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入
字幕:金乡县李润根雕工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汇报片
画面:
—风景。
—金乡独特的风景
—鲁西南纪念碑。
解说:各位领导、专家。
对艺术而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民族的艺术瑰宝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丰富了世界文化的艺术宝库。
画面:
博物馆藏品或者图片。
伴随着解说出现字幕:湖北荆州:“辟邪”。唐宋的笔筒,竹雕“如意”。
解说: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中,有许多种类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根雕艺术就是其中的一个文化艺术门类,如在湖北荆州出土的一件战国的根雕制品“辟邪”是较早发现的实物,中国历代都有根雕制品用于家具等饰物如唐宋时期的根雕笔筒和根雕家具,齐高祖赠隐士的竹根雕“如意”等。现多被国家和个人作为收藏品收藏。
画面:
根雕展览场面
根雕之乡交易场面
泰安奇石根雕展横幅
解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根雕艺术的发展蓬蓬勃勃,从事根雕艺术的队伍不断增加,如吉林的松花湖浪木的雕刻爱好者有三万之多。而且国际性的展览活动也越来越多,这无疑为根雕艺术的发展注射了兴奋剂。
字幕:一、李润根雕工艺概述
画面:
金乡县风景
李润摆弄盆景
李润作品的《鹿》等
解说:李润根雕艺术之花适根雕事业的春意昂然之机,在金乡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成为金乡文化艺术的一枝奇皅。
1985年,李润自幼喜爱绘画音乐,在一次摆弄盆景时,偶然发现了枯死的盆景树桩象某种动物的形象,在好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取出盆景树桩,制作了个根雕作品《鹿》,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根雕,也从此与根雕结下不解之缘。并不懈坚持长达20余年的根雕创作研究。
画面:
—李润跋山涉水、
—李润反复观察树根。
—李润在查阅资料、学习
—李润制作根雕
—展览图片
—奖状
—杂志、报纸
—收藏证
—电视台录像资料
解说:李润最初的作品,根据原始的树形状,进行简单的雕刻,为了获取珍贵的树桩,他总是不辞劳苦,业余时间总是泡在山沟里寻根问木,但常常是空手而归,偶有所获,便欣喜若狂,爱不释手。同时,他参加各种展览主,观摩学习,并麻风了《美术》《雕刻》《中国花木盆景》等杂志,丰富自己的艺术营养,经过学习,他意识到了“根艺不可雕”的错误理念,大胆尝试,在树桩的适当部位,施以局部雕刻,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他的作品也有质的飞跃,梅花香自苦寒来,李润的根艺作品不断问世,1991年,第三届“中国根艺优秀作品展”他的根艺《木鱼石》获得了刘开渠根艺奖,1995年,第二届全国名字邀请展,他的根雕《大风歌》获一等奖,2002年首届中国泰山国际奇石展览会上,他的根雕《满江红》获得了金奖。
李润根雕作品的问世过程,也是的艺术水平提高的过程,他在熟练地掌握高超的根雕工艺同时,他不断吸取传统的艺术营养,结合绘画技巧、发扬雕刻的长处,大胆创新根艺人物的雕刻,总结出了一套人物根雕工艺雕刻法,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李润也获得了殊荣,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他先后成为中国民间家协会根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昆明根雕大展,他被聘为评委,《花木盆景》杂志的优秀作者,济宁市民间艺术家。金乡县文化馆收藏他的作品三件,并载入县志。他的作品先后被美国、丹麦、法国、日本和一些华侨及友好人士收藏。他创作的根雕艺术文章先后被《中国花卉盆景》《花木盆景》《济宁日报》发表,山东电视台对其根雕工艺进行了专题报道。
李润根雕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他的根雕艺术之花,花飘四海,情系五洲,根植于金乡大地,汲取中华民族艺术的乳汁,盛开在世界民族艺术之林。
字幕:二、李润根雕艺术的价值
画面:李润制作根雕
字幕:一、独特的雕刻工艺不可重复性。
解说:李润根雕工艺制作程序复杂,在选材、雕琢、打磨、配座等工序方面,都含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每件作品的工艺都不尽相同,完全根据材料和材质进行人物命题,再施以雕琢。每件作品都各具特点。
字幕:二、李润根雕独特的艺术风格。
解说:李润总结的人物根雕工艺雕刻法能够反映出根雕艺术的精髓。李润根雕选题内容丰富,材质繁杂,品种繁多,在发展、完善传统民间艺术的同时,仍然保持“虽经雕琢、不失自然”美感,并且尽力发挥材质的优点,“人补天足、天借人之灵”的雕刻技术,强化人物性格,把根雕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字幕:三、李润根雕具有独特的艺术性。
解说:李润根雕颇具美术、绘画、雕刻、音乐等艺术种类的审美原则,且又有得自然天成的情趣,融会了“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成为一种生机蓬勃的绿色民间艺术,根雕工艺具有极在的发展空间。
字幕:四、李润根雕工艺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解说:李润根雕通过参加各种展览,李润把根雕艺术推向了社会,在海内个极高的声誉,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让更多的爱好者所了解、欣赏,具有广泛的普及性,为根雕工艺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