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原一个真实的哈工大!(想了解哈工大的一定要来看!)

(2009-07-29 09:52:35)
标签:

校园

    作为哈工大的土著,也许也是目前连续在校时间最长的哈工大学子,在毕业之前有很多
感慨,这里我不想去比较什么,希望从我的经历中能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哈工大,并且澄

清一些误解!

    问题一:哈工大近年来的处境?
    我是1998年来到哈工大,10年间可以说我所看到的最大变革就是两任校长治校方针的巨
大转变。最明显的不同:杨士勤是比较积极主张科技产业化,并且比较注重学校的基础设施
建设;王树国则主张科研成果为先,净化学术风气。当然行政管理的有什么问题我就没什么
发言权了。
    随着扩招和地域经济政策的变化,不得不承认,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纵向比较平均水平
确实在下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才的流失也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大问题,曾经给我上过
课以及跟随过的的好多老师现在都来到了北京各高校,比如北大的戴亚菲、北工大蒋宗礼、
北邮的方校长等等,特别是90年代后期这种失血性流动在加剧。
    最近两年情况有所改善,主要是老师的待遇上去了,特别是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停止扩
招,并且在缩减规模,计算机北本科生由大扩招时期的15个班缩减为9个班,我入学时是7个
班(三者都包含实验学院本说连读的一个班)。硕士生与本科生的比例逐年增大,博士生数
量相对稳定,甚至有所下降。
    科研上近两年所公布的成果可以说总体上还是平衡发展的,特别是材料学院、航天学院
、能源学院,个别学科甚至有了飞跃性的进步,计算机学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军用领域,这
里就不便详述。
    在重点学科的建设上依然稳定发展,这个大家可以参考各项公布的结果,比价差的是文
科建设发展非常缓慢,可以说有些惨不忍睹,另外由于没有医科,所以还是定位于国内一流
工科院校。其实我觉得单就工科而言,除了清华是超一流工科学校,北航、西交、上交、国

防科大也都应当算一流,各有优势,各具特色。

    问题二:哈工大的生源是不是比兄弟院校都差?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从录取分数上来看,就如同北京、上海高考分数低学生质量旧低么
?恰好我在招办参加了两年的招生录取工作,这里面有历史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还有就是
政策问题。
    从我个人而言,我高考是二志愿来到哈工大的,往事不堪回首,高中三年的境况和全市
的模拟考试成绩来看,这个二志愿都应当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备选,然而小概率事件还是发生
了。当时internet刚起步,98年就能从网上获得信息的人没几个,对哈工大的认识可以说几
乎为零,只是听高两级的学长那里偶然听来的,并且通过一个哈尔滨的远房亲戚打听了一下
,这一点太重要了,不然真有可能报了哈工程。单从当时的宣传材料来看,两校不相上下,
哈工程甚至还有一些很吸引眼球的东西。
    正因为普遍的这种闭塞,我们班的大多数选择了北京和老家大连两地,还有小部分在沈
阳。98年传统高考命题的最后一年,因此变数也很大,600多分一表没录取的人很多,我有
两个同学600多分却都落榜了当时二表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并
且还有了进实验学院的机会。
    这里有一个不太好理解的问题,就是这么说来哈工大录取分数一直就比较低岂不是意味
着生源一直差?有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哈工大经常在某些南方省份投档不足,经常需
要档案调剂,我参加的第二年山西就出现这种情况,大量的电话打来询问能否没报哈工大的
调档,后来也都择优收了,而以前不是每个省的招办都有这种政策的,因此在某省分数低必
不以为整体低,而可能是最后录了几个低分的,我第一年后来翻查了在湖南、广东所有考生
的录取结果,倒数的两个人比倒数第三个低20分,原因很简单,投档太少,110%调档,指标
不能空着。
    还有一个人为的因素,就是学校里来不重视招生宣传,每年派往各地的人都很少,98年

