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红色采风:朱毛会师纪念馆参观剪影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地处湘东赣西边界,南岭北支、罗霄山脉中段,景区面积213.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处1779.4米。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景区,中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被誉为"中国革命和工农红军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有100多处,其中26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景区有黄洋界、五指峰、茨坪革命旧址群、大井毛泽东旧居、红四军八角楼、井冈山烈士陵园、朱毛会师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

2024年5月17日,作为一名老红军后代,爱好摄影的退休老公安“洪哥警影”本人,由部队转业湖南高速公路某单位退休不久的妻弟全程陪同,从湖南长沙乘坐特快列车经衡阳转车抵达江西井冈山站,黄昏时刻在打的士车赶到井冈山景区的核心地域茨坪镇,开始了为期2天半的井冈山红色旅游和纪实拍片。
这里编发的是:2024年5月18日,妻弟陪同本人参观井冈山朱毛会师纪念馆时,咱手持尼康D810+VR24-70拍摄组照的专题纪实博客图集。
5月18日-19日,妻弟陪同本人游览茨坪毛泽东旧居、井冈山象山奄毛泽东贺子珍婚礼处、朱德毛泽东会师地广场、八角楼毛泽东与朱德旧居、红四军军需处与教导队旧址、黄洋界保卫战纪念地、五马红军小道、王佐烈士旧居、袁文才烈士生平陈列、红军造货币厂等旧址、井冈山革命纪念馆,本人拍片的采风组照,已经或正将另行编发9期专题博客图集。

1928年4月28日,在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掩护和接应下,朱德、陈毅所率南昌余部和湘南暴动农军,安全地转移到达井冈山,在宁冈龙市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时年毛泽东35岁,朱德42岁。
这是一个伟大历史时刻,是中国现代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当两位巨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新纪元。

井冈山会师纪念馆”馆标系谭震林同志题写。
井冈山会师纪念馆属纪念类专题馆,于1977年破土动工,1980年5月4日建成开馆对外开放。该馆占地面积6789平方米,建筑面积3827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827平方米。它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和朱德会见旧址——龙江书院”连成一体。

纪念馆正厅雕塑:朱毛两军胜利大会师

纪念馆正厅雕塑:朱毛两军胜利大会师(局部)
纪念馆陈列内容主要介绍:1927年9月底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引兵罗霄山脉中段,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及湘南暴动农军到达原宁冈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创建红四军的历史,以及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红五军到原宁冈新城与红四军会合的艰难过程。

井冈山会师纪念馆共分六个展厅:一序室;二、引兵井冈,创立根据地;三、艰苦转战,激流归大海;四、朱毛会师,组建红四军;五、屡战屡胜,割据全盛期;六、星火燎原,功绩垂千古。还有展厅一侧的井冈山红军将领肖像长廊。
纪念馆着重再现了当年红军在新城战斗、七溪岭战斗、黄洋界保卫战等大量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展出革命文物13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11件,三级文物20件。遗址照片、纪念地照片、人物照片、文字照片、油画、国画等300余幅。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由卢德铭担任总指挥,按中共"八七会议"决定举行秋收起义。因久攻长沙不下,毛泽东毅然决定将这支部队向湘赣边区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地区转移。经三湾改编,确定人民军队建军原则,该部队缩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

工农运动,坚实的基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来到了湘南地区。在中共湘南特委领导和当地农军配合下,发动湘南武装起义。3月,在永兴成立湘南苏维埃政府。3月底,湘、桂、粤军三路“协剿”,起义农军难以在湘南立足。为保存革命力量,除留一部分武装继续坚持斗争外,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和农军向湘赣边界井冈山转移。

引兵井冈,创立根据地

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工农武装割据”。1928年2月新城战斗胜利后,以宁冈为中心井冈山根据地初步形成。

