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羽\经典剧照绘画形象鉴赏


标签:
三国关羽剧照绘画文化 |
分类: 影视精华 |
电视剧《三国演义》陆树铭饰演的关羽
关羽(160或162-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的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曾围襄樊、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中原震动,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害。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电视剧《三国演义》陆树铭饰演关羽剧照选辑
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使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三国志》无记载。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三国志》记载,刘备对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演义》中则将此三人描述成了“桃园三结义”,为刘备二弟,张飞兄长。为后世传诵。关羽暂居曹操手下时,因阵前杀颜良解白马之围有功,由曹操上表封为汉寿亭侯;刘备称汉中王时,拜关羽为前将军,假钺,总领荆州;关羽死后,由后主刘禅追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是汉中王刘备的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洛阳关帝阁专门从事关公的开光事宜,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光绪帝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还被称做“关夫子”;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佛教中称其为“伽蓝菩萨”。《三国演义》中,描述了“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宴”,“水淹七军”等佳话,亦有“大意失荆州” ,“败走麦城”等憾事!
电视剧《三国演义》陆树铭饰演关羽剧照选辑
关羽的外貌特征
《三国演义》对关羽的演绎
1.《三国志》中并未提到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只用“先主(刘备)与二人(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描绘了三人的感情。
2.关羽“刺颜良”但未有“温酒斩华雄”及“诛文丑”之说,华雄实为孙坚所杀。《三国志》中“挂印封金”确有其事,其走后曹操下令“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都是罗贯中杜撰的。
3.《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关羽的忠义形象,特地写了“华容道”关羽因报恩放曹操的故事。实际上,这在《三国志》中没有任何记载。
4.“刮骨疗毒”“水淹七军”在《三国志》均有记载,但医者并非华佗,“水淹七军”也并非关羽妙计决堤,而是于禁、庞德大军赶上秋雨汗水泛滥,遭遇天灾。
5.关于关羽后人,《三国演义》中描述关平乃是关羽养子。据《蜀记》载,关平是关羽亲生儿子,为长子,与关羽一同被孙权擒获并斩首。关羽死后其子关兴,其孙关统、关彝先后继承其封号。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蜀破,尽灭关氏一族。所以有学者认为,关羽一族至灭蜀后是没有后世子孙的。
关羽的外形特色:如果关二爷真的“投胎转世”,那陆树铭说不定就是他现世的肉身,他也是至今为止从身高到外形均符合原著人物的演员。当然最重要的是气质,其一脸正气、威风八面的模样,正是他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重要原因。据悉,这位曾在《古今大战秦俑情》中饰演过秦始皇、《大话西》中饰演过牛魔王的陆大叔,将在电视剧《忠义千秋》中再演一回关公。
优势:这位身高186cm的山东大汉,体格魁梧强壮,虽然赶不上关二爷的“真身”,但已然是迄今为止身形最接近小说描写的。
劣势:相比较而言,陆树铭唯一的劣势就是没有习武经历,但其曾担任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也算动作灵敏不失水准了。
后天加工: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虽然陆树铭底子好,但离关二爷还有一定距离。据说当年为了打造“丹凤眼”,化妆师用京剧的“缠头”把他的眼睛吊起来,缠得他头晕恶心影响表演,不得已化妆师只得改用一种美国进口的胶带,粘在他的太阳穴上,每天粘了又撕,长年累月,陆树铭的皮肤都流血化脓了。
电视剧《三国演义》陆树铭饰演关羽剧照选辑
关羽生平概述
