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20日,电影《甲方乙方》上映。2007年12月20日,曾经导演《甲方乙方》的冯小刚拿出战争片《集结号》。十年前人们很难想像,两个男人往那儿携手一站,竟然可以改变全体中国人的观影习惯、语言习惯甚至审美习惯。过去这10年,是中国贺岁电影的10年;而两部电影上映时间的巧合,是意味着冯小刚自我尝试的轮回呢,还是第二个10年的颠覆开端呢?

1997 《甲方乙方》
“打死我也不说!”——1997年底上映的电影《甲方乙方》取得3600万的票房,但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意义是让人记住了一个名字:冯小刚。一位资深电影评论人指出:“《甲方乙方》的最大贡献不在于票房,而是它从投资开始,就是完全按照商业模式进行运作。”

1998 《不见不散》
“啊,我又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有位教授形容这部影片是“话语英雄的聚会”,他说:“《不见不散》是一部有文化的影片。

1999 《没完没了》
“OK!OK!OK!”——相信看过《没完没了》的观众都不会忘记这个念台词的人,傅彪。冯小刚说这部电影是应邀“生憋”出来的,拍完《没完没了》,他和葛优都不想拍了。但相比其他已经蜂拥而至的模仿者,《没完没了》的“相声化”却更彻底有趣。

2000 《幸福时光》
(本年度缺经典台词)—— 对于贺岁电影来说,2000年是平淡的一年。即便是张艺谋出马,即便是赵本山出演,《幸福时光》也只不过拿到500多万的票房成绩,可谓惨淡,也没有留下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

2001 《大腕》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大腕》是冯小刚使用调侃讽刺最为“狠毒”的一次。在结构上《大腕》既摆脱了《甲方乙方》的“小品式”,又没有重复《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的“小人物+温情故事式”。这部影片显然是冯小刚向商业大片迈出的那么一小步。

2002 《英雄》
“我悟到了……”——由于冯小刚的缺席,2002年的风头全数被另一种形态的电影抢尽。正如《甲方乙方》对于贺岁喜剧的意义一样,《英雄》对于内地古装大片的开拓性毋庸置疑。

2003 《手机》
“做人要厚道。”——《手机》对于冯小刚来说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故事开始变得悲情。《手机》因为其题材的贴近性而引发了一场蔓及整个社会的大讨论,片中的酸甜苦辣,引得很多人在笑过之后发出一声叹息。

2004 《天下无贼》
“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在《天下无贼》里,冯小刚用上两位港台地区大腕,并非常伟大地发现了“傻根”。在这部作品中,冯小刚基本上删除了“群口相声”而增加了“人文关怀”,甚至使用了催泪弹。

2005 《无极》
“跟着你,有肉吃。”——《无极》出现的意义有两种,一是将《英雄》以来的国产大片推向“大而无当”的极致;二是引发了全民恶搞的狂欢高潮。

2006 《满城尽带黄金甲》
“朕不给,你不能抢。”——《满城尽带黄金甲》,有人诟病,有人吹捧。人们对于大片的态度似乎越来越放肆了。这部电影的任何一部分都构成了话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