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014-10-07 11:16:08)分类: 课题研究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此课题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4年度立项课题)
德化第三实验小学
一、课题的界定
1.阅读教学指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识字写字、说话、作文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作用。
2.随文练笔指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它就文取材,把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它是阅读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可人们更多地是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穿插写的训练。从篇幅看,或三言两语,或洋洒大篇;从内容看,或课文借用,或课外引进;从方法看,或内容挖掘,或想象补充……每一次练笔,都是他教学艺术的映照。因此,随文练笔就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它不仅能增强习作的话题与内容的趣味性、新颖性、情境性和生活性,激发学生写的兴趣。同时,随文练笔是在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加以运用,降低了练笔的难度,又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能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
再者,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其中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或空灵和谐……许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言外之意须去研磨,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须去探寻。因此,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还能促使我们的语文教师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从中寻找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提升教学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随文练笔”将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研究的意义:
1.随文练笔是根据教材的特点,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素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让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
2.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习作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捕捉写作教学的契机,改革作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2.名家教育理论。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于永正先生也指出:“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
3.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儿童最善于模仿,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和中介,让孩子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不但能满足儿童好表现的需要,还能激发孩子习作的积极性。因此,根据儿童“易遗忘”的特点,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研究目标:
1.积累学生在课堂中随文练笔的案例,探索新课程下“随文练笔”的途径和方法。
2.开展“随文练笔”,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从小练笔入手,让他们看到希望,从而达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主观心理变化。
3.在指导随文练笔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4.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积累感悟精彩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多种语言模式的习惯。
5.整合新教材中各种教学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随文练笔训练,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随文练笔的能力。
研究内容:
1.读写结合、尝试运用——仿写
(1)典型句式的迁移练笔。
(2)典型构段方式的迁移练笔。
(3)典型写作方法的迁移练笔。
2.拓展情节、填补空白——扩写
(1)看课文插图开展“小练笔”。
(2)用课文特殊标点开展“小练笔”。
(3)抓文本关键词开展“小练笔”。
(4)读文本“佳句”后开展“小练笔”。
3.立足原作、删繁就简——缩写
4.根据材料、合理构思——改写
5.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续写
五、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研究对象:德化县“彩娟”重点名师工作室全体师生
研究范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从多角度地开展对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案例研究法。通过个体案例的解读、测试研究的成效。
3.行动研究法。筛选和研究随文练笔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研究的方法,不断纠正研究中出现的偏差。
4.调查法。调查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确立新的生长点;筛选作文教学中的新点子、新做法,进而用来指导实验。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有着明确的读写训练重点,进行“随文练笔”时,一般应紧扣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设计相应的随文练笔,突出其整体性,为提高本单元的习作水平作好铺垫、打下基础。
2.适度性原则。首先要考虑训练的疏密度,一节课40分钟,有讲有练,都应有时间限制。如果贪多求全,蜻蜓点水;也不能草草了事,摆摆花架子。其次要注意训练内容的难易度。偏难、偏易的训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也会造成“费时低效”。再次,指导学生练笔必须有机地贯穿在讲读过程中,就文取材,精心设计适宜随机进行的小练笔。
3.反馈性原则。要加强信息的及时反馈,对学生运用语言时出现的错误应引导纠正,发挥榜样作用,使“随文练笔”效果达到最优化。
4.激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好文章,进行及时激励、分层激励、需要激励、期望激励、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榜样激励、评价激励等,使每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阶段成果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阶段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5年6月 |
叶枚举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课堂教学展示 |
公开课 |
2015年6月 |
叶枚举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论文汇编 |
论文集 |
2015年6月 |
叶枚举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学生随文练笔汇编 |
作品集 |
2015年6月 |
叶枚举 |
|
最终成果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6年6月 |
叶枚举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课堂实录选萃 |
