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市各乡镇地名来历考
(2019-12-09 19:46:13)| 分类: 回忆与现实 |
庐山市(原星子县)各乡镇地名来历考
1.南康镇。Nánkng Town
归属: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下辖镇,庐山市政府驻地。
位置:位于庐山市东北部。东与都昌县隔鄱阳湖相望,西南隔十里湖(落星湾)与星子镇(原蓼花镇)相接;北倚庐山风景区,并与白鹿镇相邻。北上九江市区37千米,南至省会南昌90千米。
地名含义: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设星子县。太平兴国七年(982)置南康军(诏曰:“南方之俗,其在康哉”,故名),隶属江南东道,初辖都昌、建昌(永修)、星子三县,以星子县(今庐山市)为军治。元升南康路,元末(1361)朱元璋进入江西,改南康路为西宁府,次年改南康府。清时南康府辖星子、都昌、建昌、安义四县。民元废南康府,留星子县。庐山市历史悠久,城区南康镇系故南康军、路、府治所在地。
历史沿革:民国以来,县城东南称彭蠡镇,西北称匡庐镇。20世纪30年代,城区改为第一区第一联保。后日军攻城,城西多化为瓦砾,县城破烂不堪。战后,城区称为南康镇。1949年成立南康街公所,1951年改为南康镇公所。1957年2月清泉乡并入南康镇,1958年2月五里公社并入南康镇。1966年改称东风镇,1975年恢复南康镇。1972年冬起,原蚌湖公社堑湖大队与大塘大队渔民陆续从板桥张、新池口搬至县城神灵湖西岸及蔡家岭西侧定居。1991年,县城神灵湖西岸及蔡家岭西侧两渔业村正式划归南康镇管辖。2014年,白鹿镇四联村划归南康镇管辖。
2.白鹿镇。Báilù Town
位置:位于庐山市北郊,南接南康镇,北接海会镇,西北接牯岭镇,西接温泉镇,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距庐山市区3千米,距九江市34千米。
地名含义、由来:因境内有全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而得名。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宋代理学家朱熹知南康军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重要的文化摇篮。1949年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建国初期为第四区,辖河村、白鹿、五里、清泉等9乡,1958年成立五里公社,1984年改白鹿乡,1995年建镇。镇政府驻地五里牌。
3.温泉镇。Wnquán Town
位置:位于庐山市西南,地处庐山市、德安县、柴桑区三市县区交界处。距庐山市政府里程18千米。
地名含义、由来:因镇内有著名的温泉而得名,是江西省著名的温泉旅游度假区。温泉为庐山、黄龙山相接处断层所生的硫磺矿泉,对多种皮肤病有很好的疗效。庐山温泉,水热如汤,又有“汤泉”俗称。南朝周景武《庐山记》就对温泉有记载。唐白居易《题庐山山下汤泉》诗:“一眼汤泉流向东,浸泥浇草暖无功。骊山温水因何事,流入金铺玉甃中。”1957年,江西省总工会在此建立江西庐山温泉工人疗养院。
历史沿革:1950年属温泉、钱湖、归崇乡,1958年改温泉公社,1984年改乡,乡政府驻沙洲吕村。1999年撤乡设镇。2001年底,撤销隘口镇,划归温泉镇。镇政府驻隘口街(陈家嘴)。
4.星子镇。XngzTown
位置:位于庐山市中部,东邻鄱阳湖,西与华林镇交界,北靠温泉镇,南接蓼南乡。距庐山市政府里程14.3千米。
地名含义、由来:原名蓼花乡(镇),因蓼花池得名。2016年5月30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6〕58号)精神,江西省政府撤销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调整后的庐山市蓼花镇更名为庐山市星子镇,继承“星子”这一千年古名。
历史沿革:星子镇原名蓼花镇,明正德年间至清朝中叶隶属星子县一都张汉岭。民国21年(1932)称第一区。民国30 年(1941)至民国36年(1947),范蠡乡、蓼北乡合并改称蓼花乡。1950年至1953年称第三区。1956年称温泉区蓼花乡。1958年成立蓼花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5年10月撤乡建镇,改称蓼花镇。2016年改称星子镇。镇政府驻地张汉岭。
5.华林镇。
位置:华林镇地处庐山市中心腹地,东与星子镇(原蓼花镇)为邻,南连蓼南乡、蛟塘镇,西接横塘镇,北靠温泉镇。距离庐山市城区26千米。
地名含义、由来:因境内有华林山得名。华林山,在蓼花(今星子镇)与华林乡之间,南北走向,约8平方千米,海拔250米。据县志载:明代以前俗称“画岭”,后一诗人改称“华林”。
历史沿革:华林镇在清朝中叶隶属星子县二都,解放后属第二区,1956年属温泉区。1958年并入温泉公社。1961年改花桥公社,1984年更名为花桥乡。1985年花桥乡更名为华林乡。1999年撤乡建镇,华林乡更名为华林镇。镇政府驻陈家岭(花桥街)。