很多学校都来我们高中,哈工大就没有来。还有一个令人比较气愤地原因,就是某兄弟院校
常年在南方招生宣传时,将自己说成是哈工大,而把我们说成是哈工业,误导信息不灵的考
生,我有个师弟当初就是这么报错了学校,后来考研考过来的。两外就是很多人也不清楚两
校的来龙去脉目前的状况,前年我一个朋友是此校的博士生毕业去了天津大学,对方很痛快
地接收了,直到他上班负责人才发现弄错学校了。这里我不是偏低他们学校的学生,只是不
认同其一贯的宣传手法。
    还有其他学校在个别省份都有大小年的情况,从我上大学开始,复旦、浙大都在辽宁省
出现过大变动,有过一本线持平招生的情况。哈工大现在在南方一些省的大小年情况还是很
明显,而在北方已经比较稳定,在辽宁从02年后已经成为热门学校,不然我当初能不能进来
都两说。
    综上所述,从总体来看,哈工大录取分数较同类学校是要低一些的,但从02年后开始有
所好转,感谢Internet,感谢扩招。

    问题三:考哈工大有哪些优势?
    1。专业优势
    哈工大的通信、计算机、材料、机电等学院还是在国内很有竞争力的,就如大家所说,
如果你没有把握考上清华北大,能进入其他重点高校,来哈工大有很大余地选择你所喜欢的
专业或者热门专业。我也承认专业好不见的学生个体都强,但是在这种氛围下总能有所促进
吧,资源优势也很明显。哈工大很多专业还是颇有吸引力的,排名我就不列出来,简单列举
拳头专业: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焊接、通信工程、计算机、复合材料、航天力学、环境
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弱势专业:应用数学、物理、法学、传播学、管理学院多数专业

    此外,很多省份都有二志愿预留名额,通常比录取线高40分左右。高分有机会进实验学
院,也就是直接保研,每年的政策不太一样,有时候直接录取,有时候是高分统一再考一次
。实验学院授课内容与所在专业不全相同,特别基础课难度要大一些,合格后三年后回本专
业,不合格取消保研资格。
    2。专业无级差
    所报专业录取无级差,而且通常服从调剂不会相差太远。二志愿考生选专业时不降分。
黑龙江本省不到1/3,大约在900-1000人,而其省内录取分数很高。
    3。性价比高
    前面很多人都说了,不光是分数性价比高,学费\生活费道德性价比也很高,和北京的
高校比学费简直太低了。

    问题四:哈工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关于就业,我想我看了这么多年的毕业生情况总该有点发言权了吧。首先所谓航天系统
优势主要是指科研院所,的确招的不少,但也是考核很严格,并且硕士生还要看本科学校。
其实多数人还是不太想去航天系统的,而且找工作我不觉得有什么难度和不便,绝大多数知
名企业都会来招聘,留在哈尔滨就业的其实并不多,主要是本省的以及由于个人原因需要留
在哈尔滨的。留校现在比较难了,不但得是博士生,还要看各个专业的情况,和其他学校差
不多,海龟档案一大堆。
    去企业主要是北京、上海、深圳、南京、苏州、无锡、青岛、大连,这些正是占了很大
比例,至于京沪两地的户口问题也没什么可说的,外的的学生都一样。
    我知
道京沪两地在找工作上的确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但这仅仅是因为某些相关条件造成的,而对
大多数单位来讲哈工大并没有什么劣势。我在航天五院某所曾经短期“工作”过一段,属合
作形式,来了两个硕士过去,所在部门的确北航的学生很多,哈工大的也有几个,赶上他们
召三月份的硕士,又来了三个北航的(哈工大本部两年,深圳研究院有部分是两年半),合
作了一段时间,感觉两校的学生专业技能都很不错,动手能力也都挺强,接触到是通信、计
算机和微电子专业的。私下了结了一下,北航的地缘优势的确明显,他们有很多硕士生毕业
设计的时候能就地去实习,这一点哈工大除非有合作项目否则确实少一些,不过集中招聘的
时候应该还是可以的,去年我们实验室又去了两个。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的确是拿中兴、华为
兜底。
    哈工大的毕业生在北京、深圳的的口碑是很好的,上海由于没去过时听人说的,至少我
们实验室去上海的挺多,目前都算混得很不错了。哈工大的校训真是不白给,但是也有缺点
,就是有些刻意强化了吃苦耐劳,所以毕业生普遍多“技工”,从政成功的的确少了些。

    问题五:哈尔滨的生活条件如何?
    这个问题只有哈尔滨人和象我这种待了近10年的人才能说得更准确些了。
    我家在大连,在北京前后待过一年吧,上海早些年待过半年,天津一个多月,长春两个
多月。横向比较一下,哈尔滨生活的性价比应当最高的,长春虽然旗鼓相当,但是从人文环
境来说不如哈尔滨开放。
    如果不是一年多来的物价飞涨,哈尔滨的生活是很惬意的,硕士272(现在是300多吧)
博士572(现在是700多)的补助比较轻松,我现在每月在食堂吃饭大约200多,其他200左右
,平均来说目前多数学生生活费500还是还以应付的。哈工大的食堂曾号称全国最好的,也
的确是,但现在随着物价飞涨、后勤管理调整,现在已经难言最佳,但比北京还是要好很多