光盘 |
2016年6月 |
叶枚举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论文专辑 |
专辑 |
2016年6月 |
叶枚举 |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采用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办法,在每一年度结束前,运用评价手段检测实验的效度。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实施研究的侧重点。预期分三个阶段加以实施:
(一)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主要工作:收集有关信息,制定决策,组建机构,明确职责,组建管理模式,草拟研究方案。
(1)选择和论证研究课题。
(2)组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制度。
(3)开展“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和“小学教师习作教学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4)设计研究方案。
(二)实施验证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2月)
主要工作:制定、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制定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对全过程进行记录、收集处理有关资料,形成阶段报告和论文。
在实施验证阶段过程中,课题研究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平台;以五个环节作为研究目标;以“专题研究、课堂研讨课、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教学设计、学生个案记录”等作为形式;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作为标尺。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调整策略,全程记录,在反思中进行经验总结,在总结中提炼成果。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6年6月)
主要工作:材料整理归类、归档,形成总结报告,撰写经验论文,进行结题验收。
(1)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综合性研究成果。
(2)组织对研究成果的检测工作。
(3)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4)申请结题。
十、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让文本成为习作的典范和习作的秘笈,使学生发展语言积累,学习写作方法,让随文练笔真正收到实效。
2.学生在随文练笔的基础上,对同一类型的文章的选材、布局谋篇等进行整合,逐步落实单元习作目标,降低习作的写作难度,写出个性化作文。
3.通过研究,提炼出可供借鉴与操作性强的“依托文本资源有效练笔”的策略与范式。
4.随文练笔的“随文”的特性,能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写”的密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
十一、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1.环境保证:学校为课题实验创设一个良好的研究物质和文化环境。
2.组织保证:良好的运行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研究机构,分工负责,同时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指导。
3.时间保证:每星期安排研究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星期四为校本集体研究日。
4.师资保证:参加实验的教师年富力强,对课题研究有深刻的理解,都是县“彩娟”重点名师工作室成员。
5.评价保证:建立健全多元的、开放的、客观的、公正的课堂和质量评价体系。
6.资金保证: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重视课题研究实验,为教师的外出培训学习提供资金。
十二、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副组长:欧阳彩云(组织课题实践研究工作)
黄湘娟
课题组主要成员:
苏碧颖
陈文彬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此课题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4年度立项课题)
德化第三实验小学
一、课题的界定
1.阅读教学指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识字写字、说话、作文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作用。
2.随文练笔指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它就文取材,把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它是阅读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可人们更多地是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穿插写的训练。从篇幅看,或三言两语,或洋洒大篇;从内容看,或课文借用,或课外引进;从方法看,或内容挖掘,或想象补充……每一次练笔,都是他教学艺术的映照。因此,随文练笔就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它不仅能增强习作的话题与内容的趣味性、新颖性、情境性和生活性,激发学生写的兴趣。同时,随文练笔是在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加以运用,降低了练笔的难度,又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能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
再者,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其中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或空灵和谐……许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言外之意须去研磨,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须去探寻。因此,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还能促使我们的语文教师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从中寻找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提升教学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随文练笔”将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研究的意义:
1.随文练笔是根据教材的特点,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素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让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
2.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习作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捕捉写作教学的契机,改革作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2.名家教育理论。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于永正先生也指出:“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
3.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儿童最善于模仿,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和中介,让孩子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不但能满足儿童好表现的需要,还能激发孩子习作的积极性。因此,根据儿童“易遗忘”的特点,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研究目标:
1.积累学生在课堂中随文练笔的案例,探索新课程下“随文练笔”的途径和方法。
