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铃还须系铃人,中日游泳之间急需打开一扇新的门,也许那才是通往世界最高水平的门。

泳池大战,中日金牌16比16,史上第一次平局。不管是四年前釜山的大胜还是如今多哈的艰难和局,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历史。中日两国水军孰优孰劣之类的问题其实原本就没有多大的意义,就像张亚东教练说的:“奥运的对手是欧美不是日本。”一语中的。
亚洲泳坛的中日之争由来已久并且从广岛亚运会开始有越来越浓的火药味,从中甚至夹杂着许多原本不属于体育的东西。可是在这样的“窝里斗”
氛围下,面对欧美竞争对手,亚洲游泳的整体水平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即便是日本在雅典摘下了三枚金牌,和当年咱们的五朵金花时代相比,又能说明什么呢?最近十多年来,在中日两水军在亚运赛场上斗得水深火热之际,整个国际泳坛却在以前所未有地速度向前游进,鲨鱼皮地出现,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乃至索普、哈克特、霍根班德、菲尔普斯等超级明星地涌现。一切地一切都说明亚洲游泳的水平和世界水平不是拉近了,而是被拉开了。这中间,中日之间小家子气般的内斗,死活不相往来的奇怪心态不能说要付全责,但肯定和其有一点关系。
中国和澳大利亚、美国签订了诸多培训协议,我们的科研人员和教练也出国多次考察学习经验,但水平提高也还是相当有限,或者说是有一个时间差,往往当我们沾沾自喜地以为提高了一秒的时候,别人早已经又提高了两秒。日本同样如此,他们甚至还派选手直接去欧美学习,但投入与产出比依然不乐观,雅典的三枚金牌是对他们最好的奖励,但除此之外,日本游泳在亚洲也还是甩不开中国。解铃还须系铃人,中日游泳之间急需打开一扇新的门,也许那才是通往世界最高水平的门。中日之间需要内部的交流,甚至这样的交流范围可以扩大到中日韩三国之间。这就是上文所述的“门”。中日韩之间都有各自的优势,也可能还有各自的独门绝技,大家分享一下也许能共同进步。相同的体型,相同的身体素质,在坚持向世界高水平学习的基础上,中日韩之间没有任何地理由拒绝相互交流。这样的交流可以微观到技术上的在不同项目上的取长补短,也可以宏观到各自人才培养体制等问题。这样的交流可以不仅仅只局限于训练而且还可以创办“三国赛”之类的比赛来共同进步。亚洲游泳水平的提高,中日要在合作中起带头作用,韩国因为有了朴泰恒或许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朴泰恒也应该加入到领头军团的行列中来,而这之间打开交流的“门”是核心的一步。
这扇门如今并不是完全关闭的,三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尽管还有部分摩擦但总体上良好的,这是大前提。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愿望也是有的,这是小前提。现在,缺的就是推开门的那一手力。日本游泳队总教练平井伯昌已经说希望中日韩能够坐在一起开个“三国会议”,研究如何对付欧美强国。这是一股力,就此借这股力大家合力去推开那扇门的时候也许就在眼前。
地缘政治学上有一句名言:如果中日联合起来,那么强大亚洲指日可待。现在,游泳池的碧波中,这句话同样很适用。那扇合作之门是越早被推开越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