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高考,大姨妈陪考

(2017-06-07 17:07:34)
标签:

杂谈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打开电脑、手机,都是关于高考的消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高考成了一场全民的狂欢,成了各类人群的秀场。朋友圈还有用高考作文题征文的,我知道现在的自己肯定写不过毕业生,当年不是牛人,现在依然不是。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各种纪念文章,各种回忆充斥着网络。今早,看到一个朋友写到:“曾经的高考状元,无非也是跟常人一样奋斗在各个岗位。所以,高考不是一纸定终身,而是阴差阳错地让你遇见一些人。”

参加高考或者不参加高考,都注定你会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你,高考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种。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gTK1frxvLFbeBQqXibWLvkA1jzO7ibKrX5wmm03bAsHhiaaEghcPomkZ96nhotfC7ybib8hhnqL5lM7YbiaLwkx1WN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V8xyZwLBicTFUyfEZISpOOAV3sdibCRalp6YCk2gLaDVhv0LXS0iaAxWSOmj3BGAvIKnIbxILEYuIZ19ks7kxlQH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最近,有人在朋友圈晒准考证,而且带二维码的。后来我发现是程序自动生成的,晒的不是真的准考证。昨天,我从箱子里把18年前的准考证翻出来,看到照片上的自己,丑得不忍直视,为考大学像中了魔咒一般,这样傻妞竟然也能考上大学,自己都觉得奇怪。

1999年的夏天,天气阴沉湿热,考场距离住处很远,这是相比较在本校考生而言的远,打车大约十多分钟的路程。爸爸来陪考,从考场出来就能看到爸爸那张黝黑的脸,花白的头发,瘦小而精神的站在学校门口。

高考第一节课是语文,作文题目一下子让人头晕目眩,《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十八年过去了,我都没理解这个作文的含义,当时到底写了什么,现在无从记忆,因为记忆就没有移植到十八年后。

高考三天,大姨妈来了三天,没想到那么巧合,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吃点避孕药,打个针啥的。熬到第三天考物理的时候,有一种生无可恋之感,无论简单的还是难题,都模糊一片,无从下笔。

高考终于结束了,把各种图书、卷子收拾起来,装了一个麻袋,让爸爸带回了家。爸爸说这是三年的收获,看着那一堆卷子,没有一张是自己喜欢写的,压抑的心没有片刻放松。

高考终于结束,到旁边租书的地方借了本小说看,那是第一次看了点闲书。回首高中三年,只要不是学校组织的,除了寒暑假看点电视剧,几乎没有娱乐,没有课外生活。一周上6天半课,周六下午半天洗洗衣服,想想家。如果周日放假回家,晚上回来还要补课,每天有做不完的油印卷子,老师手写的。甚至于课本写的是什么,都没有太多的印象。

我高考那届,是估分报考,是当时的第一届。考完试,老师就跟我们对答案,对完答案,心里对分数有了判断,本科线能上,重点肯定是无缘了。老师建议这个分数考本省的学校差不多。第一天,按照本省的学校填写了一遍志愿,爸爸陪着报的。第一志愿是延边大学的医学院,后面的志愿很多记不住了。第二天,爸爸回去了,妈妈又来了学校,她看着我报的几个学校,觉得不好,又让我调整了一遍。看着那些个志愿,仿佛不是我在报考,也不知道学校都是干嘛的,也不想去问老师,因为老师的建议中肯,自己却不想接受。

综合了爸妈的、老师的还有自己的假想之后,报考完了学校。有理想、有赌注也有现实。长长的一张志愿表,填写了无数次。报考完之后没多久分数就出来了,分数出来和我预测一样,于是我就去复读班报了名,知道自己报考的这些学校几乎都考不上,不相信自己预估的分数也不能改变现状。

不但在复读班报了名,把校外的宿舍都租好了,就等着开学复读。就在这个时候,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是志愿表第二页上的一个学校。这个学校是我在校医室打点滴,听校医聊天,说有个同学考到那里,学的还不错,是专科的。这个学校是我当做备选填进去的,没想到,过了本科线的我被这个专科录走了。第一天声讯台查询是投档到本省本科,第二天再查询就被这个专科录取了。因为本省学校宁愿降低30分录取第一志愿,我填写的是第二志愿。

在没接到通知书的时候,默认自己考得很差,决心去复读,而接到通知书的时候,则变了一个心态。第二年高考改革,从三加二变成三加X,更主要的是,学了三年理科,并不适应,用一年的时间去转文科,心中没有胜算,也怕老师觉得我疯了。最重要的一条是,这个学校在北京,我从来没去过大城市,想出去看看。

回首高中三年,没有太多有成就感的事情。生活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高考。当人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件事情上,而最终的结果还不被自己和周围人满意的话,那种挫败感会更强烈。

这种挫败感是对自己认知的不清晰而造成的,不清楚自己的真实实力,不知道该如何沟通,也没有学习之外的兴趣来支撑,心思放在了名次上,而不是放在了学习上。

人的很多挫败感都是参照物选错了,我自己很典型。

刚进高中的时候,我是班级的4号,是本地的中考状元,带着几分傲气进的学校。第一次月考就没保住学号,之后逐级下滑。从12号到20号,最终高三毕业高考成绩在班级是第30名,全班70个人左右。

中考成绩只代表过去,高中的现实才是新的参照,而这个道理直到高中毕业了很多年,我才真的理解和接受,当时自己太在意所谓的名次,而忽视了学习本身。耳朵里听到的都是老师们批评自己成绩倒退,而听不见老师正面的建议和意见。

古语说,露多大脸,就现多大眼。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在初中一直保持第一名的学霸地位,被老师和学生讲成故事,经常的收到各种表扬,开全体学生大会到前台领奖。到高中之后,名次屡次后退,印证女生到高中就成绩下降的魔咒。

十八年后,回首再看高考,更多的是少年的烦恼,想要得到更多,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因为收获总是与你能力所匹配。

回头看当年的同学,在班级排名在前面的,考的大学未必好,在班级排名靠后的,考的大学反而还不错。还有大学考的一般,后来又继续深造,取得不俗成绩。还有大学放弃考试,回乡创业的。大家在同学聚会的时候,都说自己高考没考好,甚至有的人声泪泣下。挫败了好多年。看来大家的参照系都比实际高,当时的悲痛心情都是一样的。

我有一种预感,当年我们的挫败感,又映射到下一代人身上,现在花大价钱,下大力气买学区房,给孩子弄各种班的又是我们这群人。不想让后代重复我们的痛苦,又用一种痛苦的方式来捆绑我们自己的孩子。

这个世界不需要战胜别人,把自己的心魔控制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奋斗的快乐,就十分可贵。在二十来岁考的是什么大学,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标志。现在大学录取率越来越高,孩子们可选的未来之路越来越宽了。

如果可以穿越回到高三,我会选择逃逃课,发发呆,睡个懒觉,打打牌,多看书,少做卷子。


这估计是记忆被移植成别人的了,当年的老师不把我打残才怪!

季水书房_思想与理想共生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V8xyZwLBicTFUyfEZISpOOAV3sdibCRalp7H83jrUIwejPK7afMiaMTyDn4LSYxbAhp5cZNEmLDPAD52RyjJCYRt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笔名季水、片刀侃侃,网络媒体人。公众微信号:季水书房Jishuishufang

微博:片刀侃侃http://weibo.com/pdkk

|原创散文|偶有小说|评论常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