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三年秋天,我主持了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首届电视书法大赛,当时的评委都是顶级的书法大家,象沈鹏、刘炳森、张海等.当时我就恳请诸位书法家给我题写"听雨"二字.炳森先生突然故去,成为我永远的怀念.张海主席的墨宝我求到了,尤其那个"雨"字出神入化,如水珠四溅.
我偏爱"听雨"二字,一是我居所的客厅,每逢下雨,雨滴击打房顶的声音很是动听.二是,今雨旧雨在古文中有新友故交之意,而我们这行本身就是听朋友畅谈的职业,"听雨"是我的职责和爱好.
今年春天北京极旱,雨打屋顶的乐耳之声很稀罕了.好在,入夏时节青歌大赛开始,比赛现场天天"听雨"----听余秋雨先生点评综合知识考试.秋雨先生的点评实在是优美的景致.难得一个人口语和文笔同样优美,秋雨先生做到了.听多了,也发现他点评的思路,每每从题文或选手的对错开始,先切入艺术,再进入生活,并深入精神和文化层面,偶尔也点到爱情.自由挥洒,正如秋雨时急时弛.昨天,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点道:"要拥有爱情,哪怕是悲剧,也比没有强";从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的首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点道:"人们的话语体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体系".也都很打动人,都是可入秋雨录的.
我赞同秋雨先生的观点,有关爱情的,因举证麻烦,且放下不谈.我想补充的是,书写工具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文字和口语.这也是当年在主持书法大赛时的感悟.前些年看到过作家刘恒有关拒绝电脑写作而坚持以沾笔书写的表述.看了书法大赛,就不能不信工具对人的制约.
我偏爱"听雨"二字,一是我居所的客厅,每逢下雨,雨滴击打房顶的声音很是动听.二是,今雨旧雨在古文中有新友故交之意,而我们这行本身就是听朋友畅谈的职业,"听雨"是我的职责和爱好.
今年春天北京极旱,雨打屋顶的乐耳之声很稀罕了.好在,入夏时节青歌大赛开始,比赛现场天天"听雨"----听余秋雨先生点评综合知识考试.秋雨先生的点评实在是优美的景致.难得一个人口语和文笔同样优美,秋雨先生做到了.听多了,也发现他点评的思路,每每从题文或选手的对错开始,先切入艺术,再进入生活,并深入精神和文化层面,偶尔也点到爱情.自由挥洒,正如秋雨时急时弛.昨天,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点道:"要拥有爱情,哪怕是悲剧,也比没有强";从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的首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点道:"人们的话语体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体系".也都很打动人,都是可入秋雨录的.
我赞同秋雨先生的观点,有关爱情的,因举证麻烦,且放下不谈.我想补充的是,书写工具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文字和口语.这也是当年在主持书法大赛时的感悟.前些年看到过作家刘恒有关拒绝电脑写作而坚持以沾笔书写的表述.看了书法大赛,就不能不信工具对人的制约.
青铜时代,人们只能在金属上留痕,一个符号就浓缩了多重意韵.有了甲骨文,人们的沟通与交流开始跨地域流动了,文字和言语都生动了,而"罄竹难书"的时代,人们的言语,文字和思想都丰富、成熟、深刻起来,但碍于刻简与杀青的繁琐,言简意赅正是那个时代言语文字的特点.纸张与笔墨才真正让中国人的思想从内到外流动起来,但在印刷版本时代到来之前,舞文弄墨还都是文人的事,民众参与文学得等到明清小说时代。欧洲的文学也都是在沾笔和墨水纸张间绽放姿色的.再到今天,PC机和网络时代,书写和表述都方便到了可以支言片语或仅仅一个"顶"字,思想和感悟随秋雨和博客同行,也就再平常不过了.
所以,去年在主持鲁迅文学奖的颁奖典礼时,我看到众多文学大家改写杂文并得奖,现场感叹道:也许再过几届,鲁迅文学奖将开设BBS和博客奖项.在日趋短、平、快得时代,这种预言也说不准会成真,走着瞧吧.
所以,去年在主持鲁迅文学奖的颁奖典礼时,我看到众多文学大家改写杂文并得奖,现场感叹道:也许再过几届,鲁迅文学奖将开设BBS和博客奖项.在日趋短、平、快得时代,这种预言也说不准会成真,走着瞧吧.
前一篇:新新LOVE
后一篇:疼爱女朋友的三十六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