    哈尔滨虽然是地处中国最北方的大城市,但领导时尚潮流绝对是全国前列,哈尔滨的时
装尤其是百姓的绝对超前,有一种说法哈尔滨地下(服装集散地)的衣服山东、天津要一年
后才流行,去天津看过之后原来是真的。所以说哈尔滨美女多其实也占了时尚的光。另外哈
尔滨的服装很便宜,这一点连我这个来自服装城的也不得不服,我妈来过之后就不再让我在
大连买衣服了。
    哈尔滨的餐饮也很发达,物美价廉,前两天我还在版上详细讨论过,就不再多少了,将
我这样主要靠补助(国家补助+实验室补助)为经济来源的经常去腐败肚子也不觉得困难。
    出则车现在有了附加费是9元起,4公里,而其实在哈尔滨你去任何地方,几乎都在18元
内,除非去平房区,这一点可比大多数大城市省多了。
    还有一点,在哈尔滨哈工大的学生找个轻松的兼职是很容易的,别想歪了,一般本科生
可以很容易找个家教的差事,每周4个小时(不含艺术类,那是天价)就可以保证基本不向
家里要生活费,研究生如果还有这个精力有可能翻倍。硕士博士找个校外的兼职也不难,而
且不累,我在东方学院教过一年,每周去一次,1000左右吧,其他辅导类、函授类的可能还
要多一些。

    问题六:哈工大的学生出国难么?
    这个问题我不是很热心,不过我有很多同学在北美,欧洲那些就没啥说了,法国、德国
、英国基本没多大难度。我觉得北美很多高校对哈工大还是很认可的,计算机专业关系比较
密切的是CMU、普渡、休斯敦(计算机体系结构)等,前天还和普渡的一个来访的教授打球
来着。如果你的托福还过得去,本科成绩也还可以,只要稍有点运气还是不难的。


    问题七:哈工大的学生管理和校园文化怎么样?
    总体上来说还是很严格的,不过基本还靠自觉,每个专业一个年级设一个导员,实验学
院没有导员。女生公寓、男生本科寝室是禁地。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寝室还是定点熄灯。
    二校区的生活条件要比一校区好一些,本科生4人寝室;一校区本科大多数8人寝,硕士
有2、3、6人寝、博士2、3人寝。
    社团也比较多,但不似北京高校那么活跃,可能人文气息稍差一些。自习室、图书馆曾
经疯狂拥挤,现在正心楼盖好了,问及基本缓解了。校内的电影院很便宜,现在新片5-10元
,就片2-3元。食堂共11个,大不如前了。看电视是个大问题,一般公寓1-2个电视厅,限时
播放,遇到世界杯、奥运会也很少后半夜开放。
    在学习上都学生要求很严,对挂科、作弊的处理近乎无情,呵呵,要有点心理准备。
    本科生上网不是很方便,网通的网,不能访问校内资源,当然现在很多人也不太在意了
。研究生寝室是教育网的。

    问题八:哈工大有几个校区?威海校区是怎么回事?
    哈工大四个校区:一校区、二校区、土木楼、威海校区,前三个在哈尔滨,别无分号(
哈工大华德学院是高职)。
    哈工大历史上几经变革,有兴趣可以看看校史,南迁时在四川、江苏都留下点人马,不
过现在都没有关系了,最后分离的是燕山大学。2000年哈工大和原属于哈工大的哈建工重新
合并,二校区、土木楼原属于哈建工。哈建工原来的建筑学、土木工程、市政工程在国内都
很强,院士也有不少。
    土木楼只有一个四合院式的楼群,目前属于建筑学院和成教学院,理一校区不到5分钟
路程;二校区包括市政学院、土木学院、交通学院和所有的大一新生(基础学部),比一校
区大,距离龙塔很近。
    一校区建于1920年,近10年变化也很大,我粗略计算一下,有近一半的建筑是我入学后
建的。但校区很小,大约只有110公顷左右,很少有人骑自行车,主要是为了出门上街和区
科技园(原哈尔滨动物园,哈工大部分研究所所在地)用的,校内最远对角线距离大约需步
行10分钟。
    威海校区建于1994年(也可能是1995),当时威海为了地级市的某些指标与哈工大合作
建校,最初只有专科,后来逐步发展壮大,拥有和哈尔滨几乎所有相同的专业设置,并且实
力强大的汽车工程学院整体搬迁到了威海。校区很漂亮,在海边,威海读本科的同学过来后
都很怀念(除了买衣服)。威海校区的毕业生证书与主校区完全一样!这一点必须呈请,今天
版上有人信誓旦旦的造谣。正因为一样,所以才叫校区而不是分校。
    目前威海校区是独立招生,计划也是单独的,分数要稍低一些。但威海校区保研和主校
区是一样的,大多数都是保送主校区。

