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小猫原创:日本最高速—Ki-83远战揭秘

(2011-07-10 20:38:25)
标签:

军事

分类: 旧日本军事

此贴首发于西西河,后承蒙空军之翼看得起转载


1.纠结的双发远程战斗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陆航和海航先后装备了零战、钟馗、疾风等一批性能优秀的单发螺旋桨战机,但最高速螺旋桨战机的桂冠却被双发的三菱 Ki-83 夺得。作为以消灭或者驱逐敌方战机,获取制空权为目标的战斗机,单发机具有机体轻巧机动灵活的先天优势,不但如此,在造价方面,单发机也明显更为廉价,制造也更为容易。而双发战斗机则显得笨拙,由于价格高昂,数量不足每每陷入双拳难敌四手的尴尬境地。

  在 1930 年代,双发战斗机吞噬预算的特性更显得令人难以忍受,使用数倍于单发机的价格却买不来足够的战斗力,这也不难解释为何双发机在全球经济衰退,各国空军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活的背景下无人问津。

  更糟糕的是,对于双发机而言,天生具有机体复杂,机械故障多的一份娇气,而且想要有效操作双发机,多名飞行员组成的机组是必须的,还不算为了足够水平的维护所要增加的地勤人员,这几份口粮对于裁员不及的空军来说差不多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以上基本就是各国空军在 1930 年至 1940 年不愿接收双发战斗机的原因。虽然不装备,各国空军却都还从有限的资金中挤钱出来搞双发战斗机的开发设计。看似矛盾的行为之下,却隐含着空军的怨念和无奈。

  首先是基于追求高速,虽然迎风面积较大,但是考虑到能够装备第二台发动机,而不至于达到单发机的两倍质量和迎风面积,双发机还是更容易实现高速飞行的。

  1930 年代轰炸机开始进入全金属单翼固定起落架时代,其飞行速度突飞猛进,面对尚用钢管骨架,帆布或者丝绸蒙皮的双翼战斗机,轰炸机第一次拥有了通过冲刺甩掉后者的机会。

  正是因为单发战机和双发轰炸机陷入一种“龟兔赛跑”的尴尬,各国空军都打起了双发高速战斗机的主意。不过由于面对敌军灵活的单发战斗机难以占到多少便宜,双发战斗机能够对敌方双发轰炸机一击必杀的能力在实战中不得不打些折扣。

http://s3/middle/45a4d13aga7c9e62f1912&690

齐柏林飞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二十年“休战”时期,空军独立兵种理论和杜黑战略/恐怖轰炸理论大行其道,一战中德国齐别林飞艇,协约国汉德利.佩 奇等战略轰炸装备在对军用和民用目标爆击中表现出了恐怖的威力,因此对于初出茅庐的空军来讲,如何防御通过截击敌方轰炸机避免炸弹临空而下成为头等任务。(一战的国土防空战可以参见

【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一)

http://s14/middle/45a4d13aga7c9e9a3f6ed&690

汉德利.佩奇 轰炸机

    各国空军持续对双发战斗机研制砸钱的第二重考虑是其出众的续航力。由于发动力动力更足,机体内容积更大,一般来说双发机的设计载油量较单发机大很多,自然其作战半径更为巨大,与单发机相比腿长得多。

    而出于掩护轰炸机的任务需求,护航战斗机必须拥有超过轰炸机的作战航程,这样才可能伴随轰炸机深入敌后,还可能通过缠斗压制或者驱退敌方截击机。

    在敌方截击机的干扰下,轰炸机本已很成问题的轰炸精度不得不进一步 “被降低”,甚至出现预定目标毫发无损而本方取得几十个毫无损害的弹坑这样悲剧的结果。而且几乎可以肯定就是围绕轰炸机往返的航线将爆发几轮疯狂的截杀和 狗斗,因此护航战斗机除了要拥有超过轰炸机的航程以应付缠斗时的燃料消耗,还要拥有足够坚实的机体,最好能够在被打的千疮百孔时还可以继续对轰炸机不离不 弃。出于这层考虑,也考虑到多名飞行员能够更好分担作战压力,双发战斗机成为了护航作战的最好选择。

    另外,由于一战后的地面作战开始进入高速机械化突破时代,此前前线机场跟着战线缓缓蠕动前进的情况将被改写,战斗机不得不远离“前线”机场随地面部队长途 奔袭,提供有效的防空保护伞。另外随着陆基航空队的兴起,岛屿攻防和海战也越来越依赖岛屿机场的支援,因此海航同样迫切需要远航程战斗机为舰队支起一片安 全的天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