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的心

标签:
麋鹿王华表奖动画3d杂谈 |
分类: 电影、戏剧评论 |
上周六下午去中影参加了国产动画大片《麋鹿王》的媒体见面会,有机会在这部电影正式上映之前就先睹为快。老实说,在去之前我对这部片子的剧情是不抱任何希望的,倒是对“3D”很感兴趣,以为是像《冰川时代》和《飞屋环游记》那样,需要戴个眼镜才能观看的影片。想到中国居然也能制作出3D影片了,这让我非常的激动。不过有些遗憾的是,我这次看到的是为让部分观众先睹为快的胶片版,真正的3D版本要等到春节的时候才会正式推出。
但这只是让我小小失望了一会儿而已。或许我们不应该在技术上对这部片子有太多微词,毕竟我们在这一领域距离美国和日本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它肯定不能和梦工厂或迪斯尼的作品相提并论,但客观地说,《麋鹿王》的画面质量比起其他的国产动画片要高出不少,尤其是对于自然风景的描画,的确可以用“美轮美奂”来形容。此外,片中的音乐也让我感到眼前一亮。单从音乐的制作水平来讲,我认为它堪比多年前的《宝莲灯》,而后者的优势只是在于张信哲、李玟和刘欢这三位明星的鼎力加盟。
总体来说,《麋鹿王》在各方面都上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我相信在即将到来的国庆节中,这部电影应该会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我个人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影片的结尾,简直是神来之笔,让我着实吃了一惊。由于篇幅所限,溢美之词我就不再赘述了,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去电影院欣赏一下这部优秀的国产动画片。然而对于剧情,我还是想谈一谈我的一点遗憾。必须要说的是,瑕不掩瑜,而且对于一部动画片我们确实也没必要去加载太多的象征意义或道德内涵,毕竟它主要的受众还是未成年人。
道德批判似乎是中国人始终乐此不疲的事情。对待历史人物,我们倾向于用一种非黑即白的态度将他们分为君子或小人、忠臣或奸臣、孝子或逆子。这种二分法的确可以将问题简单化许多,而且对他人评头论足也让我们享受了快感,这就使得我们渐渐地具有了某种思维惯性,以为所有的一切都会被贴上或正或邪的标签。然而,历史承载了太多人为的故意,这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思维混乱和无所适从,但也让我们与事情的真相越来越远。《麋鹿王》在人物刻画上未能脱离俗套,又是一个从一开始就能预见到结局的明君与奸臣的故事。在影片中,我们通过国师的脸谱就能够清晰地掌握其邪恶的本质,而从王子灿的脸上,我们看到的除了正义还是正义。
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溃》一书的开篇就提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琦善究竟是不是卖国贼?中学的历史课上,老师已经把琦善盖棺定论为奸臣卖国贼,我们也一直这样认为了下来。然而真相果真如此吗?若真去当卖国贼,必定会有好处。那么对于琦善来讲,他是为了“权”?为了“色”?还是为了“财”呢?琦善是堂堂一品大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试问他的“权”还不够么?那是为了“色”吗?在琦善周围的漂亮姑娘绝对不在少数,除非他看腻了东方美人,转而追求欧美口味……那就是为了“财”咯?从负责查抄琦善家产的军机大臣穆章阿的奏章中,我们发现琦善富可敌国,绝对不是缺钱的主。就算本身富有并不足以证明琦善不贪污,但从英方所存的文件中,我们也没有发现任何义律等官员行贿琦善的记录。这就有些吊诡了。既然不为权,不为色,也不为财,琦善为什么要卖国呢?
顺着这个问题思考下去,也许我们会发现一个以前从未留意到的却是显而易见的历史秘密。想要卖国的真的是琦善等所谓的“奸臣”吗?亡国的原因真的是林则徐等所谓的“忠臣”被恶势力打压吗?乾隆皇帝游览狮子林,题词“真有趣”。后来,一个“识时务”者请求御赐“有”字,将其变成了“真趣”。多年前,一个嘲弄某位领导人的关于智商测试机的笑话也只能在市井传播,绝不可能登上大雅之堂。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中学语文课本里钱钟书的一篇文章——读《伊索寓言》。钱钟书认为读寓言对小孩子没有什么好处,他写道:
“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象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这个世界并不是用二分法造就的,我们所经历的人和事即便能够用线性的方法加以解释,也无法用线性的方法进行重复。对于真理的诉求,我们永远没有安逸,没有停歇。我们要走的,其实就是返回起初单纯心灵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