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馆\梦幻雕塑展-3

标签:
上海美术馆雕塑摄影旅游 |
分类: 美术鉴赏 |
上海美术馆
——2011-4-14摄
上海美术馆位于南京西路、黄陂北路口的上海美术馆,正处环绕人民广场海上高雅艺术展台的西北端。
上海美术馆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美术馆之一。多年来,上海美术馆作为一个展览场所,一直以举办各种画展为主。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经逐步转型为功能健全的学术中心,各项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扩大了影响,提高了地位,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搬入南京西路325号新址后,与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一起共同组成环绕人民广场的标志性文化建筑群。有鉴于此,上海美术馆进一步拓展其公益性的社会功能,积极收藏美术精品、开展学术研究、举办陈列展览、普及审美教育、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等,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近现代艺术博物馆。
【特注】以上这些梦幻奇异的国外雕塑作品,洪哥警影本人其实并不喜欢,只不过作为当时参观上海美术馆的一种即兴习拍题材罢啦!
著名美术家琪雅在2009年她成功访问维纳斯之后, Fathiya Tahiri 代表摩洛哥展示出她最新的作品在不同国家的展览, 现在在中国上海。在她的作品中尤其是她的雕塑和她的画中,她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线条感.在她的作品里她也成功的结合了现代最纯的元素。
她对她作品的感情与她坚持不懈地精神,创造出很多充满色彩与感情的作品.这些作品都会在这次的展览展出。
艺术评论家Achille Bonito Oliva说:琪雅(Fathiya TAHIRI) 利用标准化的元素、事物累加进行工作,这些元素、事物以圆形屋顶、星座和星系的方式得以传播。这位艺术家的凝眸呈现为强烈的前瞻性和距离感。这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对于学识、体现特殊形式探索的趋势,这种探索渗透着内容并概括着本质。在这里,本质通过一种标准化元素的多种证据得以体现,这种证据似乎传播着威胁着绘画优势的、遵循着圆圈节律的广泛传播的极致,从而使得我们怀疑它一直延续到这一物质世界极限的外围。在另一时间里,细微的连续分割点在数量上被延续,暗示着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密切关系。几乎差不多每一要素通过绘画程序都被浓缩成能够感知的形式,而这些形式都体现生命和非生命、事物的有机起源和威胁起源的毒瘤。作为被这位艺术家构想出来的特殊物质关键点的预言者,设计传媒的价值在琪雅(Fathiya TAHIRI)的语言策略里确定无疑地呈现出决策的分量。模块性成了使这位艺术家用复杂的系列、无限地累加它的几何发展地使用这种方式的基本结构要素。
上海美术馆扩建后的展厅面积从原先的2200平方米增加到5800平方米以上,长期陈列厅、临时展厅及雕塑厅一应俱全。楼内设计继承了欧式传统语言,又强调了明快的现代气息,以石材、木材、锻铁等天然材料,构筑起辉煌典雅、简约大方的艺术殿堂,使整个内部装饰更加透发浓重的艺术气息,使其作为国际大都会的美术中心更加经典。当观众走进端庄的大厅,仰望凝重的梁柱,再沿着宽敞的楼梯拾级而上,抚摸着30年代的铜铸马头,浏览着艺术家的精美之作,就会领略到新旧上海的历史变迁,感受到引人入胜的文化魅力。
国际上的大都会都有与之地位相般配的各类艺术中心,以绘画和雕塑艺术为例,法国巴黎有展示古代艺术的卢浮宫,还有展示近代艺术的奥赛宫和展示现代艺术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在东京,既有古代艺术馆——东京美术馆,也有东京现代美术馆。人民广场南面的上海博物馆是上海的古代艺术馆,上海美术馆便是上海的现代造型艺术博物馆,这就是上海美术馆通过学术定位而打造的个性形象。
上海美术馆现有藏品8000余件,收藏有虚谷、任伯年、吴昌硕、张大千、林风眠、刘海粟、关良、王个簃、朱屺瞻、谢稚柳、张乐平、沈柔坚、贺友直等近现代著名画家的作品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油画、版画、连环画、年画等作品。就该馆收藏画作来说,第一代画家的作品最丰富,第二代次之,第三代最少。该馆特别突出第一代画家在50年代所完成的一批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美术馆从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地位出发确立办馆思路,不断举办重量级的具有学术价值和国际影响的艺术展,如代表欧洲古典艺术精品的“法国250年绘画展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展”、“俄罗斯列宾及同时代画家作品展”等,代表近现代西方艺术思潮的流派及重要画家的“毕加索绘画原作展”、“荷兰凡高画展”、“法国近代艺术展”、“日本现代绘画巨匠作品展”等,还有各专题各画种的各类展览,如“德国铜版画展”、“德国招贴艺术回顾展”等。
从2011年3月5号起,作为全国重点美术馆之一的上海美术馆取消原价20元的门票,开始向社会和广大观众免费开放。美术馆将日人流量限制在5000人次以内,采取每日当天现场分时段领取免费参观券的方式,让观众依次排队入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