    问题九:哈工大mm漂亮?
    这个问题八卦一下。坦白的说,我入学时真的是7:1,我们班是正无穷。感谢教育部,
随着扩招,目前校内比例改善不少,特别是硕士生比例明显增大,有2:1的趋势。
    至于是否pp?就要仁者见仁了?如果某些人非要说美到天上去了,那么我很同情你的生
活环境。这里我不是说本校女生不好,只不过但从外表来说从国人的一般审美观来说应当是
符合一般工科院校的特征。当然哈工大女生一般都很有内秀,基数大了,美女自然出现的概
率也大了——现在的学弟们有福气了。
    哈尔滨有两座著名的美女学府,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好到什么程度,我去过
北师大、北大、北外,在校内溜达半天,我真的以为北京的同学们是在造谣,要么就是我的
审美观有严重偏差。黑大(男女比例1:3)的女生普遍时尚、哈师大由于基数太大(男女比
例1:8)自然不落下风。关于找mm,哈工大的学生们还是比较内敛,毕业还没谈过恋爱的遍
地都是,外校的mm青睐不假,但还是很多人没这精力不是,再加上本校的mm仗着先天优势眼
睛都长在天上。

    问题十:哈尔滨人口音难听?
    这本来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也是特快的万年坑,不过还是要澄清一下。说哈尔滨人说
话都是东北味难听的人普遍范了两个错误:一、没听过哈尔滨人说话就乱评论;二、对东北
话的定义务完全错误。
    说先来说说东北口音。为什么叫口音不叫方言?就是因为东北绝大多数地方语音接近,
但语调和俚语出入大。最难懂的就是辽南的大连、丹东、营口一带和吉林西部某些地方,前
者主要来源于山东方言,后者则有些是内蒙方言(我完全听不懂)。很多人天天挂在嘴边的
东北话通常指沈阳、铁岭、锦州和吉林四平一带的口音,想不到这点地方就代表了全东北?
地方工作者真是功德无量呀。
    在说说黑龙江省,绥化以北、佳木斯一带、牡丹江东南部都有明显的地域口音,但和辽
宁、近邻的完全不同,佳木斯主要是平卷舌混淆,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沿线的普通话非常
标准,绝大多数人没有明显的口音特征。如果你们说我作为生活在东北的人受影响,那我可
以说我本人的普通话水平是一级乙,另外本身曾是大连方言。
    再说说哈尔滨的情况。刚来的时候,别人问我哪里人,我数大连人,都说怎么没有海蛎
子味,让我说两句;后来郁闷了,就说是辽宁人,这下更热闹了,都凑过来让我学学赵本山
,在哈尔滨甚至多数黑龙江人看来,沈阳、铁岭口音太搞笑了,而且不是很好听。在哈尔滨
社会上曾有一段时间听说是辽宁人,介绍对象都不愿意,嫌说话难听。其实不光如此,很多
黑龙江的女生都不大喜欢外省的男生,不喜欢有口音的,对身高也比较挑剔。哈尔滨的mm对
车子、房子没有京沪两地那么敏感,但对上面这两条却很在意。还好,我在高中全班最矮的
,来到这里混上中上等了,呵呵。
    顺便说一句,那些成天光顾色情场所的兄弟们别总以为黑龙江小姐多都南下,其实哈尔
滨也是南方小姐多一样的道理。
    90%的哈尔滨本地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平时也只是有一些俚语
。别忘了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外来人口也是很多的。所以说哈尔滨人的东北味难听,真是比
赵本山还大的笑话。

转载自共享天下考研论坛 原始地址: http://www.kaoyansky.cn/viewthread.php?tid=549871&fromuid=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