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究竟何为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在平常日子有点惊喜,也是幸福的一种方式。慈诚罗珠堪布所著的《我们为何不幸福》是参加网络转发活动获得的奖品,快速读之,有些许收获。
该书是借佛法探讨幸福,佛教认为,幸福的本质并不是稳定的收入,和睦的家庭,也不是旅游或一杯水。虽然通过这些途径,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一种幸福感,但幸福的本质并不是这些。幸福的本质,实际上是我们内心的一种特殊感受。这种感受有时候和物质有关系,有些时候和物质根本没有关系。物质,只是给我们创造幸福感的一种因素或条件。
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经过心灵训练,佛教上称为凡夫。凡夫俗子,都有五脏六腑,七情六欲,自己是否幸福,有时候都未必知道,别人是否幸福,看到的也都是表象。
书中为寻找幸福提供了三个“不要”和两个“应该”作为指引。不要攀比;不要虚荣;不要过度贪婪。应该正视人生;应该调节心灵。
关于幸福的道理都懂,而真的能感受并珍惜幸福,却需要一番努力。就像攀比,都是把自己和别人放在一个标杆下比较,有时候甚至用自己所短与别人所长相比较,比来比去,充满痛苦。世界上本无固定的标尺让人去比较,人的进步也是自己今天和昨天的不同,即使都上了北京大学,当省长和卖猪肉也是自己的选择,非要人为攀比,除了徒增烦恼,没有其他办法。
虚荣就是“装”,为什么活得累,虚荣是个大问题。有的人装高雅,有的人装正经,年少的装大人,大人们装嫩。总之就是不想做个俗人,做回本来的自己。回首当年,总想尽办法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多年之后,又想尽办法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普通人。虚荣有时候也促进人的发展,只不过要适度。虚荣一旦超过了我们的承受能力,内心就无法感受到幸福,遭遇的都是各种负担。
不幸福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贪婪,过度的贪婪更是如此。翻开我家床底下,都是我的鞋,各种各样,未必是适合自己的,只是看到的时候就想买,如今看来,买鞋蕴含的是贪婪,买很多鞋就是过度的贪婪。鞋子毕竟支出不多,也不会危害社会。记得有个内蒙的贪官,受贿的金钱找不到放的地方,竟然租房存放,直到被查获,他才感到如释重负,贪婪得到遏制,进了监狱的他才领悟到解脱的意味。
同样的生活境况,有的人正视困难,能够走出困境,有的人自暴自弃,终究断送自己的幸福。调节心灵属于日常生活的层面,反思,自省,会增加更多幸福。心中侵扰过多,就难得幸福。
回看自身,一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幸福,珍惜当下,反思过往,能睡着觉,吃下饭,无愧疚感,便是幸福吧!
季水 2014年6月22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