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女飞行员靓丽英姿图集


标签:
纪念八一女飞行员组图军事 |
分类: 军事关注 |
东方网4月12日消息:2009年4月2日,16名女学员以歼击机高教机飞行训练5项考核全优成绩从空军第三飞行学院毕业,获空军中尉军衔和军事学学士学位及飞行员证书和飞行等级证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战斗机女飞行员的身影。
自1951年开始招收女飞行学员以来,中国空军累计培养了300多名运输机女飞行员。2005年中国空军招收第八批35名女飞行学员,且宣布这批“天之娇女”的培养目标由空中运输和空中领航扩至战斗机飞行。
承训16名歼击机女飞行员的空军第三飞行学院院长、特级飞行员吴惠明说,军事上,有人驾驶飞行器一般分为3类:大型机,如轰炸机和运输机;旋翼机,如直升机;再就是歼击机和强击机,如苏—27和歼—10,即人们通俗说的战斗机。
运输机飞行比较平稳,座舱环境近似民航客机,机组成员较多。相比之下,战斗机则有高速、大载荷、大机动和孤军作战等特点。女性往往有依赖心理;果敢不足,空中动作有时不够泼辣;较情绪化;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女性想成为战斗机飞行员非常不易。虽然女性驾驶战斗机面临更多挑战,但女性细心、缜密、敏感,在现代军事行动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这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培养战斗机女飞行员的首要原因。再者,中国空军50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经验,尤其在女飞行员体能训练方面形成了独特做法,具备了独立培养战斗机女飞行员的能力。而且培养战斗机女飞行员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个国家航空技术的水平。
2006年8月17日4时30分,当人们还在梦中时,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跳伞训练场已一片忙碌——第八批女飞行学员在这里拉开了空中跳伞训练序幕。基础教育主要是为学员们打下飞行的知识和身体基础,包括高等数学、飞行动力学等近30门文化课,以加强耐力、爆发力和平衡技能为主要目地的10余项体能训练,队列、单兵战术、射击等军事训练及野外生存等专项训练。
2008年6月18日,她们中的22名通过初教机飞行训练,平均每人飞行83小时。此前先后有13名学员因身体、技术原因被停飞。飞行学员通过初教机飞行训练后,一般按惯例将分流接受歼击机高教机飞行训练或运输机高教机飞行训练,以培养为战斗机飞行员或运轰机种飞行员。
空军党委随后作出决策:22名女学员全部转入空军第三飞行学院,参加歼击机高教机飞行训练。歼击机高教机飞行训练使用国产教—8亚音速双座喷气式飞机,主要目的是使学员熟练掌握喷气式飞机起落、双机编队简单特技和复杂特技,掌握夜间简单气象飞行、单机对直线飞行、目标水平攻击和对机动飞行目标攻击等飞行技术。10个月、平均飞行135小时后,6名女学员因技术原因被停飞。
空军第三飞行学院是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的母校。中国绝大多数战斗机飞行员毕业于这所有着60年历史的航校。学院政委王保群说,战斗机操作难度大,俯冲跃升、快速急转、减速盘旋最大载荷常人难以想像,“强健的体魄是必须跨越的一道坎。”练习肌肉爆发力,女学员每周4天体育课,50米、100米、800米和3000米全速跑、变速跑转换练习,还有单双杠等器械体能训练。练习下肢力量,她们要蹲着绕篮球场圈快速走,一次三四圈,开始练一回下肢要酸好几天,下楼梯腿要直着走……经过一个多月强化训练,她们在体能上满足了高教机飞行训练的要求。
“这是一支让国人放心的新生空中力量!”空军司令部军训部副部长赵敬波介绍,空军在3月底从政治思想、军事理论、飞行技术、领导管理、身体心理6个方面考核这批女学员,得出结论:她们飞行事业心强、战斗机飞行积极性高,具备了连续大强度飞行的素质基础,继续培养深造的潜力很大。学院政委王保群自豪地说,“男飞行员能做的,女飞行员也做到了;国外女飞行员做到的,中国女飞行员一样能做到。”
2008年8月23日,四川姑娘陶佳莉第一个驾驶教—8首飞蓝天。她驾驶歼击机起飞加速,犹如惊雷阵阵;转弯俯冲,犹如飞燕掠过。特别是在云中飞仪表课目,没有地标地物参照时,不管是做盘旋、上升、下滑动作,还是俯冲跃升、上升转弯,都心随意转、顺畅自然。随后,姑娘们依次跃上蓝天。
中国空军相关方面负责人介绍,空军将从今后招收的女飞行学员中继续培养战斗机女飞行员并着手对培训内容和模式进行新探索,使中国的战斗机女飞行员队伍保持一定数量和规模。同时,按照空军航空兵部队飞行员的种类扩大培养,使所有需要飞行员的岗位都有女性的身影。
2008年,中国空军把过去沿用的7至8年招收一批女飞行学员的做法调整为每3年招收一批。同年,中国空军招收历史上第九批33名女飞行学员,毕业后可望成为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女飞行员。
以上为我军女飞行员换装最新飞行服之前的天蓝色飞行服和飞行装具
中国军网2009年8月30日电:战鹰昂首列阵,女飞行员意气风发。8月30日,空军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更换新型飞行装具仪式在华北某机场举行,16名女飞行员身着浅灰色全新飞行装具的女飞行员,在蓝天白云和新型战机映衬下,更显飞天豪气和当代巾帼威武英姿。