1927年9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三湾村。1928年2月,中共前委和毛泽东将袁、王队伍整训、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王佐任副团长兼第二营营长。
袁文才(1898-10—1930-2),江西宁冈县(今井冈山市)人。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袁文才曾任红四军参谋长随军出征。1930年2月,袁文才在永新县含冤牺牲,时年32岁。
王佐(1898—1930-2)江西遂川县人。1929年4月,王佐部队与宁冈、永新、莲花三县赤卫大队合并为独立团,他任团长。后独立团编入红五军第五纵队,王佐任司令员,一直坚守在湘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使井冈山红旗始终不倒。1930年2月,王佐在永新县含冤牺牲,时年32岁。
全国解放后,1950年袁文才、王佐被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追认为革命烈士。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亲切会见了他俩的亲属和后代。

毛泽东派何长工到湘南、粤北去寻找朱德所率的南昌起义余部。
1928年4月初,朱德与陈毅在资兴彭公庙见到何长工和毛泽潭。一见面,何长工对朱德和陈毅说:“毛委员认为,中国是农业国,中国革命必须先在农村进行。井冈山山高林密,深沟险谷,是最理想藏兵之地,也是打游击、发展部队好地方。”朱德说:“我俩正有此意,你们现在就带路,向井冈山进发。”

艰苦转战,激流归大海
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在江西、福建、广东边境坚持斗争,听说毛泽东已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便派毛泽覃前去联系。几经周折,两支革命武装终于取得了联系。

1928年1月上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800人从粤北转至湘南宜章县境。1月12日,智取宜章城,揭开湘南起义序幕。随即,南昌起义军余部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并组建了宜章农军。在粉碎国民党军许克祥部反扑后,于2月6日建立宜章县苏维埃政府。
3月下旬,国民党军7个师向湘南地区反扑。为保存革命力量,避免在不利条件下同敌人决战,朱德当机立断,作出退出湘南、上井冈山的重要决策。

与此同时,在中共湘南特委领导下,工农群众纷纷起义。工农革命军第1师先后协助当地农军占领郴县、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城,并相继建立各县苏维埃政府。3月中旬,湘南特委在永兴县太平楼召开湘南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湘南苏维埃政府。湘南起义过程中,中共湘南特委将宜章、耒阳、郴县和永兴、资兴五县农军,分别编成工农革命军第3、第4、第7师和两个独立团,共8000余人。

朱毛会师,组建红四军
还在3月上旬,当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1师进驻酃县中村时,得知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正向井冈山方向撤退。当即决定兵分两路去迎接朱德、陈毅部上山:
一路由他和何挺颖、张子清率领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从江西宁冈龙市出发,楔入湘南桂东、汝城之间;另一路由何长工、袁文才、王佐率领第2团从井冈山大井出发,向资兴、郴州方向前进。毛泽东还派毛泽覃带一个特务连赶到郴州,同朱德、陈毅领导部队取得联系。

1928年4月初,朱德与陈毅在资兴以东彭公庙见到了何长工和毛泽潭。一见面,何长工对朱德和陈毅说:“毛委员认为,中国是农业国,中国革命必须先在农村进行。井冈山山高林密,深沟险谷,是最理想的藏兵之地,也是打游击、发展部队好地方。”朱德说:“我俩正有此意,你们现在就带路,向井冈山进发。”

3月底,朱德率领部队完成转移准备。在毛泽覃带领特务连接应下,朱德、王尔琢率工农革命军第1师主力经安仁、茶陵到达酃县沔渡。陈毅率湘南特委机关、各县县委机关和部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主力于4月8日到达资兴县城,同从井冈山下来的由何长工、袁文才、王佐率领工农革命军第2团会合。
毛泽东等率第1团在桂东、汝城牵制敌军,掩护湘南起义军转移,于4月中旬到达资兴县龙溪洞,同萧克领导宜章独立营会合。这是第一支同毛泽东亲自率领部队会合的湘南起义军。同时,陈毅率工农革命军第1师主力一部以及何长工、袁文才、王佐带领第2团一起到达酃县沔渡,和朱德率领主力部队汇合。接着,朱德、陈毅带领直属部队从沔渡经睦村到达井冈山下宁冈龙市。

3月下旬,毛泽东率领部队在汝城一带击溃尾追湘南起义的敌军,4月在酃县十都与朱德见面。在毛泽东率部掩护下,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于4月中旬抵达江西省宁冈县龙市,与毛泽东统率井冈山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有名的井冈山会师。

