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5课《灰雀》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2011-09-21 20:23: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案例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5课《灰雀》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课前谈话
师:昨天我跟英语老师学了一个单词,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周老师学了哪个单词?(生:想)(师板书“love”并范读)你知道“love”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吗?猜猜看。(生:列宁;灰雀。)
师:小朋友马上跟昨天学的课文联系起来了,这很好,但没有猜对。我提示一下,是人的一种情感。(生:喜爱。)
师:已经很接近了,但只需要一个字。(生:爱。)
师:猜对了,真不错。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你能用“爱”说一句话吗?(生:1、我爱我的爸爸妈妈。2、我爱我家的小狗。3、我家我的家乡。)
师:好的。小朋友能用“爱”说好多句子,那谁能跟课文联系起来,用“爱”说一句话?(生1:我爱灰雀。生2:列宁爱灰雀。)
师:小朋友,关于爱的句子还有好多好多,把你想到的句子跟同学说说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多媒体演示,师述)听,灰雀的叫声多么动听!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林,都没有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什么?灰雀到底哪儿去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好吗?(生:好。)
二、学习第3-10自然段
师: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3—10自然段),请小朋友读读这段话,读完以后想想你有什么发现?(生自由读。)
师:读完以后你想说什么,先跟同桌交流一下吧。(同桌交流)
生1:我发现了红色的字是列宁说的,黑色的字是男孩说的。
师:噢,你是在字面上有了这个发现。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
生2;我发现列宁很爱灰雀。
师:是呀,你们发现了吗?(生3:列宁很担心灰雀。)
师:你读得也非常仔细。这灰雀哪儿去了你知道吗?
生:我想一定是被小男孩捉去了。
(一)灰雀哪儿去了
师: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生齐答:没有)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可以在有关句子前面打上钩。(板书:灰雀
师:找完了可以同桌之间交流补充。(生交流)谁想说了?
生1:我找到了: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你找到了三句,能不能挑一句说说理由?
生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因为这里“没”的后面加了省略号,一般说谎的人说的话中会有省略号的。
师:你的意思是男孩说的话中有省略号证明他说谎了是吗?说谎时说的话会怎样?(生:1、吞吞吐吐。2、我觉得这个男孩说:“没……我没看见。”他本来想说出来的,可是他又不敢说。)
师:他有顾虑是吗?小朋友都看出这个小男孩说谎了(出示:男孩(
生1读: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我没看见。”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的时候声音轻起来了。说谎时除了说话吞吞吐吐、声音比较轻以外,还有不同读法吗?
生2:男孩(结结巴巴)地说:“没……没,我没看见。”
师:这个词用得非常好,不过中间多加了一个“没”。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再读读这个句子吧。(生自由读。)
师:好,我们继续来交流找到的句子。
生:“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这句说明了灰雀有可能是男孩捉去的,所以他不敢讲。
师:体会得真好。是呀,这一句可以看出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但还不能肯定地说灰雀是男孩捉去的,是吗?谁找到了理由更充分的句子?
生:“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我从这儿知道男孩捉了灰雀,他还想放了灰雀呢。
师:你不仅体会到了灰雀是小男孩捉的,还知道小男孩准备放灰雀,你的本领真大。还有其他的句子吗?
生: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我从这儿看到了如果不是男孩捉的他就不会这么说,而且他不会知道灰雀到底死了没有。
师:是呀,他知道灰雀没有死,说明灰雀一定和他有关系。好,那刚才两位小朋友找的句子中都有“一定会飞回来”,这两句读起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自己试着读读看。(生自读体会)
师:谁想读?
师:“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了灰雀就是小男孩捉去的。好,小朋友,现在你们就是一个个小男孩了,周老师是列宁,我来问你,你一定要如实地回答我,好吗?
