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人民警察节\图说人民公安简史

标签:
警察节回顾人民公安简史时评 |
分类: 警察博览 |

1月10日
一个属于人民警察的光荣节日
人民警察
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
人民警察
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队伍
对于这支英雄的队伍 你有多少了解呢?
在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来临之际,新警事儿带您回顾人民公安70余载忠诚历史——
1948年9月17日,来自各地解放区的108名学员翻山越岭,来到西柏坡旁的西黄泥村,参加“情-报保卫人员训练班”。
那一刻,他们的身份已经悄然变化,由人民解放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代人民警察队伍中的光荣一员。

新中国成立后,警察被正式命名为“人民警察”。
1949年11月1日,公安部正式成立。解放后的第一任公安部长是罗瑞卿大将。
为了区别于旧时代警察,公安部考虑到人民警察的性质和宗旨——为人民服务。就此向周恩来总理请示,统称为人民警察。
周总理欣然同意。从此这支警察队伍就叫人民警察,简称民警。
这是世界上首个在警察名称前附带“人民”二字的警察队伍。

1949年11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总理满含深情地说:
“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
不负重托,70余年来,人民警察怀着对党、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护卫着共和国这艘巨轮,平稳地驶过一道道风口浪尖——
在新中国诞生一周年的庆典之际,曾经有一个炮口试图对准天安门,大量敌特分子和敌特电台潜伏在各个角落,企图破坏新生政权。从发现线索到案件侦破,人民警察仅用了10天。

1950年,公安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侦察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强侦察工作方针、任务和具体部署意见;

1999年“网上追逃”、2000年“网上打拐”、2001年“打黑除恶”、2002年打“两抢”、2004年“侦破命案专项行动”、2005年打击“两抢一盗”……一系列专项斗争有效遏制了刑事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近些年,公安刑侦部门始终坚持以民意为导向,决战决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突出犯罪,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命案积案6241起。2020年以来,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6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3万名,拦截诈骗电话1.4亿个、诈骗短信8.7亿条,为群众直接避免经济损失1200亿元;2020年1至11月,全国盗窃、抢劫、抢夺案件破案率同比分别上升2.8、3.4、2.1个百分点……

20世纪60年代,浙江诸暨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
1963年毛泽东作出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2019年,公安部部署在全国公安机关全面开展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
如今,“枫桥经验”从浙江诸暨发源,从之江两岸向全国发展。以“枫桥经验”为代表的群防群治经验成果,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两大奇迹”的背后,站着人民公安的坚定身影。
依法打击、积极防范各类经济犯罪活动,全力参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人民公安强力护航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
1949年公安部成立时就设立了经济保卫局,序列第二局,承担保卫经济建设和反特等职责。
1998年,为适应打击和防范日益严峻经济犯罪活动的需要,公安部在经济保卫局的基础上,将刑事侦查局的有关案件侦查处并入,组建了经济犯罪侦查局。
2002年加挂证券犯罪侦查局牌子,并向证监会派驻四个处(队)。
身处变革中国的洪流中,肩负国家政权安全和社会稳定重任的公安机关,始终用改革写下日新月异的时代答卷——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安机构改革全面推进——
按照“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的原则,2019年1月1日,公安边防、警卫部队转改官兵举行集体换装和入警宣誓仪式,正式换着人民警察制服,以人民警察的崭新面貌继续肩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