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iddle/458e6142hac9503036626&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小河口长城脚下的紫荆花
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永安镇的小河口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长约8.9公里,约有敌楼31座,战台18座,烽火台14座。辽东长城、山海关长城、北京长城从三个方向呈丁字型排列汇集在这里,贯穿绥中永安堡乡西沟村6个自然屯。小河口是其中最重要的关隘,历史上曾两度遭受蒙古骑兵侵扰,封存了许多历史故事。这里群山峻岭,山势险要,人迹罕至。两山夹一沟,长城扼守水关。这里的原始森林景观自然和谐,长城被森林掩映。敌楼上长着百年青松,由于雄居于险峻的山岭,气势雄伟,所以又有“第三八达岭”之称。令人赞叹的是,这里的敌楼门窗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具有独特的阴柔之美,被专家学者称为“女性长城”。
这次我重点考察了它的建筑风格,拍了一些图片以存档保存.
图片分两段城墙和敌搂完成.
拍摄位置在小河口村南面.一个山谷两侧,分立着两段长城,中间部分因为自然和人为因素而破坏掉了.
这段长城的敌楼建筑和雕刻技艺不仅精湛,而且一扫战争的味道!那雕刻的花卉等图案使人感觉到极浓重的边塞生活气息!---被誉为女性长城,一点不为过.
http://s3/middle/458e6142hac951d377992&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这是这段长城的豁口处的西面,城墙蜿蜒向上沿着山势往西修建.墙面的青砖已经被侵蚀,惟有青砖间的白灰勾缝历经五六百年的风吹雨淋却依然坚固.
http://s8/middle/458e6142hac9520da60d7&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敌楼上的建筑已经坍塌,但是墙体的建筑风格依然.
http://s10/middle/458e6142hac952294db89&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这种青砖磨缝出檐,美观实用.
http://s14/middle/458e6142hac951e0d1dad&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进入敌楼内,由石头嵌起的拱门内侧,作为门轴上的横木居然未腐,用手叩之有声!
http://s13/middle/458e6142hac951f1fe01c&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敌楼内一般有两条上下的阶梯,不仅是戍边战士,历史的脚步也时常踏过.
http://s7/middle/458e6142hac95245e8bf6&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城墙的垛口大多已经毁坏.
http://s10/middle/458e6142hac9525dc1849&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这是一段陡坡,从错落有致的城墙垛口可以看到它的坡度!http://s10/middle/458e6142hac951be7c849&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从上面观察刚才歇息的敌楼.
http://s9/middle/458e6142hac955f214fd8&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这个敌楼只剩下低层.上面的了望楼,和绝大多数敌楼一样,都坍塌了.
http://s7/middle/458e6142hac95608f8e46&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班驳的墙面和整齐的上檐!
http://s16/middle/458e6142hac956f55100f&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条石的底座,托起巍峨的长城!
http://s13/middle/458e6142hac95699ed81c&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精湛的磨缝工艺.
http://s2/middle/458e6142hac95623ab701&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这个敌楼的拱门,因为和它连接的城墙已经坍塌,所以显得很高.
http://s16/middle/458e6142hac9563b8497f&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看见拱门石条多么危险了吧!如果再不维修,恐怕,这个门也不会支持久远.
http://s11/middle/458e6142hac9604b3b6aa&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 仔细欣赏拱门上的雕刻吧:这是典型的蔓枝或缠枝花卉,技法精湛,雕工细腻,这是在战争时期建筑上极其罕见的!
http://s9/middle/458e6142hac9570770578&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这是在里面向外面看的景观!
http://s13/middle/458e6142hac95850a429c&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从这里顺着台阶上来,就是了望台.说是了望台,其实是有一个房屋式建筑的,只是小于底层而已.
http://s9/middle/458e6142hac9593a2e198&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从西段城墙按远路下来,走过山谷,沿着山道,攀到对面的另一个敌楼.
http://s9/middle/458e6142hac9643602e98&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眺望对面刚才攀上的城墙和敌楼.
