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索尼走向开放不明智

(2009-09-28 08:13:42)
标签:

开放标准

索尼

先驱

ps3

斯金格

it

财经

分类: 理而管之

/龙真

世界消费电子巨擘日本索尼公司外籍掌门人斯金格(Howard Stringer)最近频频发出“索尼要走向开放”的论调。他认为公司应该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兼容性和开放标准规格的需求,他甚至把在音乐市场上输给苹果归因于索尼没有采用开放标准。斯金格提出一些拯救处于转型期的索尼的新思维无可厚非,但要把以“封闭”著称的它完全调转船头,则需要慎之又慎。

   索尼从来都是一家热衷于创造消费者需求的公司,而从来不是一个热衷于满足需求的公司。索尼前CEO盛田昭夫这样定位公司:“索尼是先驱,绝对无意追随别人。索尼希望借助进步造福全人类,始终做未知事物的探索者。”这就是著名的“索尼先驱精神”。正是因为这种先驱精神,它每推出一款产品都绝对不会模仿别人,它只做最好的,只做别人做不了的,它喜欢凭空创造,也绝对不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的产品,即便这种产品能带来巨额利润。在索尼看来,先驱精神始终放在第一位,利润才是第二位。正是这种先驱精神使索尼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着一大批的拥趸。

与斯金格强调索尼的“短板”不同,索尼的先驱精神相对应的是它对于用户体验上“长板理论”的推崇。在它的理念中,用户体验具有多维性。它热衷于建立自己的标准规格,并拒绝和其他产品实现兼容。同时,它极力强化自己的优势部分,用一些无与伦比的体验来使消费者忽略产品兼容性差等不良体验。它拥有大量音乐版权,但过去一直拒绝从CD到开放性的MP3 格式的转换,它的记忆棒(Memory Stick)产品直到目前都是索尼相机、手机等平台的排他性存储工具,而新上市的PS3游戏机甚至都不兼容PS2的游戏。正是这种“一美遮百丑”的消费者思维,使索尼在这个由它主导的封闭平台上,尽情享受着由平台垄断所带来的暴利。从商业逻辑上来说,原本可以通过先驱精神而创造垄断收入的索尼,有什么理由来“开放标准”和其他公司分享收益呢?

斯金格的担忧在于:索尼近年来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而苹果、三星和LG等竞争对手却都在迅速成长,兼容性产品的壮大和消费者对于兼容体验要求越来越严格,这都使索尼腹背受敌。在这种情况下,开放标准和兼容性也许会对索尼长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诚然,“索尼的长板还能否掩盖兼容的短板”这是决定是否选择开放标准的产品模式绕不开的问题,而索尼的先驱精神该如何进一步弘扬则是整个索尼公司转型的深层次问题和核心症结所在。

至少索尼对现有业务还没有为“开放标准”做好准备,因为针锋相对的先驱精神影响着经营的方方面面。它目前依然拥有压倒性的高技术,依然远超其他公司,完全有能力不开放标准。更重要的是,追求“先驱”的个性也注定了索尼是一家注重长期收益的“工程师”和“赌徒”公司,疯狂的“烧”现在的钱为未来买单。不管是刚刚险胜过关的下一代DVD标准蓝光标准还是正在和松下激烈竞争的3D电视技术标准,不管是准备亏损多年的PS3游戏机还是研发了多年还待完善的OLED技术,这些都要求有强劲而稳定的资金流支持。而这种封闭的模式也是它保证短期资金流的最重要保证。一定程度上,索尼也经不起这种原有垄断暴利消失、通过开放标准重构产品模式的折腾,因为一旦它的短期现金流出现问题,索尼面临的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先驱精神不单单是索尼的灵魂所在,也是现阶段的必然之路。追求开放成就不了索尼,更不应该成为索尼无奈的选择。提出“独一无二”的见解,提供“令人尖叫”的技术,收获“令人感动”的体验,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应该是索尼坚持的使命。

 

PS:朋友们评价莫衷一是,这里做个总评吧。开放确实是大势所趋,但是否每个公司都适合开放呢?小弟以为不一定。公司存在的价值是为了获利,显然一般逻辑上来说垄断平台的利润要比开放高不少,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开放呢?同样的,即使开放,也不应该作为一种被迫行为,而应该是深思熟虑,利润考量上开放获利更多,更有利于未来发展的主动行为。先驱精神和开放其实本质上并不矛盾,矛盾就出在索尼把开放当作“弥补短板”的工具,这跟索尼的“强调长板”的理念是不同的。如果开放也能成为索尼的长板,那么索尼的先驱精神和开放精神也就协调起来了,索尼的开放前景也就有希望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