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至今中国警察帽徽一览(组图)

14枚警察帽徽静静地躺在木质盒子里,像在诉说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

清朝---民国警察帽徽(1908--1949)
“警察”一词,现在的意义一般是指依照法律规定设置的专职维护社会治安、调查、制止和惩治犯罪行为的人员。这类警察的产生,至今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使用汉字“警察”废弃原来的“逻卒”、“捕吏”等称呼。在中国最早出现的警察是1842年鸦片战争后的1844年在香港由英国殖民者建立的,同时,其他外国在华有租界的也相继有了警察机构。

1908年——1911年(清朝时期)
真正属于中国的警察机构,是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后,按各省地方风俗习惯自定制服。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经光绪帝批准,颁发全国各省地方警察机关章程,警察服式始告一致。当时定的警察帽徽是:金色云形边,内有一盘龙图案。

1913年——1927年(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首次改革警察服装帽徽是嘉禾绕径的五角星。长2寸宽1.5寸。

1927年——1928年(民国时期)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颁布警察制服条例,警察帽徽改用银质,图案是国民党党旗外绕一分宽的红色篆文“公”字。

1928年——1929年(民国时期)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变更警察制度,改称“公安”。当年十二月成立内政部,公安部归其隶属。同年11月4日,内政部公布新警察服装条例。帽徽用铜制成,直径1寸的蓝色圆形国民党党旗图式,中嵌红色篆体“安”字。

1935年——1937年(民国时期)

1937年——1940年(民国时期)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帽徽改为桃心型,中缀青白色国民党党徽,外以金线绣成嘉禾图案。

1940年——1947年(民国时期)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适应抗战需要,颁布新的警服。帽徽用金丝线绣成桃型,桃尖向上,长7cm,宽6.5cm,徽内心径2.5cm,红圈井青天白日,四周嘉禾连缀,呈拱棒状图案。

1947年——1949年(民国时期)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改变警察服装式样。帽徽用黑色绒布制高2寸,宽1.7寸,上缀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民党国徽,下系金色飞翔形警鸽图案。

1950年——1955年(建国后)
五0式人民警察帽徽: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的统治土崩瓦解。新中国建国初期,公安部队帽徽同解放军一样,为红色五角星,五星中央有“八一”两字,红星周边及“八一”两字皆为金黄色。人民警察帽徽基本上参照解放军样式,仅将红五角星内“八一”两字改为“公安”。

1955年——1966年
五五式人民警察帽徽:是用廿号铜制成的直径32毫米凸圆形状,中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红色珐琅旗底,金色五角星,国旗图案外边是金色的齿轮麦穗及光芒。

1966年——1972年
六六式人民警察帽徽:直径32毫米,图案仍为圆形,中心为国旗,旗周雕金色麦穗、齿轮,原外圈一周的光芒则取消了。

1972年——1983年
七二式人民警察帽徽:从国旗图案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直径从原来的32毫米放大为36毫米。

1984年——2000年
八三式人民警察帽徽:其帽徽是由国徽、盾牌、长城、松枝组成。纵径53毫米,横径50毫米。此帽徽即以后被公安部定为人民警察的警徽,1984年至2000年使用。

2000年——今
九九式人民警察帽徽:基本形状同八三式帽徽,在八三式帽徽式样下面增加了一横飘带,上有“警察”及拼音字母“JING
CHA”字样,整个帽徽颜色改为银白色,并镂空,由轻质金属制成。2010年随着中国公安工作的越来越国际化,公安部将99式警察帽徽中的拼音字母“JING
CHA”改为英文警察“POLICE”。
或古朴精致,或庄重威严,这些帽徽见证了中国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国警察事业的发展。
(组图来源:搜狐-网
“北京110”2016-01-08)
【备注:文字注解-洪哥警影-新浪博客-整理添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