小河口长城景观集宏观与微观长城景色于一身,可谓一个奇迹。这里的长城是在密林中穿行的,长城敌楼就像列队操练的士兵队形,一会一字排开,一会迎面扑来,一会又云集一处簇拥一团,如此多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是因为小河口长城被群山和森林环抱。
http://s9/middle/458e6142hac95a434d388&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小河口长城体现着明长城的几乎所有特点:城墙高大、坚固、美观、耐用,防御能力极强。在许多重要地段,城墙和台堡不再采用单一的土造和石造,而是采用石条打基,青砖包面,并用白灰勾缝,使整个城墙、台堡浑然一体,格外坚固。
http://s13/middle/458e6142hac95a2b7686c&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在城墙上不但设立了了望的设备,还建有能战、能守且又能贮备军用物资的敌台。敌台又称墙台或者马面,是城墙的辅助建筑,一般墙台与城墙等高或高于城墙顶部,外缘砌有垛口,上有房屋或敌楼,即可供戍卒和巡逻放哨,还可代贮存武器弹药之用。
http://s11/middle/458e6142hac95a11b75fa&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这里的长城基本都是就地取材,看,这些大石块就是很好的城墙地基材料.
http://s10/middle/458e6142hac9594c4cdb9&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小河口东西长城敌楼的建筑风格和生动雕刻图案,还有现今仅存的保存完整的敌楼门楣和楼顶砖雕铺房.http://s3/middle/458e6142hac95a8702232&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门柱雕饰的花,当地人不认得.我认为是兰花和水仙花的组合!---这恰恰印证了一个事实:这些兵士,的确是戚继光带来的南方兵!
http://s15/middle/458e6142hac95975508de&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拱门上细腻的蔓枝雕花和精美的菱形纹饰.
小河口长城建筑不同于万里长城威武冷峻的风格,在其门窗拱框上刻满了狮子绣球、木马兰花、祥云彩带等图案。更为人称奇的是,有一种图案盘旋屈曲,线条复杂,好似缠绕在一起的两枝莲花,当地村民叫它“缠枝莲”,是夫妻恩爱的象征。这种充满温馨阴柔之美的雕饰,放在充满杀机的长城之上甚是罕见。
http://s10/middle/458e6142hac9597ed7da9&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拱门内侧的门轴横木.
http://s3/middle/458e6142hac959998db32&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对于敌台的建造方法,戚继光在《练兵纪实》中说得十分清楚:“下筑基于城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内出五尺有余,中层空豁,四面箭窗,上层建楼橹,环以垛口,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敌人。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每台百总一名,专管调度攻打。台头、副二名,专管台内军器辎重。两旁主客军士三、五十名不等。五台一把总、十台一千总,节节而制之。
http://s11/middle/458e6142hac959b06f32a&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根据当地文献和山村老人讲,兵士们是当年跟随戚继光从江浙南方来到此地修筑长城,抵御外强的。由于工程浩大,守卫任务艰巨,戚继光为了稳定军心,允许一部分家眷随军。正是这些随军家属的到来,使这段长城在修建时具有了女性的特征。
http://s13/middle/458e6142hac959bfb258c&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敌楼内部条石上的窗轴和窗叉洞口.
http://s2/middle/458e6142hac959f23d1b1&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二层了望楼的窗口.
http://s9/middle/458e6142hac959d87e2e8&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了望楼已经坍塌,半壁墙垣依然屹立,从窗口远眺,满目的青山绿树.历史已经成为云烟.
http://s6/middle/458e6142hac9641d38e55&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更想象不到的是数棵油松竟长在敌楼之上。---这也是很多敌楼坍塌的原因!我几乎在大多数的敌楼二层坍塌的平台上看到过或茂盛或枯死的树木.恰恰因为松根的延伸把敌楼侵蚀而坍塌的.
http://s3/middle/458e6142hac9644ddacd2&690小河口长城补遗" TITLE="辽西风物 小河口长城补遗" />
前面的小山村就是小河口.
据村民讲,目前小河口长城脚下村庄里居住的村民,大都是当年戍边将士和家属的后人,在这里居住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在小河口及周边村庄居住的村民许多是浙江义乌兵的后裔,几百年来,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风习俗。来到小河口,不仅可以领略到历史和大自然赋予的美丽风光,还可以切身感受到这里的乡土风情,体味穿越历史时空的人生感悟。
....告一段落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