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蒂尔要成为姚麦和角色球员之间的催化剂

(2006-11-19 11:46:56)
分类: 2006年第四季
     巴蒂尔必须要重新定位自己在火箭的地位,他要自信,要往催化剂,也就是介于姚麦和角色球员之间的角色转换,而不是让火箭又多一个角色球员。
巴蒂尔要成为姚麦和角色球员之间的催化剂
     “成也姚麦、败也姚麦”每一次人们在评论火箭队时,总是会在这八个字上做文章。可同时也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伙又分外喜欢用完全相反的一句话来阔谈火箭的成败。那就是“成也角色球员,败也角色球员。”对阵活塞的比赛,姚麦已经合力拿下了近60分,可球队还是输了,谁之过,矛头又一次指向了角色球员。
      看看技术统计,问题也确实如此。除了MM组合,其余上场的火箭球员竟然没有一人得分上双,先发除姚麦以外的剩余三名主力总共才得到了14分,霍华德甚至一分未得。这样的球队如果能够战胜对手,那么除非篮球比赛不再是团队比赛,而是个人秀。这个问题困扰火箭的也不是一两场了,甚至不是这个赛季了,但却始终得不到解决。把这些球员一个一个拿出来考察,经过这个夏天的调整,他们个人也不至于差到得分只能徘徊在个位数。问题在关键在于范甘迪的用人上,这个以固执著称的教练永远相信“以不变应外变”的哲学,铁打的9人轮换阵容往往会让那些所谓的角色球员失去竞争的动力,因为反正打好打坏,他们都能得到这些上场时间。而另一个问题就是当9人轮换遭遇到类似排球比赛中的“卡轮”时,比如姚麦其中一人状态不佳,而另一人又必须下去休息时,往往危机就开始出现,被人打出一波小高潮只是迟早的事。再加上轮换人数的少很容易导致球队在后半场的比赛中出现体能问题,因而屡屡会出现被人翻盘的好戏。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火箭现在的比赛不是先挖坑后面填而变成了先堆山后自己把它铲平了。
     火箭的角色球员发挥不好,还与他们对姚麦的绝对依赖有关。每一次只要姚麦有一人在场上时,大家出手不是畏手畏脚,就是迫不得已的胡乱一扔,结果不仅是让对方更加大胆地包夹姚麦,而且很容易导致“卡轮”,就是当姚麦不在能得分时,那些球员的手感也早已经没了。从这个角度来看,火箭队的“化学反应”缺少的不是客观的材料,而是“催化剂”,这个催化剂必须要能够使角色球员和核心球员产生感觉。巴蒂尔原本是一个,今天的比赛第二节的一开始,他就做得很好,带领着一帮替补将比分拉开,但后来当姚麦重新登场时,巴蒂尔好像也回到了角色球员一边,“催化剂”变成了反应的材料,等于也断送了反应的机会。巴蒂尔必须要重新定位自己在火箭的地位,他要自信,要往催化剂,也就是介于姚麦和角色球员之间的角色转换,而不是让火箭又多一个角色球员。
    有时候,有姚麦这种巨星是一种幸福,但有时候他同样会是一个负担,火箭的“化学反应”就差突破那么薄薄的纸。让所有人都能够参与进来而又不添乱,这也许才是胜利之道。

更多精彩,尽在首页:点此回欧阳伯伯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