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2017-07-04 17:02:06)
标签:
我的空中楼阁散文高中语文教学李乐薇 |
分类: 语文教学 |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多角度写景状物技巧和意境塑造。
2.理解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的独特运用和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3.欣赏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我的空中楼阁》,作者李乐薇,台湾当代作家,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温婉柔和。
大家请看,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我的空中楼阁》,那究竟作者笔下的“空中楼阁”是什么呢?难道真是天空中的一所房子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
(老师范读1-8自然段,学生集体朗读9-18自然段。)
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一些生字的读音。
字词
①眉黛: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黛画眉,因称眉为眉黛。
②山脊(jǐ):山的高起部分。脊梁、脊椎、屋脊、书脊。贫瘠(jí)。
③点缀:区分:啜泣、辍学、气息惙然(《促织》);拾掇。
④婀娜:(姿态)柔软而美好:婀娜多姿。近义词:袅娜、妩媚。
⑤一幢(zhuàng),房屋一座叫一幢。另,人影幢幢(chuáng
⑥憩(qì):休息。小憩:短暂休息。
⑦游目骋怀:纵目四望,开阔心胸。《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⑧绚烂:灿烂;形容浓烈繁华,绚丽多彩。另有“绚丽”。不要写成“炫烂”。
⑨宁谧(mì):安宁而静谧。另:静谧。注意偏旁。
⑩雀跃:如雀跳跃。形容非常高兴。成语:欢呼雀跃。
11.雾失楼台:烟雾迷蒙,楼台依稀可辨。出自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写的空中楼阁是什么?——小屋。是哪里的小屋,是空中的小屋吗?——不是,是山上的小屋。
这篇文章你们感觉美不美?那么它美在什么地方?
(一)修辞灵动
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为了制造对偶的效果,作者不惜运用析词法,将一个成语一分为二,分置于上下句,显得工整而机巧。如:“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化用古诗词、运用古语词。如“眉黛”“游目骋怀”“雾失楼台”,都来自古诗文。
“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
好了,这篇文章写得很美的句子实在太多了,刚才同学们也说了许多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独特理解,非常好,这一个个的句子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这一颗颗的珍珠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
第二课时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写景散文、抒情散文
答:抒情散文
文中虽然有不少写景内容,但都不是实实在在的景物,不是实实在在的描写。例如“山上有了小屋”,这是什么山?屋子是干什么用的?屋子里有什么东西?都没有写。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孤零零的一幢小屋,如果真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小屋,那该有多么不方便。
“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如果是写世外桃源,那是可以的。但是在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台湾社会,存在这样的小屋就有点不现实了。
所以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并不是现实的景物描写,而是想象的景物。
2、从文章的整体看,“我的空中楼阁”是不是确有其建筑?
3、题目中的“空中楼阁”是什么含意?
成语“空中楼阁”通常是贬义词,表示脱离实际的空想。文中却是褒义,表示幻想中的理想世界。
题目“我的空中楼阁”有两层含意,有哪两层含意?
“我的”这一定语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倾向?从此可以感悟到作者什么样的志趣?
喜爱之情。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自由的”生活的向往。
4、文章结尾,作者特意强调,“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所谓“地利”指的是什么?是不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含意,某个小区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购物方便,服务设施齐全?不是,就是强调它亲近自然。它是一座“空中楼阁”,踞于“高高的山坡之上”,“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喧”之意,是“我”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不必养鸟,无须挂画”,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那里有的是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美好的自然环境,就是没有人类文明的痕迹,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5、作者把小屋视为“快乐的起点”和“幸福的终点”,表达了什么思想?怎么认识作者的这一思想?
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薄,对现代物质文明的疏离。作者意欲远离闹市人境,在尘嚣中寻找闲静,从纯朴的自然中获得无限的意趣,是对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但作者这种幸福观是与众不同的,有其积极的一面,即对社会现实的厌恶和失望,对名利社会的彻底否定;也有消极的一面,即超凡脱俗、清心寡欲的遁世思想。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有些极端的味道。因此,作者的这种“快乐”和“幸福”的人生追求,只是一种海市蜃楼式的幻景罢了,小屋只是一座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他所企望的境界实际上是镜中花水中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不过是人生的生活理想的寄托。
6、经过以上分析,你认为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答:托物言志。作者所抒写的小屋,只不过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所托之物而已。
文学创作中,作家有时感到某种抽象的精神意愿难作具体描绘,有时也会由于某些原因不便对所表现的理想进行直接描述,于是便往往借助对某一适当物象的描写,将抽象的精神具体化,让不便明言的情思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我的空中楼阁》便是这样的托物言志、咏物寄情的作品。
7、描写景物的角度:本文在描写景物时,角度变化多端。有哪些角度?
(3)内外
文中大部分是由外向内观察,但也有从屋内向屋外看:“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4)昼夜
(5)虚实
请找出文中虚实结合最典型的段落:
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
【练习】
1.听写词语:
①眉黛;②点缀;③婀娜;④绚烂;⑤宁谧;⑥一幢;⑦小憩;⑧游目骋怀;⑨虚无缥缈;⑩空中楼阁。
2.背诵课文1-8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