追随刘备,深受信任关羽(?-220年),约出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中平元年(184年),汉室宗亲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被封为平原国相,任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三人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当刘备坐下时,关、张二人更不辞辛劳随身守护。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攻打陶谦,欲夺取徐州,陶谦求救于刘备,刘备和关羽率千余人前往救援,曹操兵退后,在陶谦等人的再三相让下,刘备领徐州牧。在建安元年(196年),刘备被袁术、吕布夹攻,丢失徐州,关羽便跟随刘备一起投奔曹操。建安三年(198年),刘备与曹操共擒吕布于下邳,夺得徐州,关羽与刘备便跟随曹操班师回许昌,曹操任车胄为徐州刺史。后袁术北上投奔袁绍,刘备奉曹操命拦截袁术于徐州,刘备趁机袭杀车胄,命关羽守下邳、领徐州,刘备返回小沛。
阵斩颜良,报效曹操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进攻刘备,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袁绍派大将颜良与淳于琼、郭图等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亲自率军救援,并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枭首而归,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虽然《三国志》对于“斩颜良”的记载只有十九字,却是正史中极少数载述古代武将单挑的文字中最明确的记录之一。
当时,曹操为知道关羽有没有久留的心意,叫张辽用人情试探。关羽对张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便会离去。”张辽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但关羽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各为其主而阻止。民间文化把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单骑”。
赤壁鏖兵,镇守荆州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刘备南逃,另遣关羽乘数百艘船驶向江陵会合,但刘备于途中被曹操军追至,幸而关羽驶至汉津,一同乘船至夏口。刘备联合孙权击败曹操后,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荆州,于是刘备又与孙权大将周瑜夹攻曹仁,命关羽绝北道断曹仁后路。待刘备取得荆南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关羽被推为元勋,受封襄阳太守、荡寇将军,这其间襄阳实为曹操势力范围,由乐进驻守,所以关羽驻于江北。刘备平定蜀地后,以关羽董督荆州事,授权掌管荆州地区刘备控制的部分,包括荆州南部四郡和从东吴借来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关羽事实上镇守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知道刘备已夺得益州,希望取回荆州。刘备却说:“当得到凉州时,便会把荆州交还。”孙权对此十分怨恨,便派鲁肃索要荆州。孙刘两方的将领在阵前“单刀会”,据理相争但最终不欢而散。孙权命吕蒙准备进攻荆州南部,鲁肃将万余人马于益阳牵制关羽,刘备从益州带兵回援。时关羽号称有三万人马,自选五千精锐准备从上游渡河,吴将甘宁率领一千人前往驻守,关羽得知后就没有过河,在河对岸扎营,这个地方后来称为“关羽濑”。此时,曹操进取汉中的张鲁,刘备便迅速和孙权修和,协议平分荆州,但双方关系已趋恶化。孙权方仇视刘备、关羽君臣。
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关羽进攻荆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率七军(约三万多)援救,时大雨导致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困住,将士纷纷往高处避水,而关羽看准时机,乘势坐大船进行攻击,史称“水淹七军”。
于禁因为穷迫,于是向关羽投降,庞德则被关羽所获,因不向关羽投降而被关羽处斩,关羽还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于樊城,并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曹操指派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当时曹操治郡下许多叛军早已受关羽遥控,更有许多叛乱都想引关羽为援,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锐,史书记载:关羽威震华夏。