师:会飞回来?(生1:一定会飞回来。)
师:小男孩,你为什么那么肯定?(生2:因为我捉走了灰雀。)
师:噢,灰雀是你捉去的。小男孩,你现在在想什么呀?(生3:我现在在想列宁那么爱灰雀,我回去以后一定要把灰雀放回来。)
师:小朋友,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小朋友真会读书,把小男孩捉走了灰雀的证据都找到了。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
生:因为小男孩很喜欢那只灰雀。
师:你们觉得是这样吗?(生:是)那周老师又想不通了,既然小男孩喜欢灰雀,而课文中也没有人叫他放灰雀。他为什么能下这样大的决心呢?(生1:可能是男孩怕灰雀会冻死。生2:因为男孩对列宁说了:“一定会飞回来的。”)
(二)、列宁爱灰雀
师:你的意思是男孩答应了列宁才这么做的对吗?看来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好好研究研究列宁的话。(出示3—10自然段)请你再读读这部分内容,把列宁的话划出来,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生读,师巡视。)
师:谁来把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生1:①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三句话。请小朋友选择其中的一两句,反复地朗读,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朗读)
师:读后完后同桌交流交流。(生交流)谁想跟大家交流?
生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我从这一句中看出列宁很关心灰雀。
师:读了她的朗读,有什么新的想法?(生3:我感觉到列宁很着急。)
师:列宁是多么着急呀。还有其他句子要交流吗?
生1: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当时的天气非常冷。
师:列宁想到了当时的天气很冷,这说明了什么?(生2:很担心灰雀。你能不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列宁很担心?)生2动情地朗读。
师:还有小朋友找了其他有体会的句子吗?
生1(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你想说什么?(生1:我觉得这时候列宁已经有点伤心了。)
生2:因为本来树上有三只灰雀,在哪儿欢蹦乱跳的,现在只剩下两只了,所以列宁很难过。
师:你很难过,为灰雀感到可惜吧?这个句子周老师也很想读一读,如果我读得好,给我点掌声好吗?(师范读,生鼓掌)都认为周老师读得好,那你也像我一样读读吧。(生读句子。)
师:读到这儿,你明白了吗?到底是什么让小男孩放了灰雀?
生:我体会到列宁很爱这三只灰雀。
师:你体会到了吗?(出示列宁说的三个句子)那你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生自由读三个句子。)
师:好,小朋友都体会到了是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小男孩,使小男孩决定放了灰雀。(板书:列宁
师:刚才还有好多小朋友想读,这样吧,你们既要读列宁的话,又要读男孩的话,周老师读提示语,看看能不能读好?(出示3—10自然段)
师生配合朗读(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生:“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生:“没……,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生:“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之情触动了孩子的心——生: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生:“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列宁的爱鸟之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生:“会飞回来?”
师:列宁爱鸟之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生:“一定会飞回来!”
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生:是的)课文11-13自然段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生:果然。
师:好,周老师请大家默读11—13自然段,想想你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等会儿提出来。(生默读课文)
师:你能读懂什么,先来交流交流。
生:我知道小男孩为什么要捉灰雀。他也很喜欢灰雀,他想把灰雀占为己有。
师:我们前面读课文时就知道了他是喜欢灰雀才捉的。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生:为什么那位男孩去问灰雀:“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师:这个问题你明白吗?(生:不明白)你也不太明白,是吗?再读读课文,同桌两人讨论讨论。
生1:因为列宁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师:男孩是诚实的,列宁为什么就不问他了呢?我还是不太明白。
生3:因为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他把灰雀放了……
师: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列宁就不再去追究了,是吧?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对改正错误的小男孩的——(生:爱)“爱”这个词用得真好。(补画一颗爱心图)
师: 如果你是那个男孩,列宁问你:你昨天把灰雀藏到哪儿去了,还向我撒谎,你太不应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难过)多媒体出示列宁和小男孩观赏三只灰雀的画面:学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他以一颗宽容之心使孩子改正了错误,又保护了孩子,也使我们能重新看到这样和谐的画面。
师:小朋友,读了课文,你想对小男孩或想对列宁说句什么话吗?(生1:我想对男孩说:“你以后不要捉灰雀了。” 生2:我想对男孩说:“你捉了灰雀,后来又放了它,你还是诚实的。”)
……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了不少名人故事,每个故事总会给人许多知识,许多启发,让我们课外再读读有关列宁或者名人的故事,为语文园地二中的展示台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