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三国演义》经典油画组图


标签:
三国演义油画欣赏文化 |
分类: 美术鉴赏 |
从小就喜爱看《三国演义》连环画、后来喜读《三国演义》古典文学、近些年来喜爱看《三国演义》、《新三国》电视剧的洪哥警影本人,前两年偶然从网上看到这组激越、震撼的“三国油画”组图,当即下载拷贝在家中的电脑硬盘中……今日深更半夜一时兴起,在新浪博园转编发图,并从网上搜索补充有关文字资讯,以便让更多“三国迷”和感兴趣的博友们共同阅览与鉴赏,在此特向原创画家薛金拥、收藏家骆锦地和有关文章作者深表敬意和谢意!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其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该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油画收藏家--骆锦地先生,自幼对三国文化是情有独钟。1993年邂逅在槟城访问的中国青年画家薛金拥先生,并由一幅“赵云夺青虹”的油画,开始了双方长达10多年的合作生涯,并将三国油画艺术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薛金拥全心全意画三国,而生活等其他问题材则由骆锦地先生全权负责,开创了艺术家同企业家携手共创的先河。2003年月12月,三国系列作品先后在中国及国际书画报刊登载。2006年受新加坡华侨学院邀请,举办三国演义油画展,将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与当地的文化教育相结合,受到学生及各界人士的好评!
“不仅要让西方人,也要让我们的年轻人,了解真实的三国,了解真实的中华文化。只有我们自己守护好了,别人才不敢侵犯。”
--骆锦地
人物:骆锦地
48岁的骆锦地,是马来西亚华人收藏家、企业家。他做了件事,用油画的方式,向西方世界展示《三国演义》,一下子引起轰动。
四五十幅或3米长、或5米长,1.5米高的油画,摆在西方人面前时,他们震惊了。中国古代的将领也是扛着刀、骑着战马、浴血沙场的,这种豪迈和英勇,让他们刮目相看。骆锦地的目的达到了。
那天,带着《三国演义》油画册到厦门的骆锦地,面对记者说起了一个故事。他说:“有次,一个西方朋友说,他知道我们华人的英雄,就是脑袋后面一个小辫子可以杀人。这让我太震惊了,不仅是他,许多西方朋友都有这个想法。因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太少了。”
用油画,西方人感觉亲切的艺术方式,去传递中华文化。骆锦地希望改变以前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英雄。“《三国演义》虽然只是小说,但里面英雄人物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却是真实的。”这段时间,他正忙着到美国哈佛大学办《三国演义》油画展,接下来,他打算在美国巡回。
油画人物形象尽可能遵照“三国”原著进行美术创作
这些油画,并不是骆锦地画的,他只是收藏。14年前,他在新加坡巧遇来自福建莆田的画家薛金拥,两人开始了漫长的合作。
14年来,薛金拥全心全意画《三国演义》,将里面的故事用油画展示,至今已画了56幅。两人都没有停止的打算,要一直画下去。
“让人物形象从文字变为栩栩如生的画像,一定要尽可能地遵照原著。”骆锦地说,有时他俩的意见也有分歧,那时,两人就赶紧翻开原著,去寻找文字里的细节核实求证,身材、相貌、衣着等等方面。不仅是人物,战马也要和吃草的马、放养的马、毫无方向奔跑的马区分开来。
用“三国”油画激励新加坡学生
对三国着迷的,不仅是他。“国外华侨对《三国演义》这些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热爱,让人不可思议,三国还是新加坡高等优秀中学的必修课。”骆锦地说,也许,这是出于对中华文化发自骨子的热爱吧。
他的《三国演义》油画,雪藏了十多年,直到2005年才第一次集体公开对外亮相,这里有个故事。当时新加坡的教育部官员看到了几幅三国油画,眼睛都亮了,要他办个画展。这将很好地激励学生,那位官员说。
痛斥恶搞“三国”
不过现在,一些三国题材的电脑游戏、网游,让骆锦地义愤填膺。
日本出品的一部三国题材游戏,竟然完全颠覆。三国里的英雄人物,全都变成了美艳、衣着暴露的女性,人物之间的关系,更是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中国的版图、三国时期基本历史格局,全部被篡改。“这是对中华文化的污蔑!”骆锦地很激动。
然而,在我们国内自己出品的一些三国题材游戏里,也“恶搞”一番。关羽竟然用起长枪,赵云耍起大锤,关羽倾心貂蝉,小乔成了诸葛亮梦中情人。对此,骆锦地更是愤怒:“这是中国的叛徒,他们侮辱了祖先留下来的精华。”
