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衡恪━━记忆中的大师

(2006-09-04 07:16:16)
分类: 回忆
陈衡恪━━记忆中的大师

 

写这个题目和这天帖子之前我斟酌了很久,我不是文人,更不知知识分子,也不是做这一行的,没有任何的资本和权利去对一个大师点评。对于不认识此君的人倒也好说,但如果你认识他,就当我在胡说八道,就当我自己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是一个内心宁静的人,在为数不多的上学期间,我把最重要的时光都献给了对这些人的崇拜和摸索中,从高中期间对诗词歌赋的着迷,到所谓大学期间对中国文人史诗的爱不释手,虽然我知道这些都不是我该做的,但我无法让自己对他们放手。

 

在我所了解的历史名人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他━━陈衡恪。如果你对他一点都不了解的的话,相信你对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以及国学大师陈寅恪一定有所耳闻吧,不错,他就是陈宝箴的长孙,陈寅恪的长兄。

 

在中国文史世家中,能在《辞海》中享受到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4人分立条目的也只有他们义宁陈氏一家,就连人人共知的三苏和曹操父子也没能得到如此的殊荣。

 

陈衡恪,字师曾,号槐堂,六岁开始书画,十岁开始在诗文上显露才华,他艺术文学无一不通,尤其书画和篆刻方面造诣更高,20世纪初携三弟陈寅恪留学日本。在日本结识了鲁迅李叔同等文人墨客,他在日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要远远高于中国。

 

陈衡恪学识渊博,在诗文书画方面造诣很高,他用速写漫画的形势把当时北京

的风俗人物描绘的维妙维肖,《槐堂诗钞》《染仓室印存》《陈师曾先生遗墨》《中国绘画史》更是他的代表作。除此之外,能得到他的一枚刻章是当时文人墨客梦寐以求的事。在鲁迅先生的众多治印中,陈衡恪为其刻制名为“俟堂”是鲁迅先生最为珍视的,而鲁迅先生之所以取名为“俟堂”,其中与陈衡恪的槐堂有很大的渊源。

 

陈衡恪才华横溢,声誉很高,但待人真挚,对朋友热情相助,对晚辈则悉心提掖,艺术大师齐白石正是听从了陈衡恪的建议改变画风才能如此的大器晚成,正是由于陈衡恪的把他的作品拿到日本为其宣传才有了后来取得如此成就的艺术大师。后来为了纪念陈衡恪,陈夫人派陈封怀向已是名声鹊起的白石老人求画时,齐白石说出了别人画可以不应,师曾夫人有求必应的心里话。

 

陈衡恪是个孝子,他对父亲和后母十分的孝敬,也是弟妹们学习敬佩的对象。当后母染疾需要照顾的时候,身为长子的他毅然放下北京的工作回修水侍候重病的母亲,令人遗憾的是在后母去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因悲痛和不适应气候而染疾的他也无不遗憾的远离了这个纷乱的世界,远离了他的艺术,远离了他们的家人和朋友。

 

对于陈衡恪的英年早逝(48),中外艺术界无不震惊,梁启超把陈衡恪的不幸逝世称为“中国文化界的大地震”!陈衡恪的早逝让当时的画坛失去了领袖,让未来的中国艺术界失去了一个齐白石级别的大师,众友对其不幸的遭遇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哀伤之情,久未露面的李叔同也参加了陈衡恪的悼念仪式。

 

我一直在想,假如陈衡恪不是英年早逝,假如他再活40年,那陈衡恪会是什么样子,假如陈衡恪取得同齐白石一样的成就,假如他也出现在中国史诗上,我还会都他们有这种感觉吗?

 

在我的心里,或许遗憾和伤悲让我对陈衡恪更崇拜,或许他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折服了我,在我崇拜的大师中,陈衡恪的地位是最特殊也是最要的一个。我不是一个文人,更不会有飞扬的文笔,无法把自己隐藏在内心的那些感觉一一道出,只能简单简略的表达自己一些最强烈的感受。

 

在我亲朋好友中,知道陈衡恪的绝对不会超过五个,我想把我心中的大师分享给他们,也想让他们知道一些他们不了解的人和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