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军事博物馆.实拍飞机兵器展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复兴路9号,1960年8月1日正式开放,是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
首都军事博物馆“兵器陈列”分为三大展区:一层中央大厅陈列飞机、导弹和舰艇,负一层中央大厅陈列坦克装甲车辆、榴弹炮、迫击炮等各型火炮得等,二层东、西、南3个回廊陈列手枪、步枪、冲锋枪、机枪、刀具、弹药等轻兵器。
这里是前不久,本人参观军博一层正厅展区,拍摄的各种飞机,以及导弹、火箭等兵器组照。
走进首都军博一楼大厅,首先就会看到中国60年代仿制苏联图-16轰-6轰炸机,该机机长34.8米,翼展32.99米,机高10.36米,乘员6人。1969年初装备空军部队。
中国造20210号轰-6甲轰炸机,
该轰炸机是20世纪50年代末西安飞机集团参照前苏联中型喷气轰炸机图-16研制的。60多年过去了,轰6型号已无计其数,但是轰六甲这个型号只有两架,中国第一颗氢
-弹,就是由这架飞机运载到空中投弹实验的。
苏联造44792号图-2轰炸机
图-2轰炸机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在世界二战期间研制一种双发多用途螺旋桨轰炸机,作为苏联空军二战主要机型,在战争中多次轰
炸德 军。
苏联造44792号图-2轰炸机。
图-2轰炸机设计为常规的双发布局形式,尾翼是双垂尾。最大起飞重量约12吨,最大载弹量3吨。
该轰炸机是中国空军建立初期从苏联引进的第一种大规模装备的轰炸机,先后参加抗美援朝、对台斗争、西
藏 平 叛等战役战斗,1982年底已全部退役。
中国造71947号歼-5型战斗机
中国沈阳仿制苏联米格-17F,研制并装备人民空军的第一种高亚音速喷气战斗机。
从1956年9月投入批量生产,到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767架。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能够成批生产喷气战斗机的国家之一。
中国造71947号歼-5战斗机
歼-5机身为金属结构,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火力凶猛、生存力强。服役人民空军后,迅速承担起国土防空任务,多次取得以弱胜强的战绩。
中国造81773号歼-6战斗机
中国沈阳60年代依据苏联米格-19仿制和发展的单座双发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
主要性能:最大飞行速度1490千米/小时(高度9000米),实用升限17500~17900米,航程1690公里,武器PL-2/PL-5空对空导弹,3x
30 毫米机炮。
中国造81773号歼-6战斗机
中国沈阳60年代根据苏联米格-19仿制和发展的单座双发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
中国造30474号歼-6歼击机
中国仿制苏联米格-19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1964年装备人民空军部队,后多次改进改型,形成歼-6飞机系列。
苏联造079号米格-15战斗机
这是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王海驾驶过的战斗机,他率领飞行大队与敌空战80余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荣立集体一等功,他个人击落击伤敌机9架,荣立特等功和一等功,被授予“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授予他二级国旗勋章。机身上9颗红星是功勋象征,铭刻着中国空军的骄傲与荣光。
苏联造079号米格-15战斗机
主要性能:乘员:1人;机长:10.1米,最大推力2270千克力;实用升限:15200米;最大速度:1042千米/时;武器装备:37毫米航炮1门,23毫米航炮2门。
苏联造70209号米格-15比斯战斗机
该型机是米格-15战斗机改进型,1952年初投产,主要改善飞机发动机和操纵系统,增加最大飞行速度、爬升率和续航能力,是50年代初期主要喷气式歼击机种之一。
苏联造70209号米格-15比斯战斗机
米格-15各型总产量超过18000架,曾装备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中国、保加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等38个国家,是苏联制造数量最多的一型喷气式战斗机。
苏联造70209号米格-15比斯战斗机
这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1947年研制,1947年6月首飞,1948年批量生产、装备苏联空军。在20世纪50年代初抗美援朝中,首次大规模投入空战,显示了良好飞行和作战性能。
苏联造67937号乌米格-15教练机
这架教练机是由米格15型歼击机改型而成的双座机,除增加一个教员座舱外,大部分设备和附件与米格-15歼击机相同。
中国造025号歼-6战斗机
主要性能:乘员1人,机长12.54米,动力装置2台涡喷6涡轮喷气发动机,实用升限17500至17900米,最大平飞速度1450千米/时,武器装备30毫米航炮3门、火箭弹发射器2组或航空炸弹2枚。
中国造31130号歼-7战斗机
仿制苏米格-21,其主要特点是采用了三角翼,超音速飞行阻力很小,且结构强度足够,通常用在超音速的战斗机上。
中国造33027号强-5歼击机
该型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第一种歼击机,为单座、双发高速歼击机,1966年底研制,1969年7月首飞,1980年底装备空军部队。主要用于空中格斗和夺取制空权,兼有一定对地攻击能力。
中国造053号歼-8歼击机
主要性能:乘员1人,机长21.52米,翼展9.34米,实用升限20500米,装备23毫米双管航炮,可挂4枚PL-2空空导弹。
沈阳研制第一代高空高速歼击机,定型于七十年代,具有良好飞行性能,最大飞行速度超过M2.0,主要用于防空和争夺前线制空权、对地攻击能力。
中国造72206号歼-8歼击机
