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品尝春运的味道

(2024-01-21 07:50:47)

第一次品尝春运的味道

陈林森

我退休后,做过短时间的“北漂”,其间经历了我的第一次春运。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民工潮学生流旅游热等的推动催生春运这种中国特色的交通现象但最初的一些一直没有与之遭遇直到2009年,我才第一次品尝了春运的味道

首先是“一票难求”。那时必须到火车站或专门的售票点购买车票,不像现在可以在手机上轻松搞定。我曾在公司附近的代售点过两次队,都买到座遑论卧铺票)。我在北京工作的学生小查,正好我们计划江西的日子相同117腊月二十二)。第一次小到北京西站排队没买到卧铺票,就托部队上的一个朋友,朋友说要到16号才有消息。13小查又到西站去排队,冒着严寒,从凌晨4点到上午9,排了5个小时的队,才买到两张临客的座票。当时想如果有更好的票,这两张就转手。直到17号上午朋友告知,搞到卧铺票。

过年总有点行李,挤地铁麻烦,我只得联系在机关工作的学生小尹他开车来接我去车站。这天是星期六,小尹正好没有其他安排,下午在单位等他由于堵车,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到我处,从西城区到天通苑,路上用了两个多小时。在尹处吃了晚饭,晚上交通状况有所改善,点多钟便往北京西站开,没用半个小时,便和小会合,拿到了北京开往南昌的1907次车票开车时间2310那时的票价相当便宜,北京至九江只要81元。

当我们来到候车厅时,这趟车的旅客都提前上车了。我们一到就票,车门,却挤不进去。车厢里果然摩肩继踵,人满为患,再加行李堵塞,乘客穿着臃肿,找不到位置的人逆向移动,加剧了车厢内的拥堵。我身前一个北方人模样的大汉拉着庞大的行李箱,卡在通道上,前面还有别人的行李进退两难。我说我得往前找座位。大汉说:我也有座位。后来这大汉硬是把大箱子双手举起来,才勉强通过。他穿着棉大衣,浑身冒热气。我俩趁机挤上前,还好我们是从尾数票一边的车门上来的,所以只挤过三排座位就找到了位子。这时,坐在我们位子上的两个年轻人很自觉地站起来让了座。我们把行李放到座位下,好不容易挤进去坐下了,那两个年轻人只好很为难地站着。折腾了好一阵,火车才开。也许由于“各得其所”,也许由于行李都安置停当了,开车拥挤的局面缓和。我观察了一下,大约有一半旅客没有座位,定员118,整个车厢大概装了200人。行李架上重重叠叠,形形色色的箱包杂物,直抵天花板。这个时候乘客主体是农民工,但我的周围很多大学生。他们有的谈论着高雅的话题,有的在拥挤中不忘卿卿我我。夜深了,居然有一位“武林高手”,仰面躺在三人座顶部狭窄的椅脊上,只有几厘米成为他的临时卧榻头朝车窗一边,手抓住行李架,以保持身体平衡。车厢里有暖气,实际上如果没有暖气也不会冷,这么多人身上散发的热气,足以互相取暖。凌晨外气温超低,窗玻璃上凝结成细细的水流。天亮后,随着太阳的升起,纬度的减少,气温渐升,窗玻璃上的水流也渐渐消失。

晚上列车经过的地区主要是河北、山东河南白天主要经过安徽、湖北。由北到南,可以看到绿色渐增多,地形地貌也在发生变化。安徽平原多,鄂东就有点像江西的地形了,开始出现高山丘壑出现梯田和隧道。

我的学生小查是个好人,他对开头占了座位的一个青年多次礼让,说是你坐一下,换我站一会。那青年不肯接受我不是把座位让给你,而是让你换一换,双方的腿脚都能活动一下。那个青年还是在校大学生,在内蒙上大学,到北京女友上学的地方玩了两天,再到山东老家过年。我们对面坐的一对青年夫妇是江西抚州人,在廊坊工作,从事手机行业,谈到当时的廊坊治安欠佳,吃黑饭的人多,经常发生“碰瓷”的案子,不花几百元钱脱不了身。

临客不仅是人多拥挤,而且服务不到位。一个原因是人多,车厢里乘务员没法通过,有的服务不到位另一个原因是服务人员少,有的服务项目说了也不兑现。比如广播,上车的时候说,为了避免妨碍旅客休息,停开广播,到早上6点钟再恢复,但到了6点钟后,只一会儿就再没开了。列车到站,也没有人招呼得旅客自己留意。特别是车到聊城时,车门没有打开,应到站的旅客没能下车,只好到下一站下车,再想办法坐汽车走回头路。晚上到第二天上午,一直没有开水供应,我们快到中午才喝水。由于临客一路基本只下不上当时售票优先长途旅客),车山东荷泽以后,没买到座位的乘客基本上都能安坐,上厕所虽然要排队,但可以解决问题了。火车提前到了九江,有亲友接站,整个旅程总体上还是顺利的。我想,我这次春运之旅肯定不是最难堪的旅行,列车的服务也不是最糟的。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后来也有春节期间跨省的旅行,但因有提前网上购票的措施,加上子女先后有了车,再也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春运”我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铁、动车的推广,服务措施的改进,等等,如今的春运情况自然逐渐改善,不会再那么谈之色变了。(原载2024年1月21日《九江日报》)

  第一次品尝春运的味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