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猫原创:日本最高速—Ki-83远战揭秘

标签:
军事 |
分类: 旧日本军事 |
此贴首发于西西河,后承蒙空军之翼看得起转载
1.纠结的双发远程战斗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陆航和海航先后装备了零战、钟馗、疾风等一批性能优秀的单发螺旋桨战机,但最高速螺旋桨战机的桂冠却被双发的三菱 Ki-83 夺得。作为以消灭或者驱逐敌方战机,获取制空权为目标的战斗机,单发机具有机体轻巧机动灵活的先天优势,不但如此,在造价方面,单发机也明显更为廉价,制造也更为容易。而双发战斗机则显得笨拙,由于价格高昂,数量不足每每陷入双拳难敌四手的尴尬境地。
在 1930 年代,双发战斗机吞噬预算的特性更显得令人难以忍受,使用数倍于单发机的价格却买不来足够的战斗力,这也不难解释为何双发机在全球经济衰退,各国空军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活的背景下无人问津。
更糟糕的是,对于双发机而言,天生具有机体复杂,机械故障多的一份娇气,而且想要有效操作双发机,多名飞行员组成的机组是必须的,还不算为了足够水平的维护所要增加的地勤人员,这几份口粮对于裁员不及的空军来说差不多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以上基本就是各国空军在 1930 年至 1940 年不愿接收双发战斗机的原因。虽然不装备,各国空军却都还从有限的资金中挤钱出来搞双发战斗机的开发设计。看似矛盾的行为之下,却隐含着空军的怨念和无奈。
首先是基于追求高速,虽然迎风面积较大,但是考虑到能够装备第二台发动机,而不至于达到单发机的两倍质量和迎风面积,双发机还是更容易实现高速飞行的。
1930 年代轰炸机开始进入全金属单翼固定起落架时代,其飞行速度突飞猛进,面对尚用钢管骨架,帆布或者丝绸蒙皮的双翼战斗机,轰炸机第一次拥有了通过冲刺甩掉后者的机会。
正是因为单发战机和双发轰炸机陷入一种“龟兔赛跑”的尴尬,各国空军都打起了双发高速战斗机的主意。不过由于面对敌军灵活的单发战斗机难以占到多少便宜,双发战斗机能够对敌方双发轰炸机一击必杀的能力在实战中不得不打些折扣。
http://s3/middle/45a4d13aga7c9e62f1912&690
齐柏林飞艇
【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一))
http://s14/middle/45a4d13aga7c9e9a3f6ed&690
汉德利.佩奇 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