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2:奇妙机器人天地
标签:
上海科技馆机器人摄影旅游 |
分类: 摄影见闻 |
上海科技馆是上海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上海科技馆项目占地面积6.8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展示内容由天地馆、生命馆、智慧馆、创造馆、未来馆等五个主要展馆和临展馆组成,总投资17.55亿元人民币。作为上海市最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使每个来参观的观众能在赏心悦目的活动中,接受现代科技知识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以简单的自动机械为基础的传统机器人技术开始转变为基于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机器人技术。机器人的适用范围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那么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技术是如何让机器人承担一些复杂工作?机器人的智能化本质又是什么?机器人技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研究中有怎样的应用呢?上海科技馆机器人世界展区让游客在各种与机器人有关的活动中,找到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并从中了解机器人技术是结合了多学科技术的综合性技术。在里面,你可以看机器人做操,跟机器人比射箭,看机器人跳舞,还可以让机器人给你画像,从中强烈感受亲身体会到机器人给你带来的奇妙乐趣。
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技术是如何让机器人承担一些复杂工作?机器人的智能化本质又是什么?机器人技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研究中有怎样的应用呢?上海科技馆规划设计机器人世界展区的目的就是要让游客在各种与机器人有关的活动中,找到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并从中了解机器人技术是结合了多学科技术的综合性技术。以简单的自动机械为基础的传统机器人技术开始转变为基于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机器人技术。机器人的适用范围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自机器人诞生起,关于机器人的争论就一直继续着。这种争论甚至于演化为对机器人的定义的不确定。在科技界,科学家会给每一个科技术语一个明确的定义,机器人问世已有几十年,但对机器人的定义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意见。原因之一是机器人还在发展,新的机型,新的功能不断涌现。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机器人涉及到了人的概念,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就像机器人一词最早诞生于科幻小说一样,人们对机器人充满了幻想。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了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程操作机。”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同样地,也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使人们对机器人世界展区这个主题的把握存在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去诠释机器人这一科普主题呢?针对这一难题,寻找到一个最佳的展示契合点,成为机器人世界展区成功与否的关键;值得庆幸的是,上海科技馆主办方最终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展示表现方式,即通过对机器人类型的区分,来规划设计该展区的展项展品。
1、追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史,了解机器人经历了自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到现在日本最新发明制造的“阿西莫”型人形机器人这一技术发展历程。
2、用固定程序控制的机器人。作为以机器人的控制方式来划分的一种机器人类型。
右:会做操的机器人
左:会做操的机器人
会做操的机器人

会做操的机器人:这几个机器人随着音乐节拍会不断扭动身躯,原来它们是会做操的机器人。
会做操的机器人
【工间操】擅长流水线作业的机器人,并不是天生的“劳碌命”。一有工间休息的机会,他们禁不住要“脖子转转,屁股扭扭”。

机器人剧场:【歌舞秀】“咚咚咚……”鼓点清脆,聚光灯下,几位角儿虽是钢筋骨骼的机器人,可一转身、一下腰、一挥剑,招招有板有眼、刚柔兼济。
机器人排险
【火场英雄】糟糕,着火了。幸亏坦克机器人及时赶到!原来它能准确判断起火地点,精确计算最短路程,用最少的时间赶到,用最快的速度喷洒水柱。
机器人画家
机器人画家的作品
机场服务机器人

而机场服务机器人又是怎么工作的呢?它是黄橙相间的机器人,能“听懂”话语,能“认出”你要的包裹。你只要对着话筒说出包裹的颜色,它就能找到那个包裹。很神奇吧?其实这是因为它有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功能。
与机器人下棋
会下棋的机器人:它可以同时和两个人下五子棋
【车轮战】“我执黑,你执白”,机器人陪你下棋。半路又来一人,机器人与两人博弈也毫无惧色。
机器人射箭靶场
机器人音乐家
机器人音乐家
【钢琴家】这位“钢琴家”素手纤纤、十指修长,行云流水般抚过琴键后,留下一屋如泣如诉的音乐。再回望“钢琴家”本人,清澈的蓝眸传达着对音乐的理解,肢体随着音乐的节奏或起或伏,魅力十足。
上海科技馆共有12个展区,其中,给前来参观的人们印象、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是“机器人世界”,它位于二楼,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展区。
有一类绝顶聪明的“新新人类”——头发看不出颜色,皮肤一律是钢质的,有的没鼻子没眼,但是谁都夸他“一表人才”,他的名字叫作“机器人”。即将开放的上海科技馆二期“机器人世界”展区,就是这些“新新上海人”的幸福家园。
这边弈棋射箭,古色古香;那厢弹琴跳操,时尚现代。工业化的生产车间里,“隆隆”的机械轰鸣不再苦撑“独角戏”,因为机器人的“工间操”跳得一级棒。充满艺术气息的剧场里,8位多才多艺的机器人联袂出演,既整齐划一又富有变化,对他们而言易如反掌。
“机器人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高智能机器人,它们有的能弹琴,有的能跳舞,有的能给人画像,有的能射箭,有的能下五子棋。此外还有机场服务机器人、排险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都有一套智能系统,能将信号传到计算机大脑中进行分析,或者根据事先设定的程序来工作。
比如,就说说排险机器人吧。小小的它不足半辆汽车那么大,却能在火灾发生后及时确定起火位置,计算出最佳路线,自动灭火,完成救援任务。而机场服务机器人又是怎么工作的呢?它是黄橙相间的机器人,能“听懂”话语,能“认出”你要的包裹。你只要对着话筒说出包裹的颜色,它就能找到那个包裹。很神奇吧?其实这是因为它有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功能。
机器人还是出了名的热心肠——繁忙的机场行李传送带前,为你服务的是他们;危险的火灾现场,也有他们神勇的身影。
温情与智能其实不是人类的专利,机器亦有真性情。你不妨随博主的镜头,去“机器人世界”里探个营,感受一下机器人世界里的“生活艺术”。
在迈入21世纪以后,随着以简单的自动机械为基础的传统机器人技术开始转变为基于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机器人技术。人类已经置身于一个充斥着机器的世界中,机器人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