“不仅要让西方人,也要让我们的年轻人,了解真实的三国,了解真实的中华文化。只有我们自己守护好了,别人才不敢侵犯。”骆锦地说。
五月,日暖万物,大地斑斓,一个又一个文化盛典遍布华夏,使得本就生机勃勃的五月更加绚烂。
在众多文化活动、展览中,2007年5月17日-5月20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大型画作巡展——“三国情画三国”海外华侨骆锦地先生主题油画藏品展格外引人注目,画界、艺术界、历史学界等各方面均热切期盼开展日的到来。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唯一一部在世界范围内各个语种国家,都被广泛传播和深入研究的文学名著,在中国更是有着深厚的群众土壤。相比起《红楼梦》最受文人墨客青睐来说,《三国演义》更多扎根于商人、政客、普通百姓的心中,流传更加广泛,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更加深远。
骆锦地先生,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毕业于槟城钟灵中学,而后在新加坡大学建筑系深造。毕业后在国家发展部和内政部工作,其后弃政从商,成为当地成功的企业家。其自幼对三国文化情有独钟,并将三国文化融入到他的企业文化中;是“三国”油画创作的推动与资助者,也是本次画展上所有作品的收藏者。
此前,骆先生曾介绍说:“《三国演义》在人们传播的过程中,它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单纯的文学作品,更成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海外被华人引以为骄傲。作为海外华人的一份子,我从小就受到了三国文化的熏陶,尤其是那些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更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个人社会阅历的丰富,在与海外华人一起共享这份文化骄傲的同时,我也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三国演义》原著语言精辟,内容博大精深,由于语言的障碍,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版本后,很难完整而准确地传达三国文化的精髓,尤其是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理解障碍。这样,不利于三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传播。于是,我萌生了能不能找到一个更适合西方人理解的方式来解读三国,让西方人能够更简单直接、更正确地了解三国文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尽一份绵薄之力。”
怀着这样的想法,骆先生经过一番思索后,找到了能够解读三国精髓,又为外国人所熟悉的油画作为载体。希望通过中国人的手,创作出震惊世界、前所未有的三国系列组画,让三国的故事真正走向世界,被世界人民所了解。
一次巧遇,携手十三年
薛金拥,1968年出生于福建莆田,自幼酷爱美术。1986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始学习油画创作,并四处奔走,拜师学艺,技术日臻成熟。
他在25岁那年,受邀到马来西亚槟城短期作画、买画。正是这次旅行,命运之神使他邂逅了骆锦地,开始了十三年的三国组画创作生涯。在创作期间,薛金拥全心全意画三国,而生活等其他问题则由骆锦地先生全权负责,同时也开创了艺术家同企业家携手共创的全新模式。
从第一幅《赵云夺青虹》到后来的《常山赵子龙》、《初出茅庐》《张飞喝退曹军》等,每一幅画都倾注了薛金拥与骆锦地共同的心血,充分展示了那个年代历史英雄的生命光彩。通过企业家+画家的创新合作模式,让这对合作者收获了40余幅倾尽心血、渲染了三国精神、三国魂魄、三国霸气的作品。
由于,世面上关于三国演义故事的油画作品不多,在组画还未全部完成前,就有国内外著名收藏家密切关注此系列画作。曾经有很多外国人提出要高价购买三国油画作品,但有着“应该承担起保护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三国油画的权利应该属于华人,并在华人手中对外传播”思想的骆先生没有为钱所动,才有了今天的传世之作和“三国情画三国”海外华侨骆锦地先生主题油画藏品展。
