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福增书画艺术

(2023-04-28 10:46:28)
         王福增老师河北雄县人,在家乡长大,故乡秀美自然风光和世代延续的乡情文化滋养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后来虽因工作离开了家乡,然而家乡情怀早已融入生命,成为心灵深处一份无法割舍的情感与慰藉。
         九十年代初,王老师开始故乡题材主题性国画创作,如今已成多个系列。这些作品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又有对家乡秀美自然风光的礼赞。当我们近距离感受那作品中的晚霞、炊烟、乡野、村舍、蜿蜒的大清河、浩瀚的白洋淀时,一股浓浓的乡情会瞬间溢满心房。正如资深书画经纪人高凯先生所说,但凡看过王老师画作的人都会被画中情景所打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周而复始的季节交替,生生不息的生命延续,活灵活现的过往情景如影像般从记忆中翻出来,搅动了在雄安生活过的人的乡愁。
          王老师家乡题材国画作品不仅引起家乡人的共鸣,也逐渐受到专家学者、主流媒体和美术理论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008年,新华社高级记者、中红网总编江山专程从北京赴石家庄对王老师进行专访,访谈录发表后引发强烈反响。随后人民美术网、中国书画报、新时代艺术名家等多家专业媒体作了专版介绍。
         2018年初,王老师在长期深入生活,大量写生基础上历时一个月创作完成了20米国画长卷《白洋淀胜景图》,完稿前最后一次到淀里采风时新华网记者进行了跟踪采访,之后又分别于晴风閣艺术馆和老师家中进行了专访。中国雄安官网上线首日刊发了《白洋淀胜景图》和老师的另一幅长卷《十里荷香》。
         品读王老师的作品,已经远远超越了国画本身的范畴,我们感受的是一种文化,是人们对故土历史文化的记忆,是对亲情、邻里、氏族文化脉络的传承和精神依恋。王老师除了乡愁国画创作外,还撰写了许多论文和文学作品,河北经济报主任记者王渊曾以用真情讴歌家乡,用画笔留住乡愁,对话河北文化学者,著名书画家王福增为题发表过访谈。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人民美术网总编李人毅以独步艺苑写水乡画境为题对王老师书画艺术做过专题研究。著名大写意画家刘荫祥称王福增的画已显现出一个新画派诞生的雏形。从业内专家的评价中我们能体味到王老师作品的艺术价值。
         我和王老师相识也是源于老师的一幅作品《故乡的河》,后来因为弘扬家乡文化的共同出发点使我们合作多年,晴风閣艺术馆今后会一如既往的为宣传本土文化,挖掘和推介优秀艺术家和优秀作品做出不懈的努力。
          ———晴风閣艺术馆馆长武红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