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又赢了,布里亚托利的脸上洋溢着自信而又骄傲的笑容。34岁的费斯切拉和25岁的阿隆索先后第一个和第二个冲过雪邦赛道的终点线,成就了24年来雷诺车队第一次包揽F1分站赛的冠亚军。
稳定、相当稳定、可怕的稳定!对于雷诺车队从去年开始的再一次崛起,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稳定两字,成为了他们的通关密码,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雷诺的稳定首先就是体现在他们的引擎和轮胎等这些硬件上。连续两站在超高温的环境下,阿隆索1号赛车的发动机在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先后拿下了巴林站和马来西亚站的冠军和亚军。再看看麦凯伦、法拉利和威廉姆斯这传统意义上的三大车队。蒙托亚尽管是顺利的跑完了两站比赛,但都无缘领奖台,莱科宁首站比赛排位赛后就更换了引擎,次站又由于后顶风翼的问题直接在第一圈就退出了竞争。法拉利两部赛车的引擎在巴林战的高温“烤打”之后,终于也挺不住了,在马来西亚站排位赛后双双更换赛车的心脏。威廉姆斯的考斯沃斯引擎在赛道温度35摄氏度以上的情况下看来只能是坚持一站比赛。比较之后,方显雷诺在稳定性上的英雄本色。如果再联想上赛季后半阶段麦凯伦在其他方面明显占优的情况下却由于引擎稳定性的缺失而最终没能逆转成功。那就只能说,雷诺自产的引擎其稳定性实是有点惊人。
稳定的硬件需要稳定的车手。雷诺的费斯切拉和阿隆索,一个在F1打拼多年,一个则显得有点少年老成,两个人对于赛车的使用绝对是堪称完美。尤其是年轻的阿隆索,在对车的操控和把握上,在赛道上阅读比赛的能力不仅远远的超过了同龄人而且几乎已经可以和舒马赫相提并论了。上站比赛,他在出站后抢得领先位置后,根据后面追赶的舒马赫的速度来改变自己比赛的节奏,既保持住了领先的地位,又让引擎不至于有不必要的消耗(这也就是为什么阿隆索能够不爆缸连续两站登上领奖台的重要原因);本站比赛,阿隆索无论是在落后还是领先巴顿的情况下都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根据车的情况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比赛。对于一个还不到25岁年龄的车手来说,这样的沉稳确实有点可怕。同龄人中,麦凯伦的莱科宁连续两站发生大事故,虽然说大部分责任在车上。可自己的驾车方式、习惯甚至技能和心理肯定也还有值得提高的。法拉利的马萨更是初入豪门就在首站比赛中滑了一跤。
雷诺的稳定还体现在车队的战术和技术人员的判断上。布里亚托利在两站比赛中都成功的利用了进站策略让阿隆索的名次得到了提升。同时,从战略考虑上,雷诺车队前后两战根据两辆赛车不同的引擎情况和车手状态而制定的不同的战术上来看,同样可以称作是在运动变化之中见稳定。
周日的下午,张家界飞机的引擎声和俄军飞行表演队穿越天门的盛况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全方位的感受到了冲击;而在马来西亚的雪邦赛道,F1的引擎轰鸣和车手们的你争我夺也让人感受到了风驰电掣的视觉享受。飞行表演需要绝对的稳定性,雷诺的在雪邦赛道的成功同样也让人体会到了F1比赛除了速度之外稳定性是多么的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