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赋
--邓天柱
耕作兮,汗洒犁耙;运送兮,血染尘沙;阵战兮,头顶烈焰冲锋;闲游兮,背负孩童戏耍。
灿灿兮,稻麦瓜果丰盈;爽爽兮,城乡交流畅达;朗朗兮,让公道与正义因劲勇而荣光烂漫;洋洋兮,让友善与和谐因博爱而英姿潇洒。嗟夫,农耕文明诗篇,工业社会胚芽,信息时代精灵,知识经济奇葩,铸造,孕育,培护,激发,功勋奖章授予谁?仰望金榜若霞。
牛也,牛!勤劳奋进而循规范,鄙薄懒馋奸猾。饥食草料渴饮水,别无奢想图报答。有过委屈愤懑,更多宽豁旷达。倔也,犟也,忍耐,爆发;对善以善,对恶以恶,天道昭昭兮,光明正大。
甚矣,善哉!秋去春来,历史飞跃,时代英雄,更茂风华,勤劳而聪慧,奋进而挺拔。巍巍兮,牛之神魂浩荡,牛之雄劲勃发。牛也,与世同荣,伟业博大!
牛赋
--东夷散人
牛者,社稷之神,天仓盗谷以救黎民。牛者,镇水之神,禹设铁牛以克水患。牛者,五行属土,拓荒以利五谷之生。牛者,大牲也。柳子厚云:“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觞。”雄者为犅,雌者为牝。其毛色或纯或杂,曰牻曰牷,曰犖曰犡。南徼有犀,实为珍奇之兽;西南有犛,堪称高原之舟。吴越稻池,耕耘需属黑牡丹;麦菽旱垄,劳作自有大黄牛。
飞虎为神,骑牛独尊东岳;花果洞府,猴王结拜称兄。老牛做媒,凡夫喜配天仙;牛王风流,匹配妖仙狐精。李密驾黄牛,被蒲韉而持卷;老子骑青牛,出函谷而飞升。宁戚扣角歌,桓公任之以国;田单火牛阵,一战而败燕师。百里养牛,冀期荐于周王;弦高贩牛,智退秦国雄兵。路人失牛,羡刘宽之雅量;邻人逃犊,慕朱冲之不争。仲文断牛,彰少年之睿智;牛衣对泣,王章贵凭荆妻。公明弹琴,留下千古笑柄;张冠李戴,牛头何对马嘴。牛皮可吹,笑竖子之夸口;楚王质齐,风马不可相及。
牛者人之友也,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桃林可牧,栏牢可拴。柴门栏牢,畜之以备农耕;商贾牛圈,蓄之乃图厚利。公私牧场,养之而求甘乳。牧童横笛吹牛背,坎称田园一美景。桃林清溪饮乌犍,实为山水妙丹青。其性敦厚,破领耕不休,黄犁负车轭。朝耕露下,夜归喘月而任劳。其性高尚,春秋尽疲惫,只图人类饱。羸病卧残阳,闲嚼枯草而无求。其性质朴,力穷田畴,勤犁耙累,饥餐刍秣,渴饮溪水而不怨。其性坚忍,荒坡断垄,崎岖坎坷,田父驱之而不悔。其性温顺,歧蹄彳亍,背啄春鸟,牧童虽弱而任骑。其性憨厚,,鞭之徐徐,役使棍惩而不怒;其性倔强,狮虎虽凶而不惧。牛性似愚,可役而不可欺,欺之则暴怒,拧角如电掣,扬蹄似铁骑。
【自注】:
牻:máng
黑白杂毛的牛。牷:牷quán〈古〉指纯色毛的牛或健壮的牛。犖:犖:luò 杂色的牛。 犡:lì 脊部呈白色的牛。
黑牡丹:水牛呈乌黑色,戏称“黑牡丹”。据宋人程縯云:唐代末年,有刘训者,邀客赏花,乃系水牛数百在前,指曰,此刘氏黑牡丹也。
飞虎为神:黄飞虎,封神演义人物,其坐骑为神牛,黄飞虎在讨伐纣王时阵亡,被姜子牙封为东岳大帝。
花果洞府:指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牛魔王结拜故事。
老牛做媒:传说牛郎织女故事。
牛王风流:传说故事,见西游记,牛魔王娶铁扇仙与狐狸精。
李密驾黄牛:《旧唐书·李密传》:“﹝李密
﹞乘一黄牛,被蒲韉,仍将《汉书》一帙掛於角上,一手捉牛靷,一手翻卷书读之。”
老子骑青牛:传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
扣角:敲打牛角。春秋时宁戚很有才能,但家贫,养牛为生。一日,遇见齐桓公,乃扣牛角而歌,桓公闻其贤,拜为上卿(相当于宰相)。
