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军决死第二纵队》(上中下)
山西新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3-12
印刷时间:1993-12
开本:32开
1版1印
【注】洪哥警影-本人已故的老父亲是1937年5月参加山西新军的抗日老兵,父亲最初在国民兵军官教导第八团、第二纵队六总队, 1940年冬以后相继转入八路军120师所辖晋西二旅、晋绥八分区。山西新军史志办寄给的《山西新军影集》《山西新军-第二纵队》等书籍史料和父亲的军旅徽章等,建国初期从军的老妈已捐赠给了市博物馆。(上图为网络图片)
山西新军今何在
(二)
决死第二纵队
文章来源: [ 夏翁 ]
晋绥八分区
2010-03-18
山西新军决死第二总队是在老底子的决死第二总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见上篇决死第一总队开篇部分,老底子决死第一、第四总队发展出了决死第一纵队,老底子决死第二总队发展出了决死第二纵队,老底子决死第三总队发展出了决死第三纵队;决死第四纵队的组成另有来源。
决死第二纵队的组建经过
决死第二纵队的纵队部是1937年12月组成的,下辖决死第四总队(37年9月组建)
、决死第五总队(37年12月初组建) 、决死第六总队(37年11月组建) 。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后,日寇大举进攻,旧晋军一败涂地,深受当年红军东征影响的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颇能接受,统一战线政策在山西得到了顺利进行,被共产党八路军基本掌握的决死第二纵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参军上战场,有的家庭三四个兄弟同时参军,有的村子百分之七十是军属,一个村子只有二百来户就有一百多青年参军,灵石县两所高小在校长带领下就有二百多学生加入决死队。抗日自卫队、游击队发展很快,从这些武装的基础上,决死第二纵队扩建了6个游击团(游击第三团、游击第四团、游击第五团、游击第六团、游击第十二团、保安第十二团)
,统归决二纵建制。这是决二纵的鼎盛时期,辖9个团,14000多人,又一个超级大旅!
决死第二纵队的建制序列:
第四总队:原老底子决死第二总队,由“晋绥陆军军士训练第二团”
的团部和政训处及其第二、三2个营,再加上驻太谷的“晋绥陆军军士训练第一团” 的1个营,另外
还有国民兵军官教导第九团的200余人加入;
第五总队:老底子决死第二总队南下后,在原驻地扩军第四大队(原灵石游击队)、五大队(在洪洞、赵城和临汾地区扩建的)和随后在灵石、霍县、洪洞、赵城、临汾等地扩建的两个大队;
第六总队:由国民兵军官教导第八团改编而成(注:本人父亲所在部队);
游击第三团:37年冬,由孝义县牺盟游击队和平遥县牺盟游击队为基础组成;
游击第四团:由隰县人民武装自卫队和洪赵游击第一支队合编而成;
游击第五团:是洪洞、赵城、临汾三县联合游击支队和游击一支队合编而成;
游击第六团:由隰县、汾西的游击队和在汾西、赵城边界上活动的张官年营(张为共产党员)合编成的;
游击第十二团:是由汾西游击队(一度曾编为第六行政区保安四支队)与活动在晋西南的太岳区的游击第十支队(在下篇决死第三纵队还要提到)合编而成;
保安第十二团:是以四总队第四大队、五总队第四大队及第六行政区保安营合编而成;
共产党八路军对决二纵的影响是巨大的,大部分军事干部和几乎所有的政工干部都是共产党员,八路军先后派来了上百名红军骨干到决二纵担任各级领导职务。
阎老西岂能容忍如此巨大的赤化,在“十二月事变”
之前的39年6、7月间,阎老西就已经开始动作,他把决死第二纵队分编为3个旅,独立第二旅、一九六旅、保安旅。独立第二旅下辖原第四总队现称二十七团(又称四团)
、原第五总队现称二十八团(又称五团) 、原第六总队现称二十九团(又称六团) (注:本人父亲所在部队);第一九六旅下辖第十五团(原游击第三团)
、第十七团(原游击第五团) 、第四十一团(原游击第十二团) ;保安旅下辖保安第十一团(原游击第四团) 、保安第十二团(原名)
;游击第六团调归工卫旅改称游击第九团,后工卫旅改称第二七旅,此团亦改称第二十三团。
“十二月事变”
后,决死第二纵队的建制变动:
游击第五团编入第四团;游击第十二团大部编入第六团;游击第十二团一部与纵直部分连队编为纵队警卫营,后编入决一纵第四十二团。后来,保安第十一团也被编入第五团;保安第十二团也被编入第四团;保安第十一团一部编入了晋西支队(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东进山东后在晋西留下的部队)
;游击第三团也归晋西支队指挥,后来晋西支队赴山东后,游击第三团被调归八路军第一二师,后归还决死第二纵队建制,被编入第五团。至此,决死第二纵队只下辖第四、第五、第六团3个团。
以后,决死第二纵队基本上就是在八路军第一二0师的指挥下战斗了,一二0师兼晋西北军区(后为晋绥军区)