该型机是歼-8改进型,1992年底首飞,1993年定型,主要改进平面显示器替代瞄准具,机身增加告警天线和应答装置,主要用于从低空、超低空突击地面目标,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中国造11162号歼-5强击机
主要性能:乘员1人,机长19.25米,实用升限20800米,最大平飞速度2693千米/时,武器装备23毫米航炮2门、PL-2/2乙空空导弹2或4枚、火箭弹发射器2或4组。
中国造33027号强-5歼击机
中国造33027号强-5歼击机
由中国南昌飞机厂1958年开始研制,1969年底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空军部队。
苏联造67937号乌米格-15教练机
该型机是由米格-15战斗机改型而成的双座喷气式教练机,除增加一个教员座舱外,大部分设备与米格-15战斗机基本相同。
主要性能:乘员2人,机长10.1米,动力装置1台RD-45F离心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实用升限14625米,最大速度1015千米/时,武器装备23毫米航炮1门。

中国造33027号强A-5型强击机
该机型是专门低空或超低空攻击地(水)面中小型目标的军用飞机,主要用于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可挂空对空导弹,飞机要害部位有装甲保护。
日本造立川九九式高级教练机
这架飞机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军队1946年在东北地区收缴的,成为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使用最多机型。航校克服飞行器材、汽油不足等困难,培养第一批飞行员、领航员和地勤人员,为新中国人民空军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造P-51D“野马”战斗机
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从国民党军手中陆续缴获一批P-51战斗机。1949年8月,以这批战斗机为基础在南苑机场组建第一支人民空军飞行中队。在开国大典上,9架P-51D战机飞越天
安 门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这是其中一架。
美国造P-51D“野马”战斗机
美国北美航空公司研制一种下单翼单座战斗机,1942年10月首飞,次年9月装备使用,后发展了A、B、D、K等型号,被世界航空界公认为达到螺旋桨战斗机制造技术顶峰。
美国造F-86F“佩刀”战斗机
该机是美国北美航空公司研制第一种后掠翼喷气式战斗机,1947年10月首飞,1949年5月装备,有A、D、E、F、H、K、L等型号。1954年11月,国民党空军开始装备F-86F战斗机。
中国造70841号初教-6教练机
这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自行研制的螺旋桨初级教练机。
苏联造44792号图-2轰炸机
主要性能:乘员4人,机长13.8米,翼展18.86米,机高4.85米,动力装置2台ASH-82FN212活塞式发动机,实用升限9500米,武器装备20毫米航炮2门、12.7毫米机枪4挺。
苏联造44792号图-2轰炸机
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设计的一种双发轻型轰炸机,1943年批量生产,既可用于水平轰炸,也可用于俯冲轰炸。
人民空军创建初期,1949年底从苏联引进了一批图-2轰炸机,1982年底全部退役。
中国造80401号运-5双翼机
运-5是在苏联安-2飞机基础仿制发展,中国南昌研制第一种用途广泛的双翼飞机。
中国造80401号运-5双翼机
运-5于1957年12月首飞,1958年服役。该飞机拥有“绿色战鹰”称号,可用于运输货物、乘客和训练伞兵。
中国造80401号运-5双翼机
中国造80401号运-5双翼机
主要性能:机长12.40米,最大起飞重量525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238千米/小时,实用升限4500米,航程845千米。
加拿大造8018号U-A“海狸”效用机
由原国民党陆军航空兵少校分队长李大维驾驶,1983年4月22日从台湾飞回大陆。
加拿大造8018号U-A“海狸”效用机
德·哈维兰加拿大公司设计一种通用飞机,最初命名为DHC-2,主要用于侦察、联络和运输等任务。70年代初,国民党陆军航空部队引进了U-6A飞机。
左:1949年底至1950年初毛主席访苏期间,斯大林赠送毛主席的40年代生产吉斯-110型防弹轿车。右:1952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将这辆防弹轿车送给毛主席的。后由朱德使用。
头门山海战英雄炮艇(日本造)
此艇原为国民党海军江防炮艇,1949年起义编入解放军海军部队。1950年7月在浙江技山海战中,该艇先用艇艏撞击敌方炮艇“新宝顺”号,然后将其击沉。
1951年6月,该艇在浙江省头门山海域与与四艘国民党军舰艇激战,击沉、击伤敌舰艇各1艘,保护了900多艘渔船和3艘货船安全,被授予“海战英雄炮艇”称号。

中国造“海鹰”1号岸舰导弹
中国造“鹰击”6号空舰导弹
中国造“东风一号”地地导弹
该型导弹高17.68米,最大直径1.65米,翼展3.56米,弹头重1.3吨,飞行时间442秒,最大射程590千米,起飞重量20.4吨,最大飞行速度2165米/秒,最大高度168千米。
中国造“东风二号”地地导弹
1960年3月,中国开始研制中近程导弹,将该型导弹命名为“东风二号”。1964年6月改进后的东风二号进行试飞,获得成功。1966年装备二炮部队。
蜡像: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空军护旗兵,手持国产95式自动步枪(枪:模型)
【全篇小结】
2024年10月中旬,"洪哥警影"本人在京期间,两次来首都军事博物馆参观、拍片一天半,除拍摄军博革命战争展、抗美援朝展、新时期强军展,还拍摄了枪械、火炮、坦克、飞机、火箭等兵器展,并拍摄了军事油画、国画、雕塑展,共计拍片达1500多张。近期分专题编发博客图集,以上编发的是《首都军事博物馆.实拍飞机火箭展》,参观拍片和文字注解的核对整理的过程,是自己深入学习革命战争和兵器知识的具体过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