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为政治部主任。开始编两个师,一个教导大队,旋即取消师部,改为6个团由军部直接领导。全军万余人,枪两千余支。
接着在宁冈召开中共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产生第四军军委,毛泽东任书记。5月4日,在龙市广场举行会师大会,正式宣布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建立(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

参加会师的各支部队人枪统计表
1928年6月,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指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军委书记,王尔琢任参谋长,辖第28、第29、第31、第32团,全军共6000余人。

1928年4月下旬,毛泽东率领部队返回龙市,立刻到龙江书院去见朱德。毛泽东同朱德这次历史性会见,是我军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从此,毛泽东和朱德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辖3个师,朱德、毛泽东、陈毅分任第10、第11、第12师师长,共1万余人。

参加朱毛会师会见的团以上军政干部组照
在龙江书院参加会师交谈的有毛泽东、朱德、陈毅、王尔琢、张子清、蔡协民、何挺颖、袁文才、何长工、胡少海、黄克诚、龙超清等同志。

朱毛两军会师后,于5月4日召开红四军建军大会,正式宣布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建立(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毛泽东向大家介绍了井冈山根据地主要情况;朱德谈了湘南暴动和部队转移上山经过。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部队序列
朱毛会师后,主要武装力量包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队伍;湘南起义农军;井冈山袁文才、王佐领导两支地方武装;根据地内各县组织暴动队、赤卫队等地方革命武装。
会师大会上,大会执行主席陈毅宣布: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六月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军长朱德,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毛泽东兼第10师师长,朱德兼第11师师长,陈毅为第12师师长。两军会师后,全军增加到1万多人,枪两千余支。

会师大会后不久,取消了师的建制,编为6个团。5月下旬,第30、第33团返回湘南开展游击战争,在井冈山的部队为第28团(由南昌起义军余部组成)、第29团(由湘南宜章农民军组成)、第31团(由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组成)、第32团(由袁文才、王佐部队组成),共6000余人。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是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词中描写黄洋界保卫战情景的诗句。
1928年8月下旬,国民党湘军和赣军共五个团,对井冈山黄洋界哨口发起第二次“会剿”。留守井冈山的红四军第三十一团一部和第三十二团,凭险据守,连续打退敌人多次猛烈攻击。

当天下午,正当敌军重新组织进攻时,红军以仅有一门刚修复迫击炮开始轰击。湘军误以为红四军主力回山,当夜撤退。黄洋界战斗的胜利,为红四军主力回师井冈山,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二次“会剿”创造了条件。

屡战屡胜,割据全盛期

1928年12月,红五军主力,由湘鄂赣边转战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红四军会合。红四军在井冈山斗争中,打破国民党军多次“进剿”和“会剿”,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1929年1月14日,以第32团和红五军主力留守井冈山,红四军主力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示意图
1929年3月中旬,在闽西长汀附近取得歼灭国民党军1个旅的胜利;并将红四军所属部队整编为第1、第2、第3纵队,共3000余人,随后,红四军在赣南、闽西20余县境内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
6月,以闽西地方武装组建第4纵队,全军发展到6000余人。12月,红四军党组织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第九次代表大会,总结红军诞生以来的建军经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古田会议决议是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红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军路线的形成。1930年6月,红四军编入红一军团。

红四军军委领导人员名单
【红四军编制序列】
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红四军下辖两个师。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第十师(原朱部):师长朱德(兼),党代表宛希先。下辖两个团:二十八团、二十九团。
第十一师(原毛部):师长毛泽东(兼),党代表何挺颖。下辖三个团:三十一团、三十二团、三十三团。
湘南各县农军编入两师中。不久,成立红军十二师
,陈毅改任师长,下辖第三十四团、三十五团、三十六团。全军兵力约万人,枪3000余支。
1928年5月25日,改称为红军第四军。此时,取消了师的番号,红四军下辖4个团及1个教导大队。全军共6000余人。

