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羌文化走廊上的一座古镇——薛城古镇

(2016-04-25 10:24:59)
标签:

孟屯河谷

五屯四土

旅游

分类: 藏羌文化

藏羌文化走廊上的一座古镇——薛城古镇

      巍巍雪陇山,滔滔杂谷脑河。山的坚韧,水的灵性哺育着薛城这块神奇的土地。这里交通便捷(317国道),风光旖旎(薛城十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筹边楼),民风民俗纯朴浓郁(老街)。这里生机勃勃,这里潜力无限,这就是藏羌文化走廊上的一座古镇——薛城。
     几千年来春夏秋冬交替和风雨沧桑演变,如今仍然能够在古镇的一水一院一砖一石中,领略到岁月浩渺和沧海桑田。

http://s8/mw690/001h56qvgy71btSFrzpb7&690

在这里,历史上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经典的千古绝句。
在这里,各族人的辛勤耕耘,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民族文化。
在这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无数神奇的山水美景。

   走进薛城镇,古色古味的建筑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街道两旁仿唐式风格的民居、商铺和往来不绝的人群渐渐呈现。沿着有展示古镇发展历程的浮雕墙的茶马驿道,老街风景即刻映入眼帘。挂满红灯笼的仿古明清式木楼、溪水潺潺流过的青石板古街、古朴雄伟的唐代筹边楼和清代宁江门……一幅如画长卷迎面展开。筹边楼上,凭栏远眺,青山如黛,景色如画,清风拂面,一种怀远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薛城是文化古镇,2000多年的风雨岁月,记载着薛城的苍桑巨变。筹边楼是唐代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为加强武备、激励士气、筹措边事、重守边防而建。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在这里留下了“登筹边楼”的千古绝唱。

http://s1/mw690/001h56qvgy71btTmR2Me0&690  
“凭凌云鸟入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曾如此风云际会的军事重镇,却并非荒凉朔漠,而是一派迷人的景色,今天的薛城古镇已经没有了战乱的纷扰,它依然挺立在蓝天白云之下,安静的躺在碧水青山之中,在斜阳的照耀下,筹边楼若隐若现的泛着金光。走进薛城,满目的古建筑,高远的群山,蔚蓝的天穹。历史文化、红军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藏羌汉民族融合的独特文化,在这个古镇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http://www.517ab.com

 

薛城这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古镇,自古就有十景之说,人们一来到古镇,就会被这十景所震撼,被这古镇上的每一个景点所吸引。薛城十景其一熊耳秋风。熊耳山在薛城镇西北,在欢喜村观看山体形似熊头,顶部双峰如同熊的双耳,直插蓝天。
     

《保县志》记载“山形如熊耳,秋风暮然而来,素有爽意”。
    因其所处位置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四山之间,杂谷脑河和孟屯河谷相汇处的河心头,时有龙卷风出现,再加上秋风过后,冬季临近,山顶红叶铺盖,增加了熊耳的美丽景色,文人以此为景有其深意。
  

一年四季吹过熊耳的河风,也造就了薛城十景中的石门遗响。在古镇对面的孟屯河谷口,向北行至五里地的转经楼大河边上,有一巨形岩石,悬崖如刀削,形如门扇,由于河风和河水的响声交汇在一起碰上岩壁,时可听见一扇大门时起时闭的响声,故有“

石门”的传说,但从未有人看见门开门闭,但确实能听到响声,故有石门遗响的典故,在此观其景听其声,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http://s12/mw690/001h56qvgy71btOSQVtcb&690

在感受到了风的威力之后,站在薛城古镇的任何一处,便可以看到山的神奇,经过千年风雨洗礼之后的薛城,山峰上的岩石也有了不一样的形状。薛城十景中的狮头望月,就是在经过风雨洗礼之后,形成的一道自然景观,在薛城北面笔架山以西,横岩巨石,确似狮头,以其夜月取景,形成月照如洗。在月出月落时,轨迹时有变化。“狮头”所处位置正好可以全程观望月出月落。而狮头山从城内观看,狮头映在蓝天之中,分外清晰。故有“狮头望月”之说。“狮头山”所处位置正好可以全程观望月出月落。而狮头山从城内观看,雄健的狮头映在澄空蓝天之中,分外迷人。http://www.517ab.com
  

几度风雨,千变万化的岩石,形成了薛城十景之封侯挂印。在熊耳山绝壁的半岩之中,能看见一方型巨石,倒挂于绝壁之上。其形方正,尤如一颗巨大方印悬挂半空。   

除了这两种自然岩石景观之外,薛城还有一座神奇的山峰,格外的壮观,那便是笔架山,说起笔架上就要谈到薛城十景中的另一景笔架献奇,笔架山三峰矗立直插蓝天,因其形如古时读书人使用之笔架而得名。笔架山西麓处于河谷出口处,河风遇熊耳山阻挡而反流。每当笔架山顶峰有云霾时,就会出现云霾绕山峰而漫游,使山峰时隐时现,在峰后小峡谷形成云海的壮丽奇观。加上笔架山西麓山脚有两股清泉涌出,当地人称“神水”,

