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斌“抗日两战”析
标签:
蔡斌排球抗日析杂谈 |
分类: 博客杂说 |
蔡斌“抗日两战”析
蔡家军三天内两负“东洋魔女”,其抗日战绩,让国内激起一阵下课声。
日本女排教头“真锅”,真的就会专门“煮中国菜”吗?
不管怎么说,从1:3输,到2:3输,总有些不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重要。
中国队每次夺取世界冠军,是必将先制服日本女排,才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之说。
其实,中国女排从袁伟民创立的五连冠,到陈忠和中兴的两连冠,其实都有经常让日本队搅局的历史。为什么呢?
第一,
第二,
第三,
或者,这就是所谓的球队之间的相争相克。
蔡导执政,他接任帅旗后的理念,应该说总体没大错,但是,在用人布阵方面,却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首先,地球人都知道,一传是球队的生命线,蔡导更是心知肚明,于是,最先用了李娟与楚金铃的主线接一传线。可惜,李娟表现一般,楚完全错位。大楚在陈导手下,原是不接一传的主攻,客窜过接应,也因一传难当而弃用。后来,改用小娜与小惠,加上防守优于一传的自由人张娴,改主攻后的一传情况稍有好转,但毕竟是火候不到,仍属于“将就的一传水准”,一旦比赛激烈时,难免脆弱。
没有一传的队伍是脆弱的队伍,正如“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一样”。
其次,拦网是防守的第一道屏障。中国队对于欧美队的拦网,还强于对日本的拦网,原因就在于不能因队而异,调整全队的拦网技术,主要是变化拦网动作与手型。
这两场比赛中,日本队的“中间快两边拉”,几乎是畅通无阻。中国高妹们拦网不占优,防守就不用说了,中国队满地找球的难看局面,每每发生。
打过排球的人都知道,拦网除了“超手高点”没招外,剩下的全是可以拦截的,当然,拦网是被动技术,得凭手上的“包球功夫”。
再次,是心态问题。输球全归结心态,归结放不开,归结气势不足,这些我不太同意。其实根子是“艺高才能胆大”,就目前中国队的发挥状况看,如果进攻暴力些,拦网多得几个,就照样是胜利在握。问题就在于你打不死,拦不住,不慌才怪呢。
排球比赛如“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如此而已。
蔡导的“有首发没主力”的理念没错,这体现了替补厚度,更体现了“全队打一个球”的思路。
但是,比赛就是得根据对手,把最优化的配置摆上,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排球无法单打独斗,都得凭全队配合,形成最大化的战斗力,才能积小胜成大胜,最后奠定胜利。
否则,走马灯的换人换首发,换到最后怕就是“人人能上,人人难当”。
世上没有常胜将军,也不会有常败将军。
蔡导抗战,留给人们许多思考机会。
目前的中国女排,任重道远,让我们都当好客观的球迷吧,
!
看球评球,享受排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