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方反恐能力变革跃升(组图)


标签:
中国军警反恐时评 |
分类: 警察博览 |
中国警方反恐能力在变革中跃升
莫斯科文化宫劫持人质事件、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爆炸事件、西班牙“3•11”马德里爆炸事件、伦敦“7•7”爆炸案……当前,恐怖主义的阴影投射到世界各个角落,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恐惧。如何解决这个重大问题,关乎人类的和平与安全。
过去的几年中,中国警方积极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对恐怖主义的预防和打击力度,反恐能力不断跃升。日前,记者对公安部反恐怖局局长李伟进行了专访。反恐怖局应时而建反恐工作稳步推进
李伟介绍,公安部反恐怖局组建之初,反恐怖工作在国内尚属新兴工作,缺乏相关经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借鉴、学习国外的经验,探索自身的规律。而且,当时的反恐工作机构编制少,且人员多来自不同部门,工作起来需要不断磨合。
尽管当时困难很多,但大家还是齐心协力,排除万难,几年来,反恐怖工作稳步推进、健康发展,先后举行了五次全国性的反恐演习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联合反恐演习,召开了全国反恐怖工作会议,对外公布了两批“东突”恐怖组织、恐怖分子名单,开展了奥运安保工作。完善机制建设加强反恐演练
为了防范和打击有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公安部反恐怖局制定了相关的预案和方案。同时,在各省,特别是大的城市、主要的城市,也建立了反恐怖工作的协调机制。军队、武警、国家安全、卫生等部门,也都为了应对恐怖活动而建立了装备精良、素质较高的专业队伍,也准备了应对的方案。所以,如果一旦发生恐怖案件,公安机关能够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有信心、有能力防范和打击、处置恐怖案件的发生。
李伟介绍,全国36个省会(首府)市、计划单列市组建了公安特警队,并加强了反恐怖分队的建设,其他一些重点城市也依托公安特警队、防暴队加强了反恐怖专业队伍建设。目前,全国多数地区已建立起包括公安特警支(总)队、公安消防特勤大队、卫生厅(局)应急医疗救治专业队伍及武警、省军区的应急、防化分队等在内的救援处置力量体系。
2008年6月11日至16日,我国在北京举行了代号为“长城5号”的国家处置恐怖袭击检验性演习。李伟说:“‘长城5号’国家级反恐演习作为奥运会前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实战演练,为北京奥运会期间防范和处置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做好了全面准备,培养和提高了群众防范恐怖袭击的意识、共保奥运安全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推进反恐立法密切国际合作
从近10年的情况看,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自境内外的“东突”恐怖势力和国际恐怖组织、恐怖分子等进行的各种恐怖活动。
对此,中国坚持立足预防,主动出击,高效处置,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的原则,从政治、经济、立法、执法、行政等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李伟着重介绍了中国的反恐立法工作。他说,1997年,全国人大修改刑法时,把中国加入或缔结的有关惩治犯罪的国际条约纳入了适用范围。中国已经加入了13部反恐国际公约之中的10部,签署了其中的两部,并积极参与国际反恐立法进程,推动国际反恐怖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
针对“9•11”事件后的形势发展要求,200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对刑法作了补充修改,将许多恐怖行为列为刑事犯罪,增加了若干与恐怖犯罪相关的新罪名,加重了处罚力度。
为适应当前和今后国内反恐怖工作需要,有关部门正在抓紧推动反恐怖立法工作。这对预防打击各种恐怖活动会有更强的针对性,提供更为有力的法律保证。同时,为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惩处恐怖主义,中国积极主张开展国际反恐合作。在全球反恐合作领域,中国坚持主张反恐要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倡导新型安全观,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反恐决议,积极参与联合国创制反恐法制进程,对于中国已经加入的反恐国际公约,中国都认真履行条约义务,开展各项工作。奥运安保催生战斗力生成模式变革
奥运反恐工作不同于以往任何大型活动安保反恐工作,打赢奥运反恐保卫战,既面临着涉奥设施多、赛事活动多、重要人员多的客观因素,更面临着“东突”恐怖势力公开发出恐怖威胁的严峻形势。
奥运期间,为适应反恐形势和任务需要,国家反恐办从军队、武警、公安机关等临时抽调人员充实了反恐情报中心,组建了反恐专案指挥部和反恐防暴指挥部,在实践中形成了“情报、打击、防范、应急”一体化的反恐实战体制。
同时,严厉打击各种恐怖活动。今年奥运会前期,公安部反恐专案指挥部指挥有关地区破获了一批阴谋破坏奥运会的涉恐涉暴案件,确保了北京等奥运赛事城市的绝对安全。
(本帖全部图片:洪哥警影-新浪博客-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