一条清澈的溪水不分昼夜地从笔架西麓山潺潺流下,滋养着薛城古镇里的每一个人,从古至今薛城人最喜以此水泡茶,因其别有风味,相传此水有清心润肺、舒肝和胃之功效。当地人认为这也是笔架山的神奇,而且至今无人找到源头。无论任何时候两股清泉都清澈如镜,口味不变,流量不减,被当地人奉为天赐神泉。

http://s6/mw690/001h56qvgy71btSYimVf5&690
   笔架山

薛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仅有圣山神泉,这里还有见证着历史兴衰的沱水,薛城十景中的沱水东流就是薛城十景中的又一壮观景象。滚滚东流的沱水,见证了无数历史故事的兴衰演替,沧海桑田。虽水向东流不成一景,但沿河的葱绿景象使河水时隐时现,充满了诗情画意,站在桥上,苍茫的感觉,壮美的景色让人,感慨万千。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唯有汹涌澎湃的沱水“悠然东逝,人春如缘腻然”,带着欢乐和悲伤,带着人生多舛的命运,带着理想和梦想,带着沉甸甸的历史岁月……义无反顾地向东流去。
    
薛城除了经过千年洗礼的自然景观现象和见证着无数历史的滚滚沱水外,还有一个惊奇的传说,那就是薛城十景中的陇山古雪。陇山,当地人称“雪龙包”。四季积雪,从不融化。“陇山古雪”山上的积雪不知有多少年了,也许是千年、又或许是万年。但是雪山如银映在蓝天之下,瑰丽神秀、相传“陇山是座水晶石山,阳光下分外刺眼,山脚遍布水晶石,远处观看,银光闪闪映入蓝天……”陇山古雪的传说或许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它的壮观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如今站在薛城,远远望去,黑白之间,仍然屹立在天边的陇山古雪,会让人顿然心灵纯净许多。
   
一座山,一条河,都因为独特,才被记忆。当然薛城除了山水,还有它独有的美,作为薛城十景的箭山晚照,是薛城古镇又一奇特的自然景观。箭山作为一个羌族聚居的山寨,坐落在薛城的东山坡上,当西方的落日余晖照在箭山时,各户炊烟袅袅升起。因夕阳照射光的作用而使村寨隐现在彩霞之中,加上高山此时有云霾,天际间便出现彩霞,整个羌寨恰好隐现在五彩缤纷的美景之中,绚丽的晚照,映红了秀美的羌山,汇成了一道自然美景,给人一种从容的天然画卷。
   
如果此时的美景,还没让你一饱眼福,你还可以跨过杂谷脑河,踏上青石梯,来到薛城老街,这里便是薛城十景中的古灯夜明。每逢夜幕降临,天与山隐藏在黑夜之中,这时在薛城镇北面就会有灯光时隐时现,历经千年此景仍可以看见,所以就出了“古灯夜明”之典故。
   
傍晚时分,来到薛城古镇的街道,街道两边的门口,都挂着一盏盏红红的灯笼,排成长长的一排,蜿蜒而去,煞是好看,古镇街道在灯笼的掩映下,分外迷人。寻觅薛城十景的最后一景夷关暮笳。薛城老城之西建有筹边楼和关楼,以前驻有守城兵将,每逢夜幕降临,居住在高半山的羌民喜欢闲吹羌笛,羌笛声起,就会唤起守城兵将的思乡之情,每逢晚上就会有这种情景,诗人以声和所处环境作为一景,颇有深意。此景不见景,以声设为景。站在此地,羌管悠悠霜满地之类的诗句将迅速涌现于脑海。
   
依山傍水的薛城古镇,像美玉,似翡翠,炊烟袅袅,绿树相映,田园如织,静静地镶嵌在阿坝大地的东南方向,从远古向今天走来。它的美,是一种复合的魅力。它的民居民俗,名人名作,传说传奇,民风民谣,孕育出风情别致的古镇文化。在这里,你可以见到高原明亮的阳光,洁净的景色。你可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历史的激情。在这里,你可以追忆大唐风韵,去遥想圣世的亭台楼阁。在这里,你可以漫步于石阶树下,感受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世间上的古镇千千万万,有特点的不在少数,但是像薛城这样浸润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绮丽自然风光的古镇,这样的古镇,恐怕只此一座。(转摘自:最后的冉駹)  哈达驿站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