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5年,过的兵荒马乱,提笔总结,都抓不到头绪。一整年,我都在努力寻找突破自己现有生活的路径,直到年底,我终于做了一个决定,离开了工作5年的最高人民法院网。辞职申请写的很短、很俗,一点也没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姿态,也没有发表离别感言,诸如“突破了鱼缸,呼吸下新鲜空气”的桥段。辞职真的不需要什么原因,所有能写在纸面上的原因都是借口而已。
2015年,经历了太多事。年初,母亲就生病,在县城和长春看了几次依然没好,让她来北京看病,从北大医院到朝阳医院,最后到东直门医院。当我站在诊室门口,眼看着大夫拉着她去做骨髓穿刺,接着大夫出来跟我商量要不要化疗的时候,我茫然无措,开着车回到家,在小区门口趴在方向盘上才敢大哭一会,擦干眼泪上楼还要露出笑脸,哄着不到1岁的孩子。
那个时候,我查阅了无数的专业医学论文,来验证医生给的治疗方案的可行性,联系全国类似患者的家属,大家建立了qq群,交流治疗的过程。最终和家人商量后,我们拒绝了医生化疗的建议,带母亲看了中医,经过半年的治疗,病情稳定好转。前几天,到医院拿到复查结果,看着她尿蛋白下降,我忍不住流泪,明年给刘医生送个锦旗,写什么字我还没想好,或许应该自己写,装裱后送给刘医生才好。
2015年,我35岁,对于生死,对于未来,不得不有更多的思考。人到中年,生活已经渐渐不是为了自己,但是心要保持是自己的。孩子哭闹,总有长大的一天,老人变老,这是自然规律。工作规划,有时候并不为个人意志所能决定。这一年,我读了很多书,小说也有,励志也有。参加了十点读书会一个100天打卡的活动,直到今天,我依然在微博上打卡,记录每天的行踪,虽然隐晦,但是自己知晓,如果有一天不打卡,就会觉得翘课,习惯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这一年,经历太多痛苦,回忆起来觉得好像是别人的事,自己没有了痛苦的感觉。一边哄着孩子睡觉一边发稿到深夜;一边跑着医院,一面背着电脑工作;一直想提出辞职却无法开口;好不容易有个惊喜怀孕,后来是以胎停流产而告终。整个2015年,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我要把所有伤痛在2015年结束,给2016年一个良好的开端。谁都无法预料生命的长度,那就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的丰富一下人生的宽度。
人脑其实也像电脑,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反思五年的工作,固定而封闭,外面的世界已经到了互联网 的风口,无论做多大的努力,传统的互联网站的浏览量都会下降,微博、微信的阅读都会下降。技术和观念的高速发展,手机会把你心里隐藏的内容都推送到你眼前,而让你浑然不觉,打开某宝,你偷偷点过的商品,都会一一罗列在你眼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
生活如此便捷,北京的雾霾却无法可解,早晨起床,口干舌燥,一口黑痰,空气中都是煤烟的味道。在这种环境下,对于未来的预期谁也不敢打包票。北京的积分落户政策出台了,各种条款一一数来,几个人能落户呢?看看现在这天气,又有多少人想逃离北京呢?既然未来不好掌握,那就把当下过好。整理衣柜,自己不穿的衣服还在那里占据空间,一股脑打好箱子,邮寄给老家的亲戚,给需要的人或许还能发挥些效用。打开书柜,新书一堆,买回来不看放在那陈列,纯属浪费,赶紧一本一本看,坐着地铁看书,多么好的时光?一直想当个自由撰稿人,还要完成本职工作,利用业余时间煎熬自己,活得那么分裂干什么,想写就写呗,写得不好也没人罚款是不是?写的好了还有人赏赞,何乐而不为呢?
书法上有两个名篇,一个是《兰亭序》,王羲之的作品;一个是《祭侄帖》,颜真卿的作品。人在超级放松和超级悲愤的时候,都有可能出现极好的作品,而这要靠平时不懈努力的积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做事百变,优秀立现。
2016年我想做点什么呢?还是把能做的事情做好。一是学习,参加新单位给安排的系统学习,自己学习英语,把这个20多年的软肋克服掉;继续写文章,发布在《季水书房》公众号上,丰富内心,传播文化。二是家庭,照顾好四位老人,从物质到精神,认真教育孩子,哪怕是陪他玩,也要投入的玩。三是工作,投入一段新的工作,以认真的态度进行,哪怕是一个小的项目,一件小事,都制定相关标准,给事业一个规范的开始,推动可持续发展。四是自我突破,2016年要出版一本书,具体写什么未定,需要朋友们指点,帮助。五是拒绝懒惰和浪费。按时理发,把理发卡多刷几次,多看几场电影,把电影卡消费,多带孩子去游乐场,把游乐场的卡刷爆,多读书,让书架的书少点尘土。
李艳波2015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