英雄末路,败走麦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曹操以为汉献帝在许,与关羽军相近,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得志,可以用答应将江南封给孙权为条件让他从背后出兵攻击关羽。同时曹操动员徐晃、张辽等将,及衮州刺史裴潜、豫州刺史吕贡等率军救援樊城,更准备亲自征讨关羽。而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刘备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吕蒙不费吹灰之力就遂次第攻陷荆州各郡。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认为很难与关羽抗衡,不过之后曹操先后派遣徐商、吕建等将领以及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马增援徐晃,最终徐晃出战击败了围困樊城的关羽军队。此时关羽知悉后方生变,乃南撤,但水军仍然控制汉水。关羽军队的家属多在江陵(南郡治所),得知江陵失陷于孙权,士卒渐渐溃散,退至麦城。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
身死之后,备受崇敬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通常认为即关林,不过现代有观点认为关庄村关羽墓才是埋葬关羽头颅之处,关林只是万历年间建的祀祠场所。[4]同时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即关陵,也称当阳大王冢。蜀汉政权则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而关羽故乡山西运城解州后来则建立了关帝庙,是为解州关帝庙,被认为是关羽魂魄归返之处。因此民间也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或称‘魂归山西’)”。
孙权背盟偷袭和关羽被杀也象征孙刘联盟的彻底破裂。章武元年(221年),蜀汉先主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之名东征东吴,曾专程到大王冢祭拜关羽,并在玉泉山建关羽祠。之后蜀汉军队在夷陵之战中大败于陆逊率领的孙权军,蜀汉从此彻底失去对于荆州的控制权。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汉后主刘禅在追谥几位重要大臣时,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电视剧《新三国》于荣光饰演的关羽剧照选辑
新版电视剧《三国》中的关羽 于荣光版 功夫打底,胡子乱飞
外形特色:新版《三国》播出时,于荣光版的关二爷遭到不少质疑,“脸不红,丹凤眼变成了眯缝眼,个子不高,没气势。”不过除了身高确实在刘关张中难分高下,少了几分关公应有的神勇与威严外,不那么红的脸反倒更接近真实一些。
优势:于荣光的造型虽然没有陆树铭完美,但自小就看《三国》也让其熟知此角色。此外,于荣光的京剧功底也派上了大用场,别看他成天眯着眼睛不讨人喜欢,但一上战场立马就神气起来,华丽丽的马战、刀战演活了“武圣”。在新版《三国》中关云长最后是自杀而亡,更突出了一个“傲”字,符合其“狮子座”的性格。
劣势:于荣光身高1.82米,比陆树铭矮4厘米。
后天加工:除了“眯缝眼”也是刻意化妆设计外,剧中关云长的“二尺美髯”是用11块胡子贴成的,这也是于荣光最大的麻烦。这一尺半长的胡子,稍微走快一点,就满天飞。拍动作戏时刚要打,导演就喊停,因为胡子遮住了脸。为了胡子好看,一场戏要反复地拍,经常因为满天飞的胡子而NG。
电影《关云长》甄子丹饰演关羽剧照选辑
电影《关云长》甄子丹饰演关羽剧照选辑
电影《关云长》中的关羽 甄子丹版 身手了得,外形颠覆
外形特色:《关云长》中甄子丹的造型可谓做了最大的改革,最先颠覆的就是“红脸关公”的概念,在已曝光的片花及海报上,甄子丹均以黑脸示人,影片导演麦兆辉、庄文强认为,“《三国演义》中有‘红脸、白脸、黑脸、黄脸’,其实每一种面色都代表了某一种‘含义’,红脸关公代表的是‘忠义’。但是作为现代的一部电影,不会这样处理。”此外,标志性的绿帽也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一身精致的戎装。
优势:就造型而言,除了放弃了一些符号化的设计,甄子丹版也算做到细致入微。为了配合众多动作戏,服装上特意为甄子丹加上了一个布袋以护住其美髯。而就表演本身来讲,在经历了《叶问》系列的磨砺后,甄子丹的文戏绝对过硬,而本就了得的真功夫更是加分的利器。功夫巨星出演“关云长”的前例并不多,想必片中武戏应该十分精彩。
劣势:说到劣势也就只有身高了,甄子丹与肌肉男邵兵扮演的张辽站在一起,略显寒酸。此外,影片虚构了由孙俪扮演的女性角色绮兰,其与关云长有不少感情戏,在丰富了人性化的同时也令这版关羽少了几分硬朗。
电影《赤壁》巴森扎布饰演的关羽剧照选辑
电影《赤壁》中的关羽 巴森扎布 饰演
娱评:内蒙古演员巴森扎布饰演的关羽在外形上还算符合大众心目中的形象,除了身高目测不够外。但其唯一的劣势也是最为明显的:《赤壁》中基本全是步战,而无论历史还是小说,关羽都是绝对的马上将军。
京剧《关云长》剧照选辑
戏剧中的关羽
