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七月份来到丙中洛,开始义工工作。七月份进入了暑假,我在这里的工作并不是十分繁重,当然也要感谢之前的义工杨勤同学,她做的工作十分圆满,这里的图书馆在杨勤同学的管理下已经成形。我来到这里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图书馆,具体的是将这里的全部存书,录入到电脑系统中,便于以后的管理和借阅。
我到达这里后,每天都会与图书作伴,把藏书一本本的录入电脑系统当中。在别人看来或许这种工作有些枯燥无味,但我来到这里就是想让自己充分安静,所以一切都很顺利。
因为之前的义工杨勤已经将分类工作做得很完美,我接过手来自然轻松许多,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现在图书馆里面的全部藏书录入完毕,统计下来图书馆的书籍将近3000册,基本上是新书。
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是假期,来借书的小孩子并不是十分的多。隔几天会有几个小学生来借阅,这里的孩子很淳朴,我个人感觉:丙中洛的孩子更像孩子。他们脸上的笑容更像是发自内心的笑。相比于城市里那些假期上课外辅导班,长期对着电脑生活的孩子,这里的孩子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天真和可爱。同时我也观察到,在假期中,他们更喜欢自由自在的玩耍,不会受到太多的拘束。来借书的时候,我会和他们聊一下喜欢的书。
目前来看,到图书馆借阅的孩子,主要以小学生为主,在小学生人群中,以低年级的孩子为主。当然,现在这个结论可能不太准确,因为假期中很多学生因为家距离这里过远而不能来到这里借书。另外成年人类的书籍数量已经不算少,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类书刊。
现在孩子来借阅的书籍,主要以课外读物为主,这些孩子们更喜欢动脑子的看书,我观察到他们很喜欢有趣的书,能够让他们在其中取得互动的书籍。就目前来看,似乎这些书籍有些少了。而大量的教辅书籍基本上是无人问津的,这点也不难理解,从我做学生那个时候的想法就是,谁希望在放假的时候依旧在看那些看了一年的教材或者教辅呢?我希望在我的总结里提出,联盟里的爱心人士们,在捐赠书籍的时候,能够考虑下,孩子是否真的会喜欢这些书,是不是真的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快乐还有知识呢?
我之所以会提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在做义工的两个月时间里,除了日常管理图书馆工作之外,经常要接收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邮寄到丙中洛的包裹,而其中有一些奇怪包裹。
这个问题我总结为:各位的爱心是否得到正确的发挥。
以书籍为例:我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当中,处理了不少册年代久远的书籍,比如七八十年代的书籍,我个人来说并不是排斥这些“老书籍”而是感觉这样的书籍,放在这个地方,真的会有用处么?且不说有些书籍的破烂程度,其中的内容也已经是不合时宜了,尤其是教辅类书籍,我相信各位爱心人士都应该了解,目前教育改革很大,教材的变化更大,有可能一年前的教材都已经不适用了,那么这些“老书籍”邮寄过来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我在这两个月里,接收了很多书籍,很感谢各位爱心人士,邮寄过来很多小孩子看的新书,有的都是从当当网直接订购的。我看到书的内容也真心很感动,这里的孩子也喜欢这样的书。当然我并不是要求让每一位爱心人士都必须去订购新书来捐赠,而是希望各位在决定把你们手下的书籍要邮寄过来的时候,迟疑五分钟,问一问你家里的小孩子,他们是否喜欢看?是否值得千里迢迢的邮寄过来呢?我想说的是,这里的条件虽然落后,小孩子们是很需要知识需要开拓眼界需要帮助,但也需要的合适的,正确的。
我也接收了不少包裹是一些衣服,文具等学习生活用品。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我在和这里的游客也经常交流这个问题,当做一些笑话来说,说今天收到了一些很奇怪的东西等等。在这里我不做赘述,只是在我的工作总结说明下,真心感谢所有关注丙中洛并奉献出自己爱心的朋友们,但也真心希望各位在捐赠的时候,迟疑一下,考虑一下,你们手中的那些东西,或许是你们不再需要的,那么是否就应该是这里所需要的呢?
我之所以在这里特此大篇幅的来说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已经接收过不少类似的东西,而且是来自固定的地方固定的人。为了保护隐私,我不想公布。我觉得这不是我个人感觉的问题,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你手里拿着那些捐赠的不知道好坏的旧收音机,没有围棋的棋盘,成年人的旧手表旧鞋子等等,能够很安心的交到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手中么?
刚刚就在昨天,一位来自唐山的联盟中的朋友来到丙中洛旅游,并带来了一箱自己购买的文具要送给这里的孩子。我很感激这位朋友,同时也和这位朋友聊到了丙中洛的整体环境,我想说杨勤同学的义工报告说明的很清楚,这里村民的经济条件,助学工作的缘由。希望各位再仔细看看,当地的孩子需要帮助,需要正确的帮助。
在这里两个月了,刚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直到现在我快要离开了,潜意识中却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希望能把这里的一切尽可能的完整记忆下来,当做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历程。爱心奉献,是一种坚持,并不是一两次捐献就可以完成的。希望各位爱心人士,也能稍稍的理解一下赵果和她的联盟。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靠越来越多的人,伸出自己的双手,才能把爱心更好的传递下去。
工作结束,我很感谢这次机会,感谢赵果和李柏,他们能把这次机会给我,还有,照顾我两个月。丙中洛的日子,我不会忘记。我相信我还会来到丙中洛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