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新浪草根博客博乐"狐狸之家",友情推荐此文至新浪草根名博首页 [衣食住行版]。
--- suns4488
柔媚的夜色里,熙熙攘攘的台南夜市
台湾小吃,是一系列台湾的特殊街头食物的总称,也是台湾在地文化的最佳代表之一。
环岛8天,我对台湾小吃好感倍加!要知道,在内地旅游,尤其跟团走,钱没少花,但是吃的尤其差劲,我想,大家都是这种无奈的感觉.在台湾,我却感受了一种被美食环绕和"填鸭"式的感觉!几天下来,我体重增加了2公斤多!
如果行在台湾,这吃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所以,吃文化,在台湾是一种庶民文化.
在品尝之余,拍摄了一些图片,配合一些资料性说明文字,算交作业吧.
特别感谢:台北挚友 阿朱.很多美味我无法叫上名字,回来后他一一标注给我!

丰富的面点.
要对台湾小吃下一个准确性的定义并不是那么容易,或许可以尝试做以下区分:狭义而言,仅指发源于台湾的小吃,如:珍珠奶茶;而由于小吃的变化性极高,易于随地域、时间有突破性的发展,因此广义的来说,亦可以包括那些于台湾兴盛、创新,而于台湾随处可见甚至发扬光大的庶民美食,如:生煎包、蚵仔煎、肉粽、担仔面、卤肉饭、炸鸡排等;至于最广义的定义,甚至可以包括任何在台湾十分普及的小吃,像是葱油饼、臭豆腐猪血糕等。
滷鸡腿肉皮.
台湾小吃之所以发达,有其历史悠久典故:台湾是自清代起,汉人农业民族自福建(清雍正(1720年左右)时开放广东移民来台)开垦山林台湾,非常耗费劳力于耕耘,小吃生意者便以挑夫姿态,挑各样冷、热小吃到田边、山边供应开垦者食用,典故如此。
烤肉!!!
在初民垦荒时期,皆在信仰中心庙举办迎神赛会,人群聚集小吃生意者也随至行商,所以台湾许多小吃市集都在庙旁;近数十年,随着台湾经济起飞,都市大型百货公司亦多规划楼层为小吃街,又可享受冷气免日晒雨淋,小吃也被赋与现代化的意义。
烤地瓜.
有些小吃因地域区别的关系而会以地域名称在前称呼之,如万峦猪脚中的万峦两字,就是地名;然而,就如同四川牛肉面并非出自四川,有时候最好还是将其视为专有名词使用。尚未成名的街头小吃经常都是没有店面的,而仅有一个摊位,不少店家使用免洗餐具、塑胶袋,而且不会开发票给消费者,大多数小吃的单价都相当低廉。
各种口味的蛋挞.
在台湾,从事小吃业者往往是家族经营,一般而言,入门虽不困难,然而想要积极创业的人亦有先做学徒学习的情形。近年来在台湾也发展出小吃补习班,让想要经营小吃摊的人可以一起上课,并学习特殊的酱味等制作方法。此外,
不少食品制造商也研发出一些如方便面般快速食用的小吃包,例如在台湾各大超市都买得到羊肉炉的调理包,某些地方也买得到即溶烧仙草,甚至是面线也有自己方便煮的调理包等。
这是泰国虾,一种淡水虾.大陆人很容易把它当作台湾海虾的.味道很好,我喜欢.
台湾的小吃可分为市集摊贩小吃与老店小吃二类。除了卖早点类的小吃摊可能限于早上营业外,夜市小吃集中在夜市里,由于都市化程度较高,民众活动时间相对较长的关系,许多小吃摊会经营到相当晚,以配合台北“不夜城”的性格,因此超过午夜12点甚至彻夜经营也是常有的事情。

滷鸡爪!!
台湾最早开发的台南市是全国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文化重镇,小吃与历史古迹搭配的主题旅游已成该市重要的观光资源。台南市的著名小吃除了种类众多物美价廉以外,通常不会集中于夜市,而是在具有历史发展渊源的庙口庙埕,或是日治时期因卫生或都市计划下迁徙集中的市集(如石精臼或沙卡里巴)这些市集虽可能因为都市发展而消灭或没落,但四散的摊贩为了注明自己的来源出身,有些会在所卖的产品前加注来历,如“石精臼海产粥”或“大菜市意面”等。
滷豆干!!
滷鸭杂!!
滷大腸!!
花枝丸.
鱿鱼,台湾叫花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