情。后句是自我开解又无法解脱,“寂寥”是情绪核心,诵读时语调要慢,语调沉郁,音节顿挫。

答案解析

1.   A   离离\原上\草

2.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   B   不堪听/急管/烦弦

5.   C   不是韵脚,不延长。

6.   C  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

7.   D   后庭花降,语速渐慢,声音渐小,成阶梯状逐渐下降。

8.   D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四句放慢语速,有种自言自语之感。

9.   A 解析  应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0.  D   解析   A项,“吟”为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应在“吟”后停顿。B项,主谓之间停顿,应在“云”后停顿。C项,动宾之间停顿,应在“失”后停顿。

11.  C   “算”为领字,后面应停顿。

12.  B   女娲/炼石/补天/处

13.  D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平平 仄 平 平仄 仄 平平 仄 仄平

14D  “愁”和“春水”要轻读。

15.  A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