火牛阵:齐国名将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创造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路人失牛:东汉刘宽,以仁厚谦和著称。被范晔写进《后汉书》。说的是一次刘宽乘牛车外出,走在路上,有人丢了牛,认定眼前拉车的牛就是自己的。刘宽并不争辩,下车步行而归。过了些时候,丢牛者得到了自己的牛,便把刘宽的牛送了回来,叩头谢罪说:“真是对不起您这位长者,请责罚我吧!”刘宽说:“物有相似,事会出错,亏你能把牛送还,为什么要谢罪呢?”此事一经传开,州里都佩服刘宽的宽厚仁慈。
朱冲:字巨容,西晋南安郡人(治今陇西三台)。少有至行,闲静寡欲,好学而贫,常以耕艺为事。邻人失犊,认冲犊以归,后得犊于林下,大惭,以犊还冲,冲竟不受。有牛犯其禾稼,冲屡持刍送牛而无恨色。主愧之,乃不复为暴。咸宁四年,诏补博士,冲称疾不应。寻又诏曰:“东宫官属亦宜得履蹈至行、敦悦典籍者,其以冲为太子右庶子。”冲每闻征书至,辄逃入深山,时人以为梁管之流。冲居近夷俗,羌戎奉之若君,冲亦以礼让为训,邑里化之,路不拾遗,村无凶人,毒虫猛兽皆不为害。卒以寿终。
百里养牛:百里奚,春秋战国时虞国人,听说周王子颓喜欢牛,便以养牛作晋见阶梯
弦高贩牛:春秋战国时郑国的弦高长途贩牛。他赶着牛走在路上,正遇见一支打算偷袭郑国的秦国军队。弦高急中生智,把贩运的牛献给秦军主帅,说是奉郑国国君之命前来劳军,秦军主帅以为阴谋败露,便撤兵而回。
仲文断牛:南北朝后周时,有少年于仲文。有一次,村里一任姓与杜姓各失一牛。两户人家一起派人出去寻找,但只找回了一头牛。任家和杜家都说牛是他们家的,双方争执不下,官司打到州里,州官也无法断定是谁家的。这时,有人向州官建议说:“州里有个少年于仲文聪颖能干,是不是请他来处理此案?”州官听了,便把于仲文请来。仲文问清有关情况,说:“要断定找回的牛是谁家的,这很容易。”朱冲把任家和杜家的人一起找来,当着他们的面,叫人用鞭子狠命地抽打那头牛。他在一旁冷眼观察,看见任家的人表现出心疼的样子,而杜家的人却一点也不在乎。接着,他又叫任家和杜家各自把自家的牛群赶来,然后把那头找到的牛放开,只见那牛直奔任家的牛群。于仲文立即断定,那头牛是任家的。
牛衣对泣: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盖物。
原指睡在牛衣中,相对涕泣;后喻夫妻共度贫困之生活,常用此语。典出(汉班固《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诀,涕泣。其妻喝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
对牛弹琴〉汉·牟融《理惑论》:“ 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 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 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 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
蹀躞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风马不可相及:即风马牛不相及,常用来比喻毫不相干的事情。出自于《左传.僖公四年》。据《左传·僖公四年》载:“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
《牛赋》赏析
---唐·柳宗元
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脰,抵触隆曦,日耕百亩,往来修直,植乃禾黍。自种自敛,服箱以走,输入官仓,已不适口。
富穷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蹶块,常在草野。人不惭愧,利满天下。
皮角见用,肩尻莫保。或穿缄滕 ,或实俎豆,由是观之,物无逾者。不如赢驴, 服逐驽马。曲意随势,不择处所。
不耕不驾,藿菽自与。腾踏康庄,出入轻举。喜则齐鼻,怒则奋踯。 当道长鸣,闻者惊辟。善识门户,终身不惕。
