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红色采风:茨坪毛泽东同志等旧址
井冈山景区地标雕塑 ——— 红军军旗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地处湘东赣西边界,南岭北支、罗霄山脉中段,景区面积213.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处1779.4米。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景区,中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被誉为"中国革命和工农红军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有100多处,其中26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景区有黄洋界、五指峰、茨坪革命旧址群、大井毛泽东旧居、红四军八角楼、井冈山烈士陵园、朱毛会师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
2024年5月17日,从部队转业湖南高速公路某单位退休不久的妻弟,陪同爱好摄影的退休老公安“洪哥警影”本人,从湖南长沙乘坐特快列车经衡阳至江西井冈山站,黄昏时刻在打的士车刚到井冈山景区核心地茨坪镇。
茨坪革命旧居旧址群位于茨坪东山脚下,是一处青瓦黄墙的"干打垒"建筑群。陈列开放的革命旧址共有七处:
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四军军部旧址、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军官教导队旧址、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旧址、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旧址,此地还建有井冈山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纪念馆。其它景点还包括南山公园、挹翠湖、五马朝天等。
这里编发的是:2024年5月18日至19日,妻弟陪同本人游览井冈山茨坪毛泽东同志等旧址时,自己手持尼康D810+VR24-70
拍摄组照的博客图集。
井冈山景区地标雕塑 ——— 胜利号角

井冈山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
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坐落在井冈山市中心——茨坪东山脚下,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茨坪后,房东李利昌便腾出此屋的一半给秋收起义部队居住。

毛泽东雕像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开始创建并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和同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等率领红五军来到井冈山后
都曾先后在此居住和办公。

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旧址\ 毛泽东同志旧居
茨坪毛泽东旧居原是一栋农民的住房。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茨坪就居住在这里。到1929年1月的一年多时间里,毛泽东每到茨坪就在这栋房子的中厅右后间居住和办公。1928年11月6日重新组织的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机关也设在这里。
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
从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便常在这房屋的右后间居住和工作。在这里,他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和四言体的《红四军布告》。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
湘赣边界边防委员会旧址
1928年5月,在茅坪苍边村成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选举袁文才为主席,为边界各县的最高政权机关。
同年11月6日,毛泽东、杨开明和谭震林等同志在此屋内主持召开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扩大会议,会议根据中央同年6月4日来信的指示精神,重新组织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井冈山根据地内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井冈山前委。
毛泽东、朱德、谭震林、毛科文、宋乔生五人为委员,毛泽东为书记,进一步加强了边界党的领导,使“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更加巩固和发展,使边界的红旗始终不倒。此后,前委机关也在此屋办公。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朱德同志旧居
经过在湘、粤、赣三省边界的艰苦转战,朱德率南昌起义余部于1928年4月下旬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胜利会师,随即组建成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声强大的革命武装一一中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军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军参谋长。
开始,红四军军部先后设在原宁冈县的砻市和茅坪村的洋桥湖,同年夏,军部迁来井冈山茨坪村李神龙家办公。此后,军部领导便经常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和部署作战计划,成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

朱德同志住房(先)彭德怀同志住房(后)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时,由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五军的军部也曾设在此屋内,彭德怀同志居住在朱德同志曾经住过的右边一间房内,滕代远同志住在陈毅同志曾经住过的左边一间房内。在这里,彭德怀和滕代远同志夜以继日地指挥井冈山军民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朱德、陈毅主要负责红四军军部的日常工作,他们常在军部居住。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时,红五军军部就搬了进来,红五军首长彭德怀、滕代远也在此居住和工作。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红四军军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毅同志住房(先)滕代远同志住房(后)
由于朱德、陈毅等领导同志们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热情,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就在有时食不饱腹、衣不得暖的时候,红军战士们依然自编自唱这样二首歌谣:
红米饭,南瓜汤;
秋茄于,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滕代远同志住房肖像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械处旧址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茨坪"中国红军第四军军械处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冈山人民按原貌修复并对广大观众正式开放。

1928年7月,红四军在这里成立了军械处,由宋乔生任处长,刁辉林任副处长,从军中和地方上调集了30多名有技术的人员工作,主要负责修理红军的各种武器,制造单响枪、梭标、大刀和鸟枪等。同时,还帮助群众修理各种农具。
1928年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中使的那门迫击炮就是在这个军械处修理后抬上黄洋界参加战斗的。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队旧址
1927年12月,工农革命军在宁冈砻市创办了军官教导队,吕赤任队长。两军会师后,教导队改为“红四军军官教导队”。
第四军军官教导队简介
1928年8月,军官教导队由宁冈茅坪迁到茨坪,梁军任队长,蔡会文任党代表。同年冬天,彭德怀率红五军上井冈山后,在军官教导队的基础上,创办了红军第一所“红军学校”,彭德怀任校长。教导队的任务是培养训练红军下级军官和赤卫队指挥员。

井冈山红色邮政陈列室
1928年夏,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在这里设立公卖处,一方面收购地方产品,另一方面将缴获的战利品平价出售,为稳定市场物价、促进根据地内外物质交流、搞活红色区域经济、解决军民生活困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红军官兵一致,军民团结,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终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频繁的军事进攻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从而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伟大胜利。

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
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后门)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这栋房子于1929年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1961年重新修复,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帖备注】
以上编发的是:2024年5月18日至19日,妻弟陪同"洪哥警影"本人游览井冈山茨坪毛泽东等旧址时,咱手持尼康D810+VR24-70拍摄组照的博客图集。
那两天,妻弟陪同本人游览井冈山象山奄毛泽东贺子珍婚礼处、朱德毛泽东会师地广场、八角楼毛泽东与朱德旧居、五马红军小道、红四军军部旧址、红四军军需处与教导队旧址、王佐烈士旧居、袁文才烈士生平陈列、红军造货币厂等旧址、朱毛会师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纪念馆,本人拍片的采风组照,另行编发专题美篇图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