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岳麓寺神奇见闻


标签:
长沙岳麓寺佛教摄影旅游 |
分类: 摄影见闻 |
岳麓寺——南佛阿弥陀佛(1986年重新修复)
麓山寺又名慧光寺,万寿禅寺,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山腰,是长沙最早的寺庙,该寺左临清风峡,右饮白鹤泉,前瞰赫曦丹枫、长岛湘流,后倚禹碑风云、深壑林海。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称。由敦煌菩萨笠法护的弟子笠法崇创建于西晋武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遗迹,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湖南省佛教协会驻地。
麓山寺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道场之一。自晋以后,历经法崇、法导、法
唐时,麓山寺盛极一时,寺院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殿堂华丽,声名蔚成大观,文人雅士竞相携游,或赋诗,或作文。诗圣杜甫有“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之吟咏,刘禹锡亦有“高殿呀然压苍,俯瞰长沙疑欲吞”之惊叹。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大书法家李邕撰写《麓山寺碑》以纪其胜。因其文章、书法、刻工俱为上乘,世称“三绝碑”。麓山寺自晋代创建以来,经过隋唐的发展,宋元的延续,至明代中期已成为全国佛教禅宗派著名的胜地,为彰扬麓山寺的功绩,明神宗于万历年间,特赐名“万寿禅寺”。明末,禅寺毁于兵火,后于清康熙年间又重新修复,但规模远小于前。
该寺创建1700多年来,曾六度毁于战火。1944年毁于日军,今仅存山门和藏经阁。殿堂现已修复,殿内千手观音庄严慈祥。现在寺由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斋堂等主要建筑组成。山门作牌楼式,额书“古麓山寺”,藏经阁又名观音阁,阁前有古罗汉松二株,传为六朝所植,又名六朝松,成为麓山寺悠久历史的活见证。
岳麓寺——古麓山寺庙之山门(1986年重新修复)
麓山寺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是麓山寺碑,为唐开元十八年(730)刻于古麓山寺,明代砌亭复盖,清咸丰年间移嵌于岳麓书院楼壁间,现保存在湖南大学。碑高2.72米,宽1.33米,是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碑额篆书“麓山寺碑’四个大字,碑文为行楷书,内容叙述自晋太始年间建麓山寺至唐开元立碑时,寺的兴废修葺和历届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还描写了岳麓风光,全文共1413宇,因其文采、书法、雕刻都极美,又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故称《北海三绝碑》。李邕(678—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人,工书善文,名满天下,善以行、楷书碑,自成一格。此碑对后人影响较大,宋代苏轼,米芾稍袭基法,元代书法家越孟“每作大字,一意拟之”。明董其昌誉其“右军如龙,北海如象”。该碑是我国著名的唐碑,属省重点保护文物。
岳麓寺——古麓山寺庙之山门旁的大像石雕(1986年重新修复)
历史上曾六次被焚毁的岳麓寺全貌复原图(玻璃反光、没拍清晰,见谅啊!)
岳麓寺-行颜无疆:游客参观入口处(门票五元/人次)
千手观音菩萨:庙内光线不佳,手持无架拍摄、等待闪光与曝光时间,相机难以操稳,故类似的几张拍糊啦!见谅吧!
千手观音菩萨(局部):手持拍摄、等待曝光,相机难稳,拍糊啦!见谅吧!
庙内光线不佳,手持拍摄、等待闪光与曝光时间,相机难以操稳,故类似的几张拍糊啦!见谅吧!
古将菩萨


手持拍摄、等待曝光,相机难稳,加之菩萨反光,拍糊啦!见谅吧!
手持拍摄、等待曝光,相机难稳,加之菩萨反光,拍糊啦!见谅吧!
观音阁,又称藏经阁(1986年修复)
岳麓寺观音阁前的古鼎(1986年重新修复)
离别时,再回首——菩萨保佑矣!阿弥陀佛也!
长沙岳麓山云麓宫联: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
“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
“高殿呀然压苍,俯瞰长沙疑欲吞”
【本帖编后语】:
共产党人大多既不信神信佛、也不烧香拜佛,本人也更一样!可是,全国各地的古庙古殿可不少!记得,出差或旅游,自己到过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厦门、福建、昆明、宁波等地以及本省的许多地方,乃至境外的香港、澳门,导游带去的观光游览的景点几乎都离不开什么佛教、道教之庙宇殿堂!看来,自己知之不多、并非信奉的佛教道教古迹古庙和历史经典,真乃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啊!
早些天的那个中、下午,自己在长沙特意登上岳麓山去拍拍晚秋之际,将很快就要落下的漫山遍野红枫翠叶风光影像,相继在岳麓山各处景点见景生情、连续不断地拍摄了不少“采风”与“见闻”习作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