很多业内专家、领导赞扬:拥有“中国内含、西方表情”的三国组画在中国首都最知名的大型文化展览场所中亮相,本身就具有中外结合、古今一体的特殊魅力;再加上画家薛金拥自身的艺术修为,此次盛举定会吸引各界人士参与、欣赏。掀起即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易中天先生《品三国》在国内风靡之后的新一轮关注三国文化,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本次展览获得了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其不但和骆锦地先生共同作为主办方,还邀请了文化部相关领导、艺术品行业专家、画廊经营者、拍卖公司、收藏爱好者及媒体等亲临新闻发布会现场,给予“三国画展”最大的支持。
在如今各种《三国演义》混杂于世之际,在新一代青少年只知三国游戏之时,以宣传三国智、情、策、势‥‥‥,展现中华历史文明发展路程的“三国情画三国”
---海外华侨骆锦地先生三国主题油画藏品展像一阵清流,洗涤我们的心灵,使现代人能够更直接地感受魏、蜀、吴各分天下,更形象地体验卧龙、赤壁、华容道的众位英雄气魄;使世界经典传于天地、达于四方,露华彩于各族。

薛金拥,1968年出生于福建莆田,1983年开始从师学画.现中国美术家协会成员,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油画系主任。2000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在近几年里他先后在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近几年其三国演义系列创作作品先后在建国五十周年《书画集》、《大厝》、《香港收藏家》、《中华企业杂志》、《书画家世界》、《一代名家》、《艺术中国》、《共和国建设者档案文化艺术卷》、《艺术名家》、《艺术财富》、《当代书画家荐览》等多部典集上发表。2005年5月1日,应邀于小康中国新闻人物参加人民大会堂五一座谈会,并授予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先进个人的称号。以及2006年5月份由中国文化部举办的《三国演义》系列作品个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同年在新加坡出版个人《三国演义》系列作品集。
时间天长地久,艺术永无止境,他将不断秉承追求艺术卓越的信念,向艺术的更前沿迈进。
早年学画
薛金拥先生学画,缘自一次家中长者的谈话,但少年时期的执着让油画创作成为了其一生的追求。16岁那年,学画初年的薛金拥,对画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人告诉他,画人物是油画当中最难的。当时国内的油画名家中,擅长画人物油画的人并不多。画人物不从师是不会画出神的,小薛金拥心中就萌生了拜师的愿望。油画届的前辈们给他介绍了不少当时的业届有名静物画师,但薛金拥认定要从师学画人物,所以执意要另寻找拜师。
学画油画的经历,是一段艰辛的历程。薛金拥记得,那时候国内很多人的油画工作室条件还相当艰苦,一间画室中要挤上好几十个人一起作画。少年的薛金拥凭着对油画的热情,从师学习上手非常快。经过一天天的积累,少年薛金拥的画技一天天的进步。每天一大早,他就早上怀揣一个面包,到画室作画。师傅作画时,一笔一画,任何细微的笔尖和动作,薛金拥都暗记心中。中午,就着自来水吃一个面包,下午继续画。那时,每天下午5点多画室内其它的学员都回家了,就只有薛金拥一个在画室中继续他的画。与大部分人学画一样,当初学画时最早是学习素描。薛金拥每天坚持画多于别人一倍的时间,将素描人物中的神情与景象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中。至今仍记在心中。正因为有当年的艰苦磨练,薛金拥今天画出的三国系列油画中的各个人物才威风凛凛,超越前人,自成一家。
美院进修
2000年受马来西亚文化部的邀请,薛金拥到马来西亚时代艺术学院进行短期作画,就是在那与骆先生认识。为以后的三国油画创作埋下了伏笔。
在马国之后回国,金拥先生觉得自个的创作思路还不是很清淅。而之时刚好有一个相当好的机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下成立的,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徐悲鸿、江丰、吴作人、古元、靳尚谊等著名艺术家先后担任院长。现任院长为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潘公凯教授,现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著名油画家靳尚谊教授。而成立这个国内油画进修班的发起人之一就是靳尚谊教授。其后靳尚谊教授也为薛金拥等进修班上的同学教导作画。
金拥先生常常想起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日子,在那他收获了很多。这与之后的日子中创作的三国油画思路是分不开的。
创作之路
