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年03月26日《国家电网报》发表散文一篇

(2021-03-26 20:03:58)
标签:

文化

历史

情感

分类: 发表动态
http://211.160.252.154/pic/202103/26/5d59bc73-7e10-48c4-a3c1-f948f5b9b6f1.jpg.1
第8版:亮创作

记忆中的箍桶匠

 

余春明

  傍晚,沐浴着夕阳的余晖,我漫步于赣江市民公园。这里有一组民俗雕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人在此拍照留念,有人在向年轻人和小孩介绍,我也驻足其中,在题为《打箍》的雕塑前仔细观赏起来。看着看着,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遥远的岁月。

  在家乡,打箍者被称为箍桶匠。箍桶匠是木匠的一种,木匠的“活”分为小木(做家具)、大木(建房和做寿材)、圆木和犁耙木。比起其他几类,圆木更有技术含量,具体表现就在于水桶、脚盆和脸盆等要装的是水,基本要求就是不能漏水,这是其他木匠办不到的。

  箍桶匠用的工具与其他木匠大致相同,锯、斧、刨、凿、钻是基本工具,只是在构造上有细微的差别。斧头是一样的,锯则是锯条狭仄、锯齿细密的“搜锯”。刨也不是那种刨床的大刨子,而是适用于弧形板面的短刨,刨子底部是弧形的,外加几件打箍的錾子。相比其他木匠,箍桶匠用钻的频率要高得多。板与板之间的连接靠的不是榫头,而是以钻眼相连的竹签。所以,箍桶匠上工很轻松,不像其他木匠一根五尺长的木尺做扁担,后面是沉重的工具箱,前面是大小好几把锯及别在锯绳上的斧头,沉沉的。

  箍桶匠选择木料很讲究,非河杉不用。河杉是在水中长期浸泡的杉树,直接从山上砍来的杉树(山杉)即使干透了也不行,更不用说其他杂木了。河杉纹理粗疏,不会因热胀冷缩而变形缩缝。木桶一缩缝就会漏水,一发胀则可能会爆箍,都是圆木的大忌。河杉还有个优点,就是防虫蛀、耐腐蚀,这也是其他木料不能比的。

  圆木离不开河竹(在水中长期浸泡的毛竹)做竹栓。河竹坚韧,防虫蛀。每片木板之间全靠竹栓衔接,才使得桶状器皿浑然一体。竹栓穿插在两块板边沿用钻打好的小眼里,从外面看不出丝毫痕迹。所以请箍桶匠进门,除了要准备足够的河杉外,一定量的河竹篼(底部的更韧)也不可少。你还别说,古人造这个“箍”字就是竹字头,离开了竹子就不成其为“箍桶匠”了。如果不是用来盛水,而是装谷物,桶外面那道箍就是竹篾编的,同样相当牢固。

  箍桶匠的技术主要体现在桶状物体板块之间的连接上。组成木桶的板与板的交接面不像平面相接那样平整,而是外围与内围有一定的差异,这样组成圆柱体或漏斗体才会缝隙严密,不会漏水。而外围与内围的差异是有一定比例的,这应该就是箍桶匠的看家本领,是秘不外传的。

  与水长期接触的桶状器皿还要在外面打两道铁箍,一道在器皿中间部位,一道在底部。铁箍有两种:一种简单,用两股粗铁丝扭制而成;一种较复杂,要到铁匠铺打制。后者坚固耐用,而前者若干年后会生锈腐烂,需重新加箍。

  桶或盆打好箍才算完工,但有一道重要的工序需东家自己完成,那就是刷桐油。桐油一般要刷两三次,尤其是底部和桶壁的接头处更要用桐油浸渍。刷好桐油的木桶表面光滑,颜色金黄,耐水浸,防虫蛀,经久耐用。

  家乡有规矩,女儿出嫁,娘家要有嫁妆。早年间,再穷的人家嫁女儿也少不了脸盆、脚盆、提水桶之类。那时没有搪瓷盆和塑料盆,脸盆和水桶也是木制的,我奶奶出嫁时的嫁妆中就有,木脸盆用了整整三代人。后来脸盆都是买来的搪瓷品,而大小脚盆还是木制的。我妻子出嫁时陪嫁的两个脚盆一直用到二十多年前,直到全家迁往县城才没用。

  如今塑料盆、桶种类繁多,再也不需木桶木盆了,箍桶匠也彻底离开了人们的视线。想不到在这繁华的都市还能见到以其为原型创作的雕塑,播放器里“打箍啊”的声音在我耳旁回荡,感觉是那么亲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