6.蛟塘镇。Jiotáng Town
位置:位于庐山市西南部,龙溪湖西岸,距庐山市政府里程30千米。
地名含义、由来:传说300年前,一天,乌云翻滚,大雨倾盆,蛟龙出现于蛟塘中部的芦花塘内,转瞬间腾空而去,故名“起蛟塘”,简称蛟塘。民间俗称蛟塘为“李家塘”,据说是由“起蛟塘”谐音所讹。
历史沿革:清代已成集市(称起蛟塘市)。建国后,一区人民政府设此。1950年属蛟塘,蛟东、联合、利民等乡;1958年成立蛟塘公社,1968年与蛟东公社合并,仍称蛟塘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建镇。2001年沙湖山乡撤乡交入(另设沙湖山鄱阳湖湿地保护区管理处)。镇政府驻蛟塘街(芦花塘居委会)。
7.横塘镇。Héngtáng Town
位置:位于庐山市西南部。地处四县交界,连接庐山市与共青城市、德安县、九江县。距庐山市政府里程30千米。
地名含义、由来:据县志载:清乾隆年间,黄姓由都昌迁此,原名黄塘铺,后改称横塘铺,清称横塘铺市。
历史沿革:1950年属复兴、石嘴、同盟等乡,1958年改横塘公社,1968年并入隘口公社,1972年复设横塘公社,1984年改乡。1999年5月撤乡设镇。镇政府驻横塘铺。
8.牯岭镇。Glng Town
位置:牯岭镇在庐山山上,海拔1164米。东起三叠泉景区,南至汉阳峰景区,西到铁船峰、石门涧景区,北至小天池、大寨景区。距庐山市政府里程50千米。
地名含义、由来:牯岭镇得名于英文“cooling”,是中国唯一一个名称来源于英语的镇。100多年前这里就有西方人在此修建别墅,牯岭镇群山环绕,夏季均温只有22摄氏度,暑期比较凉爽,而“凉爽”在英文里就是Cooling,而Cooling的读音和牯岭一样。
历史沿革:1953年建镇,1958年复改云中公社,1968年更名东方红公社,1977年改牯岭镇公社,1981年改牯岭镇街道,1987年改牯岭镇。2016年5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6〕58号)精神,江西省政府经研究,撤销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将九江市庐山区牯岭镇划归庐山市管辖。以原星子县和九江市庐山区牯岭镇的行政区域为庐山市的行政区域,将九江市庐山区更名为濂溪区。将驻九江市濂溪区赛阳镇的庐山云雾茶场(含剪刀峡景区入口)、庐山茶科所,驻莲花镇的莲花林场,驻海会镇庐山茶场管理范围划入庐山市牯岭镇管辖。镇政府驻地牯岭街。
9.海会镇。Hihuì Town
位置:位于庐山市北部,九江市东郊,南接白鹿镇,北接濂溪区高垅乡,东临鄱阳湖,西靠庐山五老峰。距九江市城区24千米,距庐山市城区8千米。
地名含义、由来:曾为官道驿站,宋称茶庵,民国时期称土楼,后以“百川汇海”之意取名海会,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
历史沿革:1957年前隶属星子县第五区,1957年6月海会区三个乡划归庐山管理局,1958年建海会公社,1980年海会公社划归庐山区(今濂溪区),1984年置海会乡,1992年建镇。1997年,辖海会、长岭、五里洲、甘棠铺、彭山5个行政村。2001年底,撤销高垅乡,划归海会镇。2016年5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6〕58号)精神,江西省政府经研究,撤销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九江市庐山区更名为濂溪区。驻海会镇庐山茶场管理范围划入庐山市牯岭镇管辖。从九江市濂溪区海会镇析出高垅、庐山水泥厂、五星、双垅、银门、谷山、青山等7个村(居)委会,设立九江市濂溪区高垅乡。将调整后的海会镇(海会、庐星、彭山、长岭、五洲、光明等6个村、居委会)划归庐山市管辖。镇政府驻地海会居委会。
10.蓼南乡。Lionán Township
位置:位于庐山市东南部,蚌湖北岸。距庐山市政府里程33千米。
地名含义、由来:因处蓼花池南侧而得名。蓼花池水域面积约6.2平方千米,由蓼南乡、华林镇、星子镇水系自北向东南汇集后流入鄱阳湖,是重要的水系汇集地及泄洪分压点,也是庐山市唯一的内湖。
历史沿革:蓼南乡在宋元至清中叶划为三都。民国21年(1932)实行保甲制,蓼南乡属第一区张汉岭管辖。民国34 年(1945)乡镇区域调整,正式划分为蓼南乡。1950年废保甲,划分为桥南乡(二区)、团结乡、建设乡、利民乡、和平乡、民主乡、新民乡(三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蓼南乡、新池乡。1958年蓼南乡、新池乡合并为蓼南公社。1962年蓼南公社划出原新池乡,组成新池公社。1968年新池公社并入蓼南公社。1972年新池又从蓼南划出,仍称新池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2002 年1月,蓼南乡与新池乡重新合并为新的蓼南乡。乡政府驻和公塘。
(资料来源:网络、南康府志、星子县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