薛金拥先生第一次读到《三国演义》这本书是在早年求学时。《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其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该书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儿时求学的薛金拥被里面的人物与故事深深吸引。
《三国演义》油画的创作说起来还得从1993起,当时的薛金拥先生在槟城做访问。在那邂逅了对油画与中国文化充满热情的新加坡商人--骆锦地先生,骆先生自幼也对三国文化是情有独钟。通过两人的进一步交流,一个大胆又有创新的灵感在薛金拥先生的脑中闪过:为什么不能让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在画布上重现它的辉湟与灿烂。在商人骆先生的支持下薛金拥先生开始了第一幅三国系列油画“赵云夺青虹”的创作,从此开始了薛金拥先生长达10多年的三国油画创作之生涯,并将三国油画艺术与自身融为一体。在三国油画系列创作之始至今薛金拥先生全心全意画三国,开创了中国油画艺术领域的先河。2003年月12月,三国系列作品先后在中国及国际书画报刊登载。2006年受新加坡华侨学院邀请,举办三国演义油画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地的文化教育相结合,受到包括新加坡及各国与会各界人士的好评。2007年5月受中国文化部之邀三国系列油画作品展在中国北京世纪坛举行。
对此,薛金拥先生说:对于我本人,三国油画的创作之路才刚刚开始。
图为新加坡华人收藏家骆锦地珍藏的“三国豪情再现”经典油画画册。
英雄与枭雄,智者与奇才,谋士与将帅,兵法与战例……扑面而来的汉古雄风、兵家谋略及雄风和谋略后面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新加坡华商骆锦地珍藏的“三国豪情再现”经典油画,令人叹为观止,倍受世界名画收藏家的注目。
骆锦地生于马来西亚槟城,就读于著名的华语学校钟灵中学,后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大学毕业后,供职于新加坡国家政府部门,之后弃政从商,成为东南亚著名的华侨企业家。
骆锦地告诉记者,他从小受中华文化的熏陶,阅读充满中国兵法谋略和经典战例的《三国演义》,发现该书是一本集兵法与智慧于一炉的好书。于是,他物色到一位神笔画家薛金拥,在双方志同道合的努力下,经过十多年的辛勤耕耘,通过完美的创作,完成了堪称一绝的系列油画,尽显三国兵家风流。
骆锦地对记者说,三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英雄辈出、兵法频传的时代,出现了“孔明兵法” 、“曹操兵法”。尤其是曹操是汉魏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今存《孙子兵法》的第一个注本的作者。《孙子兵法》言简义深,一般人不易读懂其中道理。经曹操的整理与注释,方使《孙子》得以流传全今。曹操还著有《兵书接要》、《兵书要论》、《兵书略要》等书,并校正注释《司马法》等。
骆锦地称,以曹操兵法为代表的“三国兵法” ,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军事、文学、科学等多领域卓越智慧。而《三国演义》正是形象生动地演绎了《孙子兵法》,其经典战例脍炙人口,无不折射出中国兵家文化的智慧光芒,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世人的心中深深扎根,这是全世界任何文学作品都做不到的。
据介绍,骆锦地珍藏的77幅“三国兵法”,包括“煮酒论英雄”、“三顾茅芦”、“单刀赴会”、“火烧赤壁”、“借东风”、“空城计”、“连环计”、“官渡之战”等,以逼真的画面展现三国历史故事中所描述的神奇兵法,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等栩栩如生的兵家人物群像。
该珍藏油画曾在中国北京中华世纪坛和新加坡展出,对弘扬和推动中华兵家文化产生了影响,受到中国文化部和新加坡有关部方面的高度评价。新加坡卫生部长许文远在献词中说,海外华人对当地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起了重大影响,此次《三国演义》联展体现了华人战略思维等优良传统价值观,发掘了中国古代的智慧与宝藏,把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并结合当前社会的多元文化,打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后一组源于网络的“三国油画”,待考证后再来补上原创作者的大名吧!再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