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5:神奇航天事业

标签:
上海科技馆航天摄影旅游 |
分类: 摄影见闻 |
上海科技馆之五:神奇航天事业
——2011年3月25日摄
上海科技馆是上海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上海科技馆项目占地面积6.8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展示内容由天地馆、生命馆、智慧馆、创造馆、未来馆等五个主要展馆和临展馆组成,总投资17.55亿元人民币。作为上海市最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使每个来参观的观众能在赏心悦目的活动中,接受现代科技知识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上海科技馆航天展馆简介:广袤的宇宙,繁星闪烁,充满了神秘感,它吸引着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创造前所未有的梦想。宇航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宇航的实现可以说是20世纪科技最伟大的创举。然而宇航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呢?为了宇航的实现人类积累了多少科学的知识?实现了那些创造和发明?进行了怎样艰苦的训练?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宇航天地展区根据这些问题规划了宇航知识区、宇航训练体验区、宇航成就陈列区和太空剧场四个区域。其目的就是要让游客在各种体验性的活动中,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
众所周知:多年来,中国将不同用途、不同当量、不同轨道的卫星送上天的是用我国自己研制的长征2号F火箭,长征2号E火箭、长征三甲等火箭。
中国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架展示(见谅吧:照片拍糊啦!)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一枚大型三级液体推进剂火箭,也是我国同步轨道运载火箭的基本型。它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有效载荷,也可执行低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任务。长征三甲火箭继承了长征三号的成熟技术,采用了改进的液氢液氧第三级,其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2650千克。由于拥有更灵活先进的控制系统,长三甲运载火箭可以在星箭分离前对有效载荷进行大姿态调姿定向,并提供可调整的卫星起旋速率,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全箭主要有六个系统:1.箭体结构,是火箭的主体。2.控制系统,是火箭的大脑。由计算机、平台、分离机构等组成,由设计师事先设计好发射程序。3.动力系统,由发动机、燃料箱等组成,是火箭的动力源。4.遥测系统,是将工作参数和监测数据由无线电传回地面的系统。5.外侧安全系统,是火箭出现故障,地面无法操纵火箭的时候,进行空中自毁的系统。6.低温推进剂利用系统,是合理调控燃料混合比,有效利用燃料的系统。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1994年11月和1997年5月两次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三号卫星。之后,连续五次成功地发射了五颗GTO通讯卫星。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所有六次发射完全成功,发射成功率达到100%。
中国长征火箭
美国火箭、中国火箭
中国长征2号火箭
中国长征2号火箭(局部)
中国长征火箭与世界强国名箭并驾齐驱
您知晓这是哪国什么型号的航天火箭吗?!
美国航天火箭
中国长征火箭与世界强国名箭一比高低
航天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面对高风险性。载人航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航天员是载人航天活动的核心。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是航天员的基本条件之一。
航天员需要健壮的体魄。飞船在升空和返回时,航天员要经受震动、冲击、强噪声和超重等恶劣环境的考验。你如果想体会飞船升空和返回时的超重,请在超重训练器上感觉一下吧!
太空是一个同时具有高真空、强辐射、温度剧烈交替变化及失重(或微重力)等恶劣条件的环境。人要在太空自由生活和进行科研活动,就得解决衣食住行等太空生存的基本课题。
新航天服是中国神七的一大突破,这种新材料能够防火与抗辐射。制造出来的新航天服不但适合太空行走,还非常舒服。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当然,这套太空服的价值也创出地球上最贵服装纪录,据说每套太空服的造价高达1.6亿元人民币。
神七航天服的性能:防火与抗辐射,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
神七航天服造价:1.6亿人民币。重量:120公斤。
优点:舱外航天服和舱内航天服都可以在肘关节、膝关节等处柔软,便于活动。
出舱行走:有一根特殊的绳子将航天员和飞船相连,航天员可以拽着绳子行动,也可以扒着飞船外设计好的把手行动。
中国风云2号卫星实施传送的中国地理与气象图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中国创新1号:将在我国交通运输、环保监测、油气输送、工农业生产等领域的数据信息传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中国风云2号:将我国陆地海洋的风云变幻尽受眼底。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既有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又有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
返回式卫星:我国返回式卫星为低轨道、三轴稳定、返回舱可安全返回的卫星。它可用作遥感卫星、微重力试验平台和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完成国土普查、地图测绘以及空间科学技术试验等诸领域的任务。至2004年9月,我国已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20颗,其中19颗成功回收。
航天设施展示大厅局部
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展示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中国神舟火箭载人航天大事记
曙光
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当时的人们给中国规划中的宇宙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暂停。
“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
航天技术是“863计划”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长二捆”
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长二捆”就是承担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前身。
“921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航天员选拔
1995年10月,我国决定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首批预备航天员。
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
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齐。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29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记录。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伟大中华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正在迅速发展而日趋成熟。上海科技馆的“宇航天地”详尽地收录了我国各项航空航天的科技成果,在展厅中,我们看到了“长征号”运载火箭,“东方红”人造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和载人航天卫星的仿真模型。整个展区像一条贯穿中国航天事业历史的时空走廊,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漫长的飞天梦。不论是“飞天”壁画,《问天》的长诗,还是拥抱苍穹的万户……我们感受到的是千年来依旧生生不息,追逐梦想的渴望。它,便是科技进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飞船超越前人。三舱一段:空间大可以承载三人,能进行各项科学试验;寿命长:一次发射多种用途;附加段又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太空行走、建立空间站留有余地。
宇航科技是人类高科技的平台。凭籍太空的高轨道、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这些地球上无法拥有的特殊环境,人类可以从太空中采集高层大气、地球辐射带、地球磁场、宇宙线、太阳辐射和极光,甚至太阳及其它天体的有关科学数据,送回地球以供研究。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重力引起的自然对流,流体中的浮力,不同密度液体的自然分离和沉浮现象等都会消失。利用这一特性,可进行地面上难以开展的空间材料实验,开发地球上无法获得的多种元素混合、耐高温、高强度、比重轻的特殊材料。太空是人类智慧的新舞台。
无论是在天涯海角,全球定位系统能全天候精确定位;气象海洋卫星让四季风云了然于胸,减灾避险;资源卫星可以进行环境检测、探矿选址。
宇航天地展馆是宇航体验的热身摇篮。科氏大转盘告诉你火箭发射轨道的奥秘;月球行走、星球称重让你感受万有引力公式的真实;大剧院让你神游月球、火星和土星,饱览奇异的宇宙风景。
啊!让中华祖国神奇神圣的航天事业,不断进军再创佳绩,为人类世界探究浩瀚宇宙永无止尽的奥秘而作出新的业绩与新的贡献!
神奇神圣航天事业,英雄无悔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