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私企和外企在社会舆论的重重压力下不得不建立起工会时,当隔海相望的NBA的球员工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各方势力进行利益博弈时,我们的CBA无论是从实际需求还是从理论上都应该考虑成立自己的球员工会。

最近两周,CBA联赛可以用火“暴”来形容,暴力的暴。篮协手中的罚单就像扑克牌一样发了出去,罚球员,罚赛区,罚教练,能罚的几乎都罚变了,可依旧收效甚微。从最近具有争议性的“图科事件”和“龚松林竖中指事件”来看,媒体报道和球迷关注的往往都集中在了球员是否有恶性的有违体育道德等焦点上,而甚少关注当时球迷们的举动,即便是有,也只只是在道德层面上进行谴责,并且呼吁球迷们保持观赛的冷静。
笔者对此相当不敢苟同。本人一直以为,CBA的联赛中,最最弱势的群体不是篮协、不是裁判、更不是球迷,而是球员。篮协可以道自己这些年的辛苦,天天被各种闹剧忙得焦头烂额,但一来这是他们的工作,二来他们拥有在这个圈子里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他们不是最委屈的。裁判们看上去像是最为弱势的群体了,球员和教练的无端职责和怀疑,媒体似有似无的“黑哨新闻”,球迷们随之而起的不信任感,裁判的工作确实难做。但他们同样有中国篮协的庇护,实在不行有通过法律还自己清白的途径,因此他们最多只能算是联赛里的相对弱势,还远远谈不上最弱势。至于球迷,因为其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和匿名性,因此他们更像是强势群体。真正的弱势群体是球员,他们除了要打好篮球这一本职工作,还要忍受客队球迷们的谩骂,甚至矿泉水瓶的袭击和从看台上飞下来的口水,这早已经超过了篮球本身的道德范畴,而是对人的侮辱和袭击,已经超过了社会道德和法律所要求的界限,但他们却不能反抗,因为他们更多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而篮协也无从处罚球迷,因为根本没法抓住球迷中的肇事者。球员们除了忍受这些,有时候还要忍受来自裁判的怨气,不管所谓的“唐正东被裁判警告”这类事情是否存在,终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CBA联赛中球员地位的低下。再说媒体,球打不好,赢不了,球员挨他们的骂是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不值得同情,但有时候,一些关于球员无中生有的假新闻,或者明显具有倾向性的无端推测则让球员们成为了某些媒体吸引别人眼球,从而赚取金钱的工具,并且使自己的名誉权受到了严重的侵犯。球员们对这一切都只能忍,因为无助,因为他们是CBA中最最弱势的群体,即便他们拿着一份高薪。
由此而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CBA不能拥有自己的球员工会?这正是笔者就最近纷纷扰扰的暴力事件之后,所渴望能让更多人去思考的建议,而且是治本的建议。当我们的私企和外企在社会舆论的重重压力下不得不建立起工会时,当隔海相望的NBA的球员工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各方势力进行利益博弈时,我们的CBA无论是从实际需求还是从理论上都应该考虑成立自己的球员工会。每一次,当看到联赛中飞下矿泉水瓶,球员们只得躲到更衣室通道里时,笔者就设想如果CBA有自己的球员工会,用集体的力量发出声音或者采取极端手法表示:如果球迷群体继续有如此伤害球员的行为,那么他们将采取全联盟霸赛等行动。试想那些扔矿泉水瓶的球迷还敢扔吗?NBA奥本山宫殿事件后,NBA的球员工会就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声援阿泰斯特,而该球迷最终也遭受到了来自群体中其他球迷的一致谴责和法律的惩处。同样,如果裁判或者媒体或者其他机构或群体严重侵犯了球员们的利益,如果我们的球员有自己的工会组织,那么他们还敢那么猖狂吗?
在信息社会中,即便你拥有真理,个体的力量也永远敌不过群体的力量。对于弱势群体来说,只有群体的力量才能让他们和其余群体平起平坐。CBA发展到了第12个年头,是该建立起自己的球员工会了。球员工会既是球员们捍卫自身利益的机构,也是抵御CBA不良现象的一股重要制衡力量,只有各种势力之间的力量是均衡的,我们的联赛才能稳步发展。CBA的球员工会,同时也是CBA职业化进程中必须走的一步。面对目前联赛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篮协所能做的只是治标之策,罚单或者所谓的《球员手册》都只是一种形式,遇到新的问题同样难以解决。只有职业化的球员工会组织,制定自己的组织纲领和组织机构,才能真正起到治标治本的作用。球员工会用自己的组织纲领处理和调节内部的球员之间的矛盾和关系,外部同各种其他群体和机构展开合作和利益博弈。这才是通往健康联赛之路,也才是真正职业化的CBA。
CBA已经进入到了多事之秋,能否成功跨越这一关键的时期,将决定整个联赛未来的走势。当足球联赛的悲剧已经成为现实时,我们真的希望篮球联赛能够走出一条健康的职业化之路,完善的职业化之路,而当务之急就是迅速成立CBA的球员工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