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7年的长尾,让利于民还是独享收益?

(2007-04-06 15:36:42)
标签:

web2.0

长尾

收益

门户

实名制

分类: 格致之学

2007年的长尾,让利于民还是独享收益?

龙真/

    2007年第六期的《IT时代周刊》刊出著名互联网专家吕本富先生的专稿《门户定义悄然改变,互联网呼唤范围经济》。吕先生认为互联网在2007年新的热点商业模式不再是web2.0,应该是“既符合常有现象面向消费者具体的需求,同时又能把长尾的价值转化给企业,一手拉着消费者,一手拉着企业,构成一座桥梁,长尾部分的价值通过自己汇聚起来,并将价值转化给企业。”笔者对于文中吕先生的主要观点“门户要进入范围经济” 的看法是绝对赞同的。但对于web2.0不再热的说法和关于长尾价值将由网站独享(文中“将价值转化给企业”的说法,我理解为“网站独享”)的商业模式的预想是有不同看法的。

2007web2.0仍将是热点中的热点。关于web2.0的定义,笔者认为只要是符合自组织和交互性两个特征的网络模式都可以称为web2.0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IMBBSSNSRSSBLOGWiki等所有的互动性模式都可以归结到Web2.0的行列中。因此,web2.0的概念如此之广,甚至移动梦网都把自己理所当然的归结到这个范畴内。正如吕先生自己所言,现在网易的重点邮箱、腾讯QQIM再加上占据新浪半壁江山的blog都已经web2.0化了,那2007年热点不是web2.0,又会是什么呢?某网站如百度的创新型新闻?谁又来保证百度使用新闻牌照不做web2.0的事呢?

既然web2.02007年还将是热点,那吕先生的网站独享长尾收益的结论无疑也将受到挑战。长尾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网友的自组织与网站的低成本,既然网友在web2.0时代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而网站本身只是提供一个平台而已。那网站又有什么资格独享长尾带来的收益呢?

事实上,早在2006年一些web2.0的先驱们就开始探讨网友与网站共赢的模式了。这些先驱者中有以财经类平台著称的和讯,也有以全球第一博客门户自诩的博客网,还有提供视频分享服务的ku6

目前中国这些共享收益的网站做法主要有两类,但异曲同工。一种是在blog上放置广告,按广告的点击付给网友一定费用;另一种是上传视频,视视频质量和浏览量付费。虽然这些做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中确实也有一些网站暴露出若干问题,但这种前瞻性的做法无疑是可喜的。

最令人欣喜的消息无疑是GOOGLE2007年初,Google下属的全球最受欢迎的在线视频网站YouTube计划与网友“有福同享”,只要上载自拥版权的视频短片到网站,网友不但有可能一夜成名,更可与YouTube分享广告收益。

而纵观几大门户,web2.0元素基本上已经开始在流量上占据统治地位,甚至若干门户的收入已经严重依赖web2.0因素。每个门户里博客等互动环节都有大量网友聚居,这个庞大的长尾市场是空前的。但目前各门户网站都对于网友的分享收益基本上都没在议事日程之内。这些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而2007年这一现象将有所改变。

首先,博客实名制最可能在2007年实行。2007年初,成都商报和人民网就曾放话:几大门户和博客网站即将博客实名。政府有关部门也常放出一些实名制进度的风声。博客实名进入倒计时已是共识。如果博客实名,作为吸引和拉拢网友继续留在自己网站的最好办法就是分享收益。

第二,分享收益对网站没有损失。分享收益有助于调动网友积极性。网友热情高涨,必然带来网站流量的进一步提升,对目前还以流量为主的门户这无疑是有利的。但问题是,门户们以及网站们都不甘心让渡于自己到手的利润。在他们眼里,在自己手里的钱就是自己的,而不从长远利益去考虑问题。更有说服力的说法是不到迫不得已,他们不愿意去承担任何新状况下带来的风险。如果网站们破解了这两个心理障碍,笔者认为分享收益将变为主流。

在博客实名制的打压和网站们的自我反省下,笔者相信2007web2.0依然主流,而长尾市场上更是收益让利于民的一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