飞行装具主要包括头盔、面罩、抗荷服和救生衣等,是飞行员飞行训练,作战和遇险救生的重要防护装备。据空军装备部有关部门介绍,这批新型飞行装具,是专门为歼击机女飞行员设计的,抗荷服及配套的工作服,使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飞行员服装面料和新型高强阻燃材料,具有轻薄、透气、抗静电、耐高速气流吹袭等功能,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飞行员在瞬息万变的飞行训练过程和应急状态下的人身安全;供氧面罩的通信系统大量运用了航天先进技术,以确保前后舱及空地通话的质量。这套飞行装具科技含量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这套飞行装具是空军组织专业技术力量,集中攻关仅15个月,就完成了研制生产任务。空军装备部有关部门透露,此次配发给16名歼击机女飞行员的装备,是按照每名飞行员的身体条件量身打造的,今后还将组织研制生产适合女飞行员驾驶多型战机的专用防护救生装具。
空军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表示,新型飞行装具配发部队试用,将对飞行作战训练提供有力安全保障,充分体现了军委、总部和空军领导对歼击机女飞行员队伍的关心关怀,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爱和重托,苦练精飞,真正把自己锻炼成为军政素质全面过硬/能圆满执行重大任务的空中战斗员,为有效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做贡献!
这次换着新型飞行装具的16名女飞行员,是经过基础教育训练、初教机训练和高教机训练,加入空军歼击机飞行员行列的,她们正以更加豪迈的激情建功蓝天。
新华网北京2009年8月30日电(记者查春明)空军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更换新型飞行装具仪式30日在华北某机场举行,16名身着浅灰色全新飞行装具的女飞行员,在蓝天白云和新型战机的映衬下,更显飞天豪气和当代巾帼威武英姿。
这批新型飞行装具,是专门为歼击机女飞行员设计的,主要包括头盔、面罩、抗荷服和救生衣等,是飞行员飞行训练、作战和遇险救生的重要防护装备。据空军装备部有关部门介绍,这套飞行装具科技含量高,安全系数大,设计人性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次换着新型飞行装具的16名女飞行员,是经过基础教育训练、初教机训练和高教机训练,加入空军歼击机飞行员行列的,她们将以更加豪迈的激情建功蓝天。
供氧装备——保护头盔、密闭头盔、供氧面罩、代偿背心、代偿服等抗荷装备——抗荷调压器、抗荷服等水上救生装备——腋下救生器、脖式救生衣、救生船、抗浸防寒服等特种防护装备——防核、生、化、激光等的装备。
我军女飞行员换着新式飞行服与飞行装具、登机飞行训练的情景——意气风发、英姿飒爽
美国环球战略网日前刊登了名为《中国靓丽女子战斗机飞行员》的文章。文章称中国在9月1日通电视电视、平媒和网络,向公众展示了他们已开发成功的战斗机女飞行员专用的特殊抗G飞行服。虽然图片中与新飞行服为背景的是K-8初级教练机,但很显然在这种初级教练机上训练不需穿着如此复杂的抗G飞行服。但是,从女飞行员的穿着进行分析,新飞行服看起来似乎相当合适。
直至今年,中国共有16批女战斗机飞行员完成了她们为期44个月的课程培训。照片中所展示的年轻大约21-24岁的新手并不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女性战机飞行员,在1952年,中国就培养了第一批共54名女飞行员,主要驾驶辅助类的飞机,例如运输机和侦察机。
文章分析认为,除了美国在过去30年成功建立起一支女性战斗机飞行员队伍外,其他国家也越来越多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原因似乎很简单,许多事实和数据表面,女人通过飞行训练掌握高超的飞行的技术,比一般男性飞行员去有更高的比率成为战斗机驾驶员。
这对于空军来说,经常要生孩子的女飞行员似乎是一种“不稳定”的投资。因为培训战斗机飞行员是非常昂贵的,即使印度有相对较低的工资,燃料成本和配套设施成本也其他国家一样,所以一般情况下要培养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其培训费用依然超过50万美元/每年,并要一直持续五年。在世界范围内看来,妇女越来越多的成为军队力量的一部分。在许多国家,10%以上的服役人员为女性。100年前,这个数字仅有1%,并且她们中的大多数是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而现在,由于军队中缺乏足够的合格的男性,更多的女性穿上了军服,尤其是那些越来越多需要处理的高技术工作。
文章认为允许女性成为战斗机飞行员,其最终将导致女性能够参与到部队的指挥作战。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成为战斗飞行员,更多女性将会有机会指挥比飞机更大型的作战单元。
文章在最后认为,为了进一步努力吸引更多的妇女参与到军事航空领域,中国的宣传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编译:落晖/史博
驾驶教-8我国新一代教练机的女飞行员
