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革命老区壮丽夜景

标签:
延安老区夜景摄影旅游 |
分类: 摄影见闻 |
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1982年延安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
延安清凉山:夜幕中的延安新闻纪念馆
延安新闻纪念馆坐落于延安城东海拔1050米的清凉山上,隔延河与嘉岭山、凤凰山相望,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出版专业纪念馆,1986年10月建成开馆。
清凉山又名太和山,位于延安城北的延河岸上,隔延河水与凤凰山、宝塔山相望,是以万佛洞等石窟为主的佛教历史文物古迹、以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的新闻及出版单位旧址为主的革命文物和遗址和太和山道教教观三处景观而闻名。
延安新闻纪念馆的夜间叠影:这可是当时将相机依托在一停摆小车的前身上,所拍得的意外效果呀!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位置,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如: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坪;中共中央旧址凤凰山;以及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地。
陕北“信天游”民歌系列文艺演出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红色印象:容纳了经典红色歌曲《刘志丹颂》、《延水谣》、《绣金匾》、《东方红》等;
黄土风情:吸收了著名陕北民歌《圪梁梁》、《走西口》、《大红公鸡毛腿腿》等;
演艺创新:也就是新时期延安人民的精神风貌的展现,本乐章大胆地运用新编陕北民歌《拉手手》、《一对对鸳鸯》、《对花》等。
宝塔山下的延河桥,是一座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敞肩式拱桥建筑传统技艺的石拱桥,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全桥总长123米,3孔净跨各30米,主拱采用立墙空腹拱的形式,即在每个大跨上设有6个小拱,桥身轻秀,承载力强。延河大桥建成后,其建筑艺术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2009年8月,历时5年多、投资5.7亿元、命名为“一号工程”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正式向观众开放。3.8万多平方米的广场正中,屹立着毛泽东的伟岸塑像,新馆总面积为29870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积10677平方米,展线长1600米,“一公里半还多”,全方位展示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13年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
延安宝塔山下车流不息、流光溢彩
延安王家坪一侧的延水大桥
本人团队延安红色旅游一行仅住一宿的延安“博悦宾馆”外景
在纪念建党90周年将要来临之际的近日,自己有幸到延安革命圣地以及西安古都红色旅游,切身感受、深切领略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意义,并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坪、枣园革命领袖旧居等红色旅游参观地机不可失地拍摄了不少的见闻纪实组照;这组“延安城区绚丽夜景”,由于未携带三脚架,当时是将相机紧帖在路边栏杆或树枝上手持拍摄的,画面不够清晰也!
真诚祝福:革命圣地延安老区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