2.开展“随文练笔”,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从小练笔入手,让他们看到希望,从而达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主观心理变化。
3.在指导随文练笔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4.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积累感悟精彩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多种语言模式的习惯。
5.整合新教材中各种教学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随文练笔训练,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随文练笔的能力。
研究内容:
1.读写结合、尝试运用——仿写
(1)典型句式的迁移练笔。
(2)典型构段方式的迁移练笔。
(3)典型写作方法的迁移练笔。
2.拓展情节、填补空白——扩写
(1)看课文插图开展“小练笔”。
(2)用课文特殊标点开展“小练笔”。
(3)抓文本关键词开展“小练笔”。
(4)读文本“佳句”后开展“小练笔”。
3.立足原作、删繁就简——缩写
4.根据材料、合理构思——改写
5.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续写
五、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研究对象:德化县“彩娟”重点名师工作室全体师生
研究范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从多角度地开展对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案例研究法。通过个体案例的解读、测试研究的成效。
3.行动研究法。筛选和研究随文练笔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研究的方法,不断纠正研究中出现的偏差。
4.调查法。调查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确立新的生长点;筛选作文教学中的新点子、新做法,进而用来指导实验。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有着明确的读写训练重点,进行“随文练笔”时,一般应紧扣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设计相应的随文练笔,突出其整体性,为提高本单元的习作水平作好铺垫、打下基础。
2.适度性原则。首先要考虑训练的疏密度,一节课40分钟,有讲有练,都应有时间限制。如果贪多求全,蜻蜓点水;也不能草草了事,摆摆花架子。其次要注意训练内容的难易度。偏难、偏易的训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也会造成“费时低效”。再次,指导学生练笔必须有机地贯穿在讲读过程中,就文取材,精心设计适宜随机进行的小练笔。
3.反馈性原则。要加强信息的及时反馈,对学生运用语言时出现的错误应引导纠正,发挥榜样作用,使“随文练笔”效果达到最优化。
4.激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好文章,进行及时激励、分层激励、需要激励、期望激励、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榜样激励、评价激励等,使每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阶段成果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阶段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5年6月 |
叶枚举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课堂教学展示 |
公开课 |
2015年6月 |
叶枚举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论文汇编 |
论文集 |
2015年6月 |
叶枚举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学生随文练笔汇编 |
作品集 |
2015年6月 |
叶枚举 |
|
最终成果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6年6月 |
叶枚举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课堂实录选萃 |
光盘 |
2016年6月 |
叶枚举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论文专辑 |
专辑 |
2016年6月 |
叶枚举 |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采用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办法,在每一年度结束前,运用评价手段检测实验的效度。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实施研究的侧重点。预期分三个阶段加以实施:
(一)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主要工作:收集有关信息,制定决策,组建机构,明确职责,组建管理模式,草拟研究方案。
(1)选择和论证研究课题。
(2)组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制度。
(3)开展“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和“小学教师习作教学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4)设计研究方案。
(二)实施验证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2月)
主要工作:制定、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制定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对全过程进行记录、收集处理有关资料,形成阶段报告和论文。
在实施验证阶段过程中,课题研究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平台;以五个环节作为研究目标;以“专题研究、课堂研讨课、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教学设计、学生个案记录”等作为形式;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作为标尺。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调整策略,全程记录,在反思中进行经验总结,在总结中提炼成果。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6年6月)
主要工作:材料整理归类、归档,形成总结报告,撰写经验论文,进行结题验收。
(1)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综合性研究成果。
(2)组织对研究成果的检测工作。
(3)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4)申请结题。
十、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让文本成为习作的典范和习作的秘笈,使学生发展语言积累,学习写作方法,让随文练笔真正收到实效。
2.学生在随文练笔的基础上,对同一类型的文章的选材、布局谋篇等进行整合,逐步落实单元习作目标,降低习作的写作难度,写出个性化作文。
3.通过研究,提炼出可供借鉴与操作性强的“依托文本资源有效练笔”的策略与范式。
4.随文练笔的“随文”的特性,能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写”的密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
十一、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1.环境保证:学校为课题实验创设一个良好的研究物质和文化环境。
2.组织保证:良好的运行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研究机构,分工负责,同时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指导。
3.时间保证:每星期安排研究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星期四为校本集体研究日。
4.师资保证:参加实验的教师年富力强,对课题研究有深刻的理解,都是县“彩娟”重点名师工作室成员。
5.评价保证:建立健全多元的、开放的、客观的、公正的课堂和质量评价体系。
6.资金保证: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重视课题研究实验,为教师的外出培训学习提供资金。
十二、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副组长:欧阳彩云(组织课题实践研究工作)
黄湘娟
课题组主要成员:
苏碧颖
陈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