以朱毛红军为基础的红一方面序列表
1928年5月4日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统辖3个师9个团计1万余人(后取消建制,红四军缩编为4个主力团,计6000余人),是当时中共直接领导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革命武装部队。
1930年6月19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四军与红三军、红十二军在福建汀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后改称红一军团。1930年8月23日,红一军团与彭德怀领导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合编组成红一方面军。

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在平江起义中创建的红5军主力800多人,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来到井冈山同红4军会合。井冈山又多了一支革命劲旅。
1928年7月29日,国民党调集8个团兵力向平江城进攻,企图消灭红5军。由于湘、桂、粤军三路“协剿”,起义农军难以在湘南立足。8月1日,红五军撤出平江县城,转战于平江、浏阳和江西万载、修水、铜鼓,湖北的通山一带,进行游击战争,开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2月中旬,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其余部分武装在黄公略的领导下,继续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

上井冈山的中国红军第五军序列表
1928年7月22日,独立第5师第1团在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下,在平江县城举行起义。起义成功后,中共平江县委和起义部队召开了庆祝胜利大会,成立了平江县苏维埃政府。

星火燎原,功绩垂千古
朱毛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成立,加快井冈山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推动井冈山革命斗争继续向纵深发展,迅速取得“四至七月四个月各项军事胜利和群众割据的发展。”(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朱毛会师红四军联席会议人员名单

井冈山中央苏区军民一至三次反“围剿”形势图
朱毛会师后,极大地增强了井冈山根据地军事实力。4月底,红四军首战五斗江,击破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第二次“进剿”,红四军一占永新城,成立永新县工农兵政府。5月中旬,红四军取得草市坳战斗胜利,二占永新城,击破赣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第三次“进剿”。
1928年6月23日龙源口大捷,击破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第四次“进剿”,红四军随即占领永新、莲花,宁冈,吉安,以及遂川、酃县等一小部分,横直数百里,面积达7200平方公里,人口约50余万,红色割据区域得到广泛推广。

继茶陵、遂川、宁冈、永新工农兵政府成立之后,朱毛会师后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应运而生,酃县、莲花工农兵政府宣告诞生。边界各县在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
龙源口大捷、永新困敌、黄洋界保卫战……红四军运用毛泽东、朱德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游击战16字诀,先后打破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三次“进剿”、两次“会剿”。
边界党组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边界的地方武装和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得以迅速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进入全盛时期。

纪念馆还管理着“八角楼毛泽东旧居、湘赣边界党的一大会址、红军士兵委员会旧址(含陈毅旧居)、茅坪红军医院旧址、前委、特委旧址、朱毛会见旧址(含红军教导队旧址)、红军建军广场旧址、古城会议会址、柏露会议会址、洋桥湖红四军军部旧址、洋桥湖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这些革命文物集中反映了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战斗风采和光辉历史。

井冈山会师后,一大批优秀红军指挥员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历经艰辛磨砺,锻造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代开国元勋。
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红4军和红5军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了2年零4个月,走出5位元帅3位大将,共56位将军。

纪念馆一侧广场上的朱毛会师雕像
1928年4月,在井冈山宁冈龙市,两位伟人紧紧握住对方的双手,标志着朱德领导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和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朱毛会师也使“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初步形成,加快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编帖备注】
以上编发的是:2024年5月18日,妻弟陪同本人参观井冈山朱毛会师纪念馆时,咱手持尼康D810+VR24-70拍摄组照的专题纪实博客图集。
5月18日-19日,妻弟陪同本人游览井冈山象山奄毛泽东贺子珍婚礼处、朱德毛泽东会师地广场、八角楼毛泽东与朱德旧居、红四军军需处与教导队旧址、黄洋界保卫战纪念地、五马红军小道、王佐烈士旧居、袁文才烈士生平陈列、红军造货币厂等旧址、井冈山革命纪念馆,本人拍片的采风组照,已经或正将另行编发9期专题博客图集。
值得特别提到是:此次历时不长、收获诸多的井冈山红色旅游和实地拍片,尤其是本人检索、摘编所拍组照图集的文字注解与说明的博客编帖过程,更是自己系统重温、学习井冈红色历史的理解消化过程,对于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境界,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史实启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