京剧《关云长》剧照选辑
《三国志·关羽传》摘要
关羽是个红脸长髯大个熟男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关羽“身长九尺”,有资料显示东汉三国时期一尺合今24.2厘米,如按此推论,关羽身高应在2.17米左右,比我们熟知的篮球明星王治郅、易建联还要高4厘米。此身高在书中一流武将中首屈一指(华雄是九尺,可惜做了关公刀下鬼,张飞则只有八尺)。对于马上战将来说,武器长度有限,身高臂长则攻击范围大,优势明显,也难怪关羽与人交手一般都是一回合手起刀落斩敌将于马下,个矮手短的对手根本碰不到他就做了冤死鬼。
论长相,关羽绝对是《三国演义》中最有特点的,“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声如巨钟,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与书中其他吕布、赵云、马超等偶像型帅哥不同,关羽有着四十多厘米的胡子(曹操曾以纱锦为囊送关羽护髯),窄长的眼睛(有凤眼一睁就要杀人之说),身穿绿锦战袍(这是刘备赠与他的结拜信物),史载其好读左氏春秋,能诵读如流,一副文武兼备的气质熟男造型。
关羽是装备超前的特种兵
《三国演义》中,青龙偃月刀与赤兔马成为关羽形象的一部分。青龙偃月刀堪称“三国”最著名的宝刀,书载“又名‘冷艳锯’,重82斤”,因刀身刻有青龙,刀口如半月,刀背呈锯齿状而得名,按三国时期1斤合今220克,82斤应是现在36斤左右,单臂抡此刀冲杀,关羽力量也可见一斑。实际上,三国时期并没有“偃月刀”这等兵器,当时马上主要兵器是矛,“偃月刀”要到唐宋时代才出现,但也只是做仪仗之用,非实战兵器。《三国志》记录关羽杀颜良是“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一个“刺”字既说明了兵器是矛一类的锐器,也说明了关羽是靠偷袭“刺杀”了颜良,一战成名。
再说赤兔马,乃《三国演义》第一神驹,先后经董卓、吕布之手终归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均有凭马快占便宜的桥段。关羽死后赤兔马也在东吴“数日不食草料而死”,可谓义驹。实际上,赤兔马在《三国志》中并未提及,号称“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速度直追汽车,也是不可能的。此外,在小说中赤兔马服役近三十年(从公元189年董卓入朝至220年关羽死后),战马也决不可能这么长寿。所以,罗贯中显然是为了尊重当时已经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给关羽这位本就能打的战将,配备了超越三国时代的装备,成为一代“万人敌”。
关羽是骄傲义气的狮子座
由于历史上蜀汉不修史,关于关羽的正史很少,所以其身世至今疑点不少,难有共识。有资料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挖掘出关羽的墓砖。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实是个文人世家。“羽父关毅,字道远……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
如依此推断,当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日出身,阳历应是狮子座。《三国演义》中关羽性格豪爽重义气、坚韧不拔,尊严而有激情,具备领导能力,都是典型的狮子座男人优点。《三国演义》中关于关羽的“义”有多次描述,包括白门楼救张辽,白马坡为曹操解围,华容道放曹操,战长沙义释黄忠等。
当然,关羽的狮子座缺点同样明显,最突出的是高傲自负,小说中他瞧不起马超、黄忠乃至诸葛亮、孙权都有迹可循。性格决定命运,骄傲自大的性格缺陷最终导致了关羽的失败,成就了一位悲情英雄。《三国志》作者陈寿评关羽曰:“然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对关羽的历史评价
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温恢:“关羽骁锐。”
关于三国关羽武器的争议
根据史料研究,小说和传说中提到的三国名将关羽所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在当时并无此物,真实的青龙偃月刀是在唐代才出现的兵器。而关羽的偃月刀之名见于北宋《武经总要》,是当时名家健斗之人自制以标新立异来突出自己的一种武器,此种刀属于重兵器,日常练武时会用到,但基本不用战阵,其太过笨重,并不利用灵活作战。后人之所以特意为关公配备一把超越时空的青龙偃月刀,是为了要塑造关公的威武形象。
三国关羽经典绘画形象选辑
三国演义关羽经典绘画形象选辑
民间艺术中的关公
三国演义关羽雕塑形象选辑
武财神关公
在中国传统民间观念中,认为财神是掌管天上财富的神。而关公被中国民间奉为武财神。还有一位是黑口黑面的赵公明。关羽形象威武,不但忠义感人,而且据说还能招财进宝。摆放武财神时,应面向屋外,或朝向大门。一方面可以招财进屋,同时又可镇守门户,阻挡外邪。
洪哥警影本人拍摄长沙天心阁的关羽雕像
三国演义关羽雕塑形象选辑
关羽对后世的影响
“云长真义士也!”曹操的这句话的反映了关羽的义气!
诗词《咏歌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