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将在10月1日驾机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这支首次受领阅兵任务的部队能不能在阅兵式上让人眼前一亮?距离阅兵只剩半个月,女飞行员们的心理状态如何?9月13日,记者在华北某机场专访了正在紧张准备阅兵训练的女飞行员张潇和女飞行员队队长刘晓芳。
为歼击机女飞行员量身定制飞行装具
张潇在某机场的模拟训练机房里一坐下来,她那身藏青色的飞行员服装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张潇告诉记者,过去没有女性专用的飞行服装,都是和男性飞行员通用,如果从背面看去,很难分辨出性别。此次空军机关组织专门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设计制造,为16名歼击机女飞行员量身打造了全新的飞行装具,这套漂亮的服装就是其中之一。
服装在设计上既借鉴了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也突出了中国空军的特色。整体的色调为藏青色,显得沉稳大气,左胸别有蓝白相间的空军徽标,臂章上绘着歼击机图案。这套连体设计的服装还采用了束腰设计,更能体现出女性的优美身姿。当记者询问起穿上新装时的感受,张潇笑着说,头盔感觉比过去要轻,穿着起来感觉更加舒适,口袋的设计也更加人性化,用起来很方便。
科学帮教走出“黑视”阴影
穿上这身漂亮的女飞行员服装绝非易事。作为中国空军转型建设的重要成果,这16名歼击机女飞行员是从35万多名应届高中生中层层选拨出来,在近4年的时间里,相继经过基础教育训练,初教机训练和高教机训练,才成就了今天万众牵挂的“天之娇女”。
作为战术空军的重要机种,歼击机的飞行速度非常快,最大载荷在6~9个G之间,在这样接近极限的过载状态中操控战机,是女飞行员们必须迈过的难关。张潇在16名女飞行员中身体素质较好,对过载的耐受力一直较强,却也曾在这个问题上遭遇过巨大挑战。在做一个飞行特技动作时,张潇遭遇了“黑视”现象。“我那时非常紧张,就是不停地想,我怎么会出现黑视呢,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啊。”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张潇蹙了蹙眉,“后来几次都出现,我变得更加紧张,心想马上就要毕业了,怎么在这个时候出现这种状况呢。”教员得知此事后,告诉她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可以说,几乎每一个特技动作飞行员,在其飞行生涯中都会经历过这样的现象,黑视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我没想到她(张潇)对这个如此在意。”在一旁的女飞行员队队长刘晓芳这样说。在教员的帮助下,张潇找到了原因:夏天训练量特别大,天气炎热食欲不振,体力透支导致“黑视”出现。“那时教员就对我说,每天早早睡觉,每顿饭只要不吐就拼命吃。到后来,体力上已经恢复了,可是我还是一直不敢做垂直的特技动作。”一直到考试之前的最后一次训练,“我想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机会尝试,于是鼓足勇气,做了一个斤斗,没有出现黑视,于是我想再尝试一下难度最大的半斤斗翻转。”半斤斗翻转在飞行特技动作中载荷最大,“在做这个动作之前,我在空域里转了20分钟。那时座舱里特别安静,教员一句话也没说,我知道他在等待着我自己闯过这一关。”最后她成功地走出阴影,拿到了优秀的考核成绩。
第十二梯队是最后一个空中受阅梯队。中国首批战斗机女飞行员驾驶15架教—8型高教机通过天安门广场。六十年来,在中国空军的序列里,女飞行员始终是一抹绚丽的亮色。她们矢志蓝天、刻苦精飞,为空军建设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自从一九五一年开始,培养了七批女飞行员。而培养歼击机女飞行员,她们还是第一批,截至目前,她们人均飞行小时数还不到四百小时。
简介:教-8,我国新一代初级教练机。为了给解放军装备先进的喷气初级教练机,1982年洪都集团公司成立了教练机方案组,以石屏为方案组组长,后任主要设计师。1986年,我国决定与巴基斯坦合作研制教-8。巴基斯坦方面投资了25%,并负责生产前机身等部位。1987年7月,教-8开始具体设计。89年1 月开始制造原型机,共制造5架原型机(3架试飞,2架用于静力试验),001与003号原型机分别于1990年11月26日和91年10月首飞。随后15 架预生产型开工,并在1992年7月首飞。因此实际上教-8分为国内型和外销型号。
何晓丽:教-8型教练机梯队长机机长,空军某飞行学院第三飞行团女飞行员、首批战斗机女飞行员。1986年11月出生,2005年9月入伍,空军三级飞行员,安全飞行250多小时,多次被评为优秀、尖子学员。国庆60大典胜利完成空中受阅任务的她一脸自信:还要争取参加建国70周年的空中阅兵!!
主要型号:K-8E、教-8J、K-8V。
基本技术参数:
航程:140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5280千克
最大燃油量:780千克(机内) 作战半径:600千米
空重:2687千克翼展:9.63米
机高:4.21米最大挂弹重量:950千克
乘员:2人
为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4周年,本人近期已相继编发了十余组自己激情原创或收集汇编的军旅图帖,其中包括:《65式军服组图
(注:洪哥警影-搜集汇编的这组女飞行员组图原编发在《铁血军事网》,在此再向文图原作者们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