牛虽有功,于己何益?命有好丑,非若能力。慎勿怨尤,以受多福。
【注】:为更好的赏析柳宗元的《牛赋》我将一些较难懂的字,查了字典,做如下注解,可能不妥,欢迎指正,1.黄钟:土也
2.曦(xi):日光
3.敛 (lian):收获
4.蹶(jue):踏 5.尻(kāo):臀部 6.缄滕(jian):绳索
7.俎豆(zu):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 8.藿菽(huo):藿,豆叶。菽,大豆
9.踯(zhi):徘徊 10.不惕(ti):,惧也,敬也,忧伤。
这是一篇咏物短赋,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的感愤之作。它分为三个自然段共188个字。其文虽短,但意境高远,含蓄深沉。从赋体形式上来看,《牛赋》属于律赋。律赋在形式上的特点是篇幅短小,开头就要破题,通篇对偶工整,于声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牛赋》是律赋的典范之作,每句四字,十分整齐,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若知牛乎?牛之为物”
开篇点题,直冲牛而来。紧接着就对牛的外形进行了描述:体魁头大,两耳下垂,两角合抱,毛疏皮厚,叫时声音洪亮,仅十六个字就在读者的心中树立了牛高大、矫健、憨厚、魁伟的形象。接下来写牛勤奋耕作,它头顶烈日,背负着沉重的犁耙默默无闻地耕耘着土地,然后农人种下庄稼。从播种到收获,都离不开牛的辛勤劳动。收得的粮食,送入官仓,养活百姓,穷的富了,饥者饱了,牛对人类可谓功德无量。
然而牛不图享受,只习惯于在田地荒野中脚踏泥泞的土块。寥寥数语,就把牛勤勤恳恳、默默贡献的品德描绘得活灵活现。牛“利满天下”,还表现在它浑身上下都是宝,一切都为人所用。它的皮和角,肩和臀,用途极广,或作食品,或作绳索,或作器物,或作供品。真乃“由是观之,物无逾者”。
在第二段柳宗元笔锋一转对羸驴进行辛辣嘲讽。羸驴“不耕不驾”,却坐享其成,跟着劣马吃吃喝喝,能获得豆类饲料,饱腹无忧。它还善于奉承别人,常常趾高气扬地在康庄大道上炫耀自己。高兴时则仰起鼻子,恼怒时则尥蹶子,有时在大道中央昂首嘶鸣,旁人吓得老远躲避。它善于识别门第的高低,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忧愁。仅56个字就揭露了羸驴的丑陋嘴脸。
第三段只有6句,24个字,句句力匹千钧。“牛虽有功,于己何益”,这一愤激的反语,对牛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强烈地为牛抱打不平。“命有好丑,非若能力。”牛与驴的天壤之别,这是命运使然,决不是能力所能改变的。既然如此,就只好“慎勿怨尤,以受多福”了。
一百多字的《牛赋》,把牛“日耕百亩”的献身精神和“利满天下”的无量功绩刻画得惟妙惟肖;把驴“不耕不驾”的懒散傲慢和“善识门户”的投机钻营揭露的淋漓尽致。难道柳宗元只是写两种动物的不同吗?否!难道柳宗元只是借物抒情,抨击当时不合理的用人制度,抒发了自己强烈不满的情绪吗?否!难道柳宗元只是把自己或王叔文比喻成牛,来表白自己抱拙终身的决心吗?还是否!
芸芸众生,自古至今,牛一般的好人,赢驴一样的小人,一茬接一茬,不知有多少?柳宗元若直接褒好人贬小人,提倡大公无私的人生观,那多直白多单调多没意思呀。他把文笔用在人们熟悉的牛、驴身上,可谓即引人入胜又立意高远,即形象逼真又含蓄深沉。在赋里,赋人柳宗元字字含情,句句有意,爱憎分明,讴歌理想。把人世间两种人生观两种活法的人托在物里水乳交融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做到了:赋终结而意未尽,你尽情地去品吧!
《牛赋》赋的好,赋的精彩,赋的高远,赋的深刻! 赋人,柳宗元,牛人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