,决二纵就兼其第八军分区,三个团分别称为第四、第五、第六支队,分区的主要部队为决二纵、工卫旅、洪赵总队。决二纵在后来的“精兵简政”
中,第四和第六支队合并成了新的第六支队。(注:本人父亲1940年冬至46年底相继转入八路军120师所辖晋西二旅政治部任副政指、晋绥八分区侦察队、侦察与通讯连任指导员。)
44年底,第六支队离开晋绥前往豫西开辟根据地,第五支队继续在晋绥八分区坚持斗争。抗战结束后,第五、第六支队都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第五支队编入独立第四旅(45年11月编成),后随旅编入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下辖独立第四旅和大名鼎鼎的南泥湾三五九旅)
;第六支队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二十四旅第七十团,后来的第四纵队(陈赓纵队)
第十二旅第三十四团,49年被编为第19军第55师第163团。
(注:本人父亲1947年初至1949年春,先在解放军清太徐支队、后改编为华北步兵独立16团任组织股长。不知为何该文没有提到有关建制序列)
决死二纵在建国之后的分别归宿:
第2军第4师在52年被整编为步兵第4师,现在依然是祖国西部边陲的铁拳。52年整编过程中,第5师(原三五九旅)
被改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1师,因为第三五九旅南泥湾的名气实在太大,借用来做为农垦战线的一面旗帜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但三五九旅这样具有红军传统有丰富武装斗争经验的部队去种地确实太可惜了,因此第5师的有红军传统的部队被抽出编到了步兵第4师为其第11团,而且第4师和第5师的师部人员也大多换了个个儿。另外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农垦师(新疆农业建设第6师)
原第6军第17师(原晋冀鲁豫军区的新编第四旅,后为保卫延安调到西北)
的主力部队被抽出组建了步兵第4师的第12团。因此留给原第4师的员额也就是其第10团,原决死第二纵队的第五支队的精华应该还在目前新疆军区陆军第4师第10团里;
第19军第55师:第19军存在的时间不长,建国后不久即被撤销,所以第55师就编入了陕南军区,老地盘啊,直到69年重建第19军,第55师加入还是这个番号,85年第19军被裁,第55师划归第21军,98年缩编为第55旅,料想当年的决二纵第六支队精华应该还在这个旅里面;
前面提到,保安第十一团一部编入了晋西支队。但晋西支队以后还要提到,稍后再谈,因此本篇到此结束。
(注:洪哥警影本人父亲1949年3月随所在部队组成20多人工作团南下湖南,相继在湖南两个地区军分区、公安大队任组织科长、副政委;1955年底转业后,分别任地区公安处分管公安大队的副处长,地区中级法院院长、地直工委书书记等职务。1980年底离休。1995年7月因病逝世。)
【相关链接】
山西新军决死二纵队历年兵力统计
2007-10-10
1937年12月
6400人
1938年12月
13508人
1939年10月
12485人(1940年1月晋西事变后约余8000人)
1940年3月
3853人
1940年11月 5200人
1941年4月
4019人
1942年6月
2816人
1942年12月 1280人
以后,决死二纵队老五团编入西北野战军二纵队,现为新疆军区步兵四师10团。
决死二纵队老六团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队,
后为55师163团。
在老六团1944年随韩钧南渡黄河,开劈豫西根据地后,又在晋西北新军系统内的汾阳、文水支队合编为新六团。以后编入西北野战军二纵队。后为新疆军区步兵四师12团。
八年抗战,毙伤日伪军9979人,俘虏658人,投诚及伪军反正216人,合计10852人。我方伤亡1759人
在晋西事变前:毙伤日伪军5908人,俘虏4人,
投诚及伪军反正123人,合计6035人。我方伤亡991人。
(资料来源:有关网页)
【洪哥警影-备注】
《山西新军影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出版。
山西新军包括“青年抗敌决死队”、“工人武装自卫旅”、“暂编第一师”、“政治保卫旅”及“保安旅”等五个部分,共有9个旅50个团,总兵力7万余人。
本套资料原稿全面披露了山西新军的历史,是不可多得的红色收藏的珍贵史料,尤其是原国务院副总理,山西新军负责人薄一波同志的信札和为此书撰写的前言原稿,以及一批涉及此画册出版的信札和薄一波同志的批文,弥足难得和珍贵。
山西新军史志办寄给的父亲《山西新军影集》《山西新军-第二纵队-上中下》等书籍史料和父亲的军旅徽章等,老妈已捐赠给了市博物馆。(以上书籍为网络图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