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的钟声

标签:
白露潭柘寺365 |
分类: 体人间真情 |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郁达夫《故都的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15年9月8日,白露。距离我们游览潭柘寺大约有15年。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充满怀旧的情绪,他所塑造的萧杀的北平,似一幅山水画。潭柘寺,带着神秘的味道。带领我们去探寻这美景的人,是猫。陆岛、李小三和我一起响应,跟随猫猫,一道杀向京西的潭柘寺。
那是个穿夹克的季节,是不是秋天,我无法确定,暂且假设当时为秋天吧。
从学校去京西很远,一路上要坐公交十几站,再换乘地铁2号线转1号线,出了地铁坐长途大巴。我们四个一早出发,到达目的地已经是中午时分。我在车上睡得昏天黑地,下车之后才发现帽子落车上了。
陆岛就丢帽子的话题,跟我从车站一直讨论到山门,他的语言跟文采相差无几,充满灵性,也不好反驳。进得寺内,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陆岛主动提出带路,有时候是误入歧途,我对他进行砍刀般的批判。
猫猫是发起人,自然提前做了功课。她带我们寻找潭柘寺的钟的位置,后来工作人员说钟不可以随便敲。来潭柘寺听不见钟声还能干什么呢?猫猫说可以爬山,潭柘寺后面的山很漂亮。我们兴冲冲到了山口,看门的人说是防火季节,禁止爬山。
当钟声和爬山的路都被阻挡,摸一下鲤鱼也要5块钱。郁达夫的秋天,就这样被物质掩埋在那山间。出游的目的有时候未必是景点,乐趣往往取决于同行的人。李小三的兴致一直很高,一棵小树苗也能让他驻足半天。他皮肤黑且瘦,一笑脸上都有褶子,可他依然爱笑,不管那褶子。
潭柘寺之行,以我们四人在竹林前合影而圆满结束。
潭柘寺游玩之前的陆岛不叫陆岛,而是春华,回来之后,他叫了“陆导”。他一路当我们的导游,导师,一路被我们围攻,欺负。后来“陆导”变成了陆岛,是个不错的笔名。
陆岛在毕业前,写了篇《光阴的故事》,仿佛一杯烈酒,让我们集体醉了一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