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张漾

标签:
左耳青春杨洋欧豪苏有朋 |
分类: 影视明星 |
《左耳》这部影片点染着青春的气息, 有着电影暗郁的色调,部分情节拍得很唯美。但剧情和人物设定有人说很毁三观,可是就这样一部剧为什么斩获4亿票房呢?
起初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明白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张漾,每个人都想在社会上当那个可以予索予求的人,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可卑与可怜,曲折是他们生存的状态,而最终结局才是他们的天堂。所幸,张漾对女性的认知有了一个曲折的改变,起初对她们的不信任,到最终愿意纵身一跳,仿佛回归母体,找到一份永恒的安宁。
看过一部影片《洛丽塔》,说实话我对男主角是很鄙夷的,为了他童年失败的爱恋他就要毁掉一个少女的青春吗?据说这是部影片的原著小说由美国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所著,作品影响力在欧美都无疑是一部TNT级的;人们对作品是一种猎奇的心理,而作品从最初被禁到最后大热的曲折经历甚至超出作品本身;作者在60岁时方成名,倒是给许多默默无闻的作家一个鼓励。这部小说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人们对于善与恶的交锋有时更需要一种中间状态,那么《左耳》也在企求在正义与邪恶之间找出一个中间状态,让人性有一个可供呼吸的空间。如果作品中都是青春励志的基调,恐怕观众也早看腻了,人们心中宽容的一面,挽救失足少年的心态,拯救自己心灵的迫切心理让作品有一个绝佳的出口。
http://s5/mw690/001h7t0Pzy6URBeTH5We4&690
http://s10/mw690/001h7t0Pzy6URBfaGet69&690
http://s14/mw690/001h7t0Pzy6URBebyKped&690
http://s5/mw690/001h7t0Pzy6URBg6v6Q94&690
其实作品本身如果以批判的基调完全可以是一部主旋律悲剧片,张漾悲惨的经历,周围同学或同情或鄙视的目光,所幸有一位可以两肋插刀的战友,但最终手握幸福的钥匙的人不可能是他,或许可以是许弋,因为他才是传统当中乖乖男的形象,可是作者和导演画风一转,原来最有可能的男主角,圆满结局反而没有给他,也没有让他最终带着外挂来个逆转,而是走向俗套和真实。
其实啊,许弋是张漾另一个替身,人有多好有多坏?他们都是上一代的牺牲品,都产生了对女性的不信任,只不过张漾在儿时起就产生了对母亲的恨,而许弋是在中学时代才有了一些不幸产生对女人的恨。后来,许弋母亲离他而去,家道中落,人情冷暖也让他的青春产生了难已磨灭的裂痕;而张漾似乎认为贫穷和钱才是母亲离开他的真正原因,他对金钱的渴望起初是超过爱情和友情的;只有离开了小镇,来到大城市,他才真正认识到世界很大,有很多值得他所珍惜的东西。张漾后来得到了小耳朵,不知道是不是他的世界真的变得广阔了,有了可以安放的空间。
小耳朵对许弋的喜爱是每个青春期的少女都有可能做的一个美梦,长相帅气,笑容温柔,学业又好,这样的美少年太像一部童话了。可是每个少女都会把梦安放在现实之上,祈求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所以后来在上海,小耳朵是在继续自己的梦,直到梦破灭,她才回到小镇,来到酒吧黎巴拉曾经唱歌的地方,希望能在她那里找到答案。我想这也是她有一次在许弋房间里有一丝丝抗拒的原因,其实不是许弋变坏了,而是她对爱情产生了怀疑,对童话的不真实有了认识。
最后在小镇滨海的弯道上,张漾为救人纵身一跃,让她再一次体验到失去自己相亲相爱的人的可怕,她怕张漾像黎巴拉一样离她而去,其实相爱容易,平安幸福才最难。
《左耳》整个作品艺术特色暂不评论,整部影片看过后,给人的感觉是珍惜;珍惜眼前人,平安就好,珍惜自己的青春时光,珍惜朋友、亲人,小耳朵的表哥最后送给她一部手机坦露心声,也许她的表哥在她的青春时光才是最值得珍重的一